幼儿园教师地方文化素养的内涵、价值与培养
李志英
[摘 要] 地方文化是园本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教师的地方文化素养是制约园本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地方文化素养主要包括地方文化知识、地方文化自觉、地方文化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在以地方文化为依托的园本课程建设中,教师的地方文化素养可以促进教师对园本课程价值的认同、对园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及对园本课程效果的评价。幼儿园应重视对教师地方文化素养的培养,如可以通过园所文化建设为此种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通过加强课程内容建设提升教师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通过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引导其深刻认识自身赖以生存的文化境遇,不断提高教师的本土文化意识。
[关键词] 文化素养;地方文化;园本课程
地方文化在我国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2]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它在拓展幼儿生活经验和提升幼儿生命体验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本土文化意识,从而将幼儿培养成为一个具有厚重历史文化根基的个体。[3]幼儿园教师是园本课程的主要建设者和实施者,他们对于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4]当利用地方文化来构建园本课程时,教师的地方文化素养就成了影响地方文化园本课程建构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地方文化素养发端于他们对地方文化的了解、认同及应用,这一素养既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综合文化素养的重要体现,它决定了教师对地方文化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水平。因此,进一步探究和明晰教师地方文化素养的内涵、价值以及培养途径,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幼儿园课程实施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教师地方文化素养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地方文化是与特定区域相联系的文化形态,它通常包括地方语言、饮食、服饰、民间信仰、建筑、歌舞、戏剧、风景名胜等诸多表现形态,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在长期生产与生活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凝练而形成的。[5]地方文化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和规定性,它不仅强调为某一地域所特有,[6]同时也受到地域环境、民俗传统、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从其功能来看,地方文化是一种具有基础性和长久性的生产力,适度的开发可以促进地方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教师地方文化素养是指教师对地方文化的掌握和运用能力,[7]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形成的关于地方文化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是衡量教师地方文化意识和文化水平的基本依据。幼儿园教师的地方文化素养不仅仅指他们对地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包括他们对地方文化的态度以及应用水平。因此,教师的地方文化素养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认知与观念层面的对地方文化的了解与掌握,由此而形成的地方文化知识是支撑幼儿园教师地方文化素养的内容载体。二是态度与情感层面的对地方文化的认同与接纳,由此形成的地方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是推动教师不断学习、传承、创新和运用地方文化的精神动力。三是文化实践层面的对地方文化的创新与应用,由此而形成的地方文化实践能力是提升教师文化转化和运用能力的基本支撑。地方文化素养是教师关于地方文化知识、态度和技能的综合,它的形成受到教师个体、地方文化以及社会环境的多重影响,在其形成的过程中要注重激发教师的地方文化意识与文化自觉,要让教师能够从文化精神、表现形式、应用能力等方面获得整体的提升。
当教师将地方文化素养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时,其表现形式既可以是在专门的教育教学或者研究活动中运用地方文化,也可以是在日常生活或交往中通过地方文化的应用来影响教育环境。第一,教师地方文化素养可以表现在课堂教学或者课外教育活动中,此时地方文化的应用是有目的和有意识的,地方文化的教育功能较为彰显。例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会依据本地区特有的风俗来安排教学的时间、地点、内容以及方式。第二,教师地方文化素养可以表现为教师为了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或者提升自身文化修养而去主动学习和了解地方文化,并以此来加强自身对地方文化的掌握与认同。第三,教师地方文化素养可以表现为教师基于地方文化认同和情感而参与相关的地方文化传播活动。例如,教师积极参加地方文化节庆纪念活动、参与地方文化宣传以及在地方文化场馆或活动中担任志愿者等。第四,教师的地方文化素养可以表现在日常生活与交往中运用地方文化,从而形成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文化氛围。例如,教师在非正式场合经常使用方言,这种对方言的应用就传递了有关地方文化的具体知识,同时也传递了一种文化态度,能够让幼儿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形成一种自觉的文化意识。地方文化虽然强调地域性,但这种地域性并不排斥普世文化和新文化,[8]亦即地方文化同样具有兼容性和同化力,教师地方文化素养的发展既要保持本土性和生活性,同时也要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地方文化素养更好地服务于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以及幼儿的整全发展。
二、幼儿园教师地方文化素养在园本课程建设中的价值
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园课程的实践主体,是园本课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园本课程的有效建构与实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推动。园本课程是一种基于幼儿发展需要和本土资源而建构起来的课程组织形式,而地方文化则是园本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教师的地方文化素养会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地方文化是否能够进入园本课程范畴及其在园本课程中的呈现状态。[9]
(一)幼儿园教师地方文化素养可以促进教师对园本课程价值的认同
地方文化的核心是其所蕴含的观念与信仰,当幼儿园教师对地方文化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和信念时,他们就会在其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刻表现出地方文化的印记,并对根植于地方文化的园本课程的价值保持正面的看法。园本课程是教师基于幼儿发展需要和幼儿园本土资源而建构起来的,其根本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幼儿的适宜性发展,因而它需要教师能够有效挖掘幼儿园及周边各种资源的教育价值,并在本土资源与幼儿发展之间建立起有机连接。如果幼儿园教师具有良好的地方文化素养,则可以进一步提升其对园本课程价值的认同,可以促使幼儿园教师将对本土文化价值的认知迁移到对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上来,从而提升园本课程的文化内涵。事实上,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会受到其内在观念与信念的制约,他们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一种内隐式教学。[10]当幼儿园教师对地方文化具有正确的认知和积极的情感时,这种内在的观念认知就会影响他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会使他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经验性和生活性,认识到园本课程对于幼儿学习经验获得与学习需要满足的适切性与必要性,这也就进一步提升了教师对园本课程价值的认知水平和实践力度,园本课程的实践质量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幼儿园教师地方文化素养可以促进教师对园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园本课程是在一定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依托具体的本土资源而建构起来的,如何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是园本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园本课程的构建通常会结合当地的自然、历史和文化,[11]语言、饮食、服饰、建筑、信仰、风景名胜等都可成为园本课程的内容来源,教师在园本课程建构的过程中需要对各种表现形态的地方文化进行收集、筛选和改造,并赋予其相应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当幼儿园教师具有良好的地方文化素养时,他们就不仅能够充分地认识到并挖掘出地方文化的教育价值,并且能够对各种地方文化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改造,以此构建起来的园本课程不仅在目标上更具适宜性和针对性,而且在内容上更具丰富性和层次性,在表现形式上也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它会使得本土文化在园本课程中一直保持持续更新和发展的状态。如果幼儿园教师不具备相应的地方文化素养,园本课程中的地方文化内容将会变得机械和失去活力,教师不仅难以有效挖掘出各种地方文化的教育价值,也难以对地方文化要素进行改造和更新,由此建构起来的园本课程也必然是低质量的。
(三)幼儿园教师地方文化素养可以促进教师对园本课程效果的评价
课程评价是园本课程实践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为教师改进课程实践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12]由于园本课程是教师基于现实需要而建构起来的,[13]对它的评价因为缺乏可供参考的标准和程序而变得更具挑战性。尤其是当地方文化进入园本课程建设范畴之后,地方文化所具有的多样性也进一步提升了课程评价的难度。如果教师具备良好的地方文化素养,那么他们就可以更准确地评价园本课程的实践效果,对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实施方式的选择等也就有更好的把握。反之,如果幼儿园教师不具备相应的地方文化素养,那么他们就无法准确地判断依托地方文化而构建的园本课程在何种程度上实现了幼儿发展的目标,教师评价能力的缺乏也将使对园本课程的评价变得空洞和不具有可操作性。
三、培养幼儿园教师地方文化素养的途径
地方文化素养作为幼儿园教师综合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园本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很好地契合园本课程的本质及其实践诉求,能够更好地推动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因此,幼儿园在关注园本课程建设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幼儿园教师这一课程建设主体的地方文化素养的培养,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来增进幼儿园教师对地方文化的了解、认同、把握与应用。
首先,通过园所文化建设来为幼儿园教师地方文化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园所文化的功能不仅在于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样也在于促进教师的发展。[14]为了提升教师的地方文化素养,幼儿园可以通过汲取丰富的地方文化来进行园所文化建设,通过建设良好的地方文化微观环境来促进教师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和接纳。地方文化在园所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一是要在理念上与办园方针、教育目标相结合,让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地方文化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二是在形式上要体现具体的地方文化内容,以多样化的形式向教师展示地方文化;三是要开展相应的地方文化活动,让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方文化。富含地方文化要素的园所文化可以为提升教师地方文化素养提供良好的环境,让教师在耳濡目染中将地方文化内化为自身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的一部分。
其次,通过加强对园本课程内容的建设来提升幼儿园教师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地方文化是园本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强化对课程内容的组织和改造不仅是建设园本课程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提升教师课程建设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地方文化是一定地域内人们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和积累出来的,其所留存下来的生活风俗、文化符号等都可成为园本课程建设可资利用的资源,对这些地方文化内容进行有效收集、整理、筛选和改造的过程即是促进教师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过程。幼儿园在构建园本课程时,不仅要强调地方文化的教育意义,更要对地方文化进行积极的改造,让教师在建构课程和发展儿童的同时也能使自身的地方文化素养获得有效的提升。
再次,通过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来为他们的地方文化素养发展提供引导与支持。教师地方文化素养的发展并不仅仅依靠专门的和有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不同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环节都可用来培养教师的地方文化素养。[15]幼儿园应该在工作之外积极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在各项业余生活中不断引入地方文化要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让教师在生活和娱乐中去认识其自身所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并在有意识的文化应用与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文化自觉,从而不断夯实他们的文化根基。
参考文献:
[1]王文慧.利用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培育优质园本课程的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9(19):34-36.
[2]贾会娟,崔雅莉.园本课程开发与地方文化的结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4):271.
[3][6]林虹.地方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2019(10):93-96.
[4]徐文娟,周丽,肖甜甜.幼儿园课程价值的达成路径: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J].学前教育研究,2020(06):89-92.
[5]朱伟,陈剑峰.主体文化与地方文化关系的历史辨实[J].社会科学研究,1992(02):28-31.
[7]刘文静.高中生传统文化素养现状及策略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7:5.
[8]杨玢.民族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时代考量:基于河湟文化的镜像分析[J].广西民族研究,2019(05):73-79.
[9]张斌.“江韵文化”童趣体验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9(07):93-96.
[10]李恬.从心智视角看内隐教学与外显教学的协同效应[J].山东外语教学,2014(02):66-70.
[11]陈春,谭新亚,李明,等.幼儿园阳光教育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20(12):90-93.
[12]马灵君,李玲玲,闫晓琳.形成性评价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的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2019(09):85-88.
[13]罗晓红,肖意凡.课程领导:自然教育园本课程建构与实施的关键[J].学前教育研究,2020(11):81-84.
[14]陳云燕.加强文化建设是园所发展的必由之路[J].天津教育,2015(10):19-21.
[15]武苗苗.中小城市民办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研究:以湖北省H市城区为例[D].黄冈:黄冈师范学院,202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