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推敲、巧衔接,一枝一叶总关“技”

    摘要:本文是在初中Python程序设计教学实施背景下,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实用策略的分享。以“换个方式讲概念”、“巧用‘块编程花式选助手”、“画图到‘画图的转变”、“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碰撞”四个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叙事小故事为主线展开,实践与探讨了信息技术一线课堂中一些容易遇到的教学难点突破策略,强调了好的教学设计是需要从细枝末节出发去推敲琢磨。希望给信息技术学科同仁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Python教学;信息技术;衔接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0)17-0000-03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经营好自己的课堂是一线教师自始至终的追求。笔者以Python程序设计教学为例,探讨信息技术一线课堂的教学策略。

    换个方式讲概念

    信息技术学科有许多专业性的概念、学科术语,那么理论知识较重的课要怎样上?关键的概念用怎样的方式讲述才能更好地传送到学生端?这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的教学重、难点。

    1.常态下的概念讲述方式

    平铺直叙,有一说一,照本宣科,这可能是最容易想到的实施方法,但实际效果未必最佳。尤其面对一些晦涩难理解的概念,本来学生就毫无头绪,既没有接触过,也没有兴趣刺激点,迎面而来的“和盘托出”,学生一般都不太喜欢,这也很难达到所预期的教学效果。

    2.融合自主体验的概念

    在Python程序设计教学初始,学生要先了解学习对象“Python”,这里会涉及许多概念性知识的传达,笔者在设计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回避了纯概念性的讲授,而是在课前设置了一个自主体验任务——请为Python制作一份“自我介绍”,学生在不知道Python为何物的前提下带着疑问展开自我学习,回到课堂教师再以“开动脑筋”将任务分级,以挑战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且问题按照概念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认知需求,设置不同的星级,结合学生常规课堂评价考核标准给予相应的成绩。另外,针对部分重点、难点知识教师再加以补充展开,与学生自主习得的知识形成互补,进而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记忆学习重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巧用“块编程”花式选助手

    课代表是学科教师的左膀右臂,可是这个角色人选的产生与教师有关吗?他是否能真正与教师形成默契配合?怎样选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课代表的作用?笔者认为这应该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

    1.常态下的课代表生成方式

    信息技术课在中学阶段不属于中考科目,因而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生心里的存在感相对不足,学生也不会积极争选课代表,然而学生主观意愿上的积极性是影响课代表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班主任定好人选,这也是影响课代表工作开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特殊性,从真实教学体验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决不可小觑这一··环节,在课代表的选择上,教师要真正将小助手、小桥梁的作用发挥出来。

    2.巧用“块编程”,花式来选拔

    Python的教学重点是围绕程序设计展开的,语言的选择也从学生小学时期熟悉的图形化编程Scratch转化到代码化编程Python。在选拔课代表时,笔者充分利用了这一教学特殊性,运用“编程游戏闯关大挑战”,让全班学生一起参与选拔,在限定时间内闯关最多的男生就是男生课代表,女生就是女生课代表,这样选出来的课代表更具主动性,同时在闯关过程中展现了学生的技术,让学生更有自信,让选拔更有说服力,确保了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笔者在选择这个块语言编程程序时也有自己的考虑,因为学生在小学期间都接触过图形化编程Scratch,他们对积木式编程有天然的熟悉感,这和程序中的操作环境是吻合的。

    画图到“画图”的转变

    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对自身的学习要求会更高,因而如何将他们从已有的认知领域拓展到更高层的认知需求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1.耳熟能详的画图

    笔者发现,学生在完成课堂操作任务后,最喜欢打开的窗口就是Windows系统自带的画图软件而,这个软件对学生自身学习的提升作用不大,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妥善处理这一问题。

    2.与众不同的“画图”

    Python程序设计语言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模块——海龟画图,教师要引导从单纯使用画图软件的1.0时代,进化到通过编写代码让计算机按照学生自己的意图“画图”的2.0时代。“画图”的转变不仅仅只是一种操作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种学习理念的转变,这催生了学生的自我提升意愿——不仅是软件的使用者,还可以是软件的编写员。

    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碰撞

    1.知识性与趣味性孰重孰轻

    知识性是课堂的灵魂,趣味性是课堂的催化剂,两者可以说是同样重要,相辅相成,要想寻找两者最好的契合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

    2.程序注释知识与趣味程序彩蛋的完美结合

    在Python程序设计的注释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如下教学设计:首先抛出问题“你印象中的程序员是怎样的一类人”。“高智商、不善于交流、宅”,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课堂氛围热闹起来。接着,抛出观点“这种由来已久的刻板印象源自大众缺乏对程序员的真正了解,其实程序员和其他行业的人一样也不乏幽默、高情商的人。看看开发Python的那些专业人士,时不时就在程序中加些彩蛋来娱乐大众,放松自我”。教师随即输入Import this代码召唤出了“Python之禅”,其中第四句、第七句提及了编程语言的可读性,并引出了程序中添加注释的必要性,这样就使原来平淡无奇的知识点变得灵动。最后通过对比两个程序,比较程序的可读性。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有趣味性又让学生记忆深刻,能很好地完成注释知识点的教学。

    总之,一堂让学生收获颇丰的课,其背后隐藏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精心设计,如果在教学中能真正领悟这些问题,那么那些看似困难的教学点定会迎刃而解,学生也能真正受益。

    作者简介:汤玥,中学信息技术高级教师,现任浙江省湖州四中教育集團副校长,为现行浙江省信息技术教材、教参编委,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分会理事,浙江省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微课程开发小组成员,浙江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