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杨加猛 李心武
【摘 要】 财税激励政策是我国推进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在推动宏观经济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制度基础和企业管理的制度性体系,对财税激励的政策效果有何影响甚少被关注。文章以2012—2018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财税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内部控制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税激励政策正向作用于企业创新,同时内部控制在其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因此,为了提升财税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应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执行。
【关键词】 财税激励; 企业创新;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 F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0)18-0116-06
一、引言
创新发展是新时期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鉴于创新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出台并逐步实施了智能制造、“互联网+”等发展战略,以引导创新系统中最重要的主体企业加强创新投入。从企业战略视角看,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然而,由于企业创新活动的高资源投入和高不确定性,仅仅依靠市场力量或企业自觉很难使企业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政府有必要对企业实施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在研发创新领域投入更多的资源。
关于财税激励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主题已经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激励效应”和“挤占效应”,两者关系的不确定性说明需进一步分析影响两者关系的因素,即在更为细化的情境下探讨财税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本文认为,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重要的内部治理机制,对财税政策在企业创新方面激励作用的发挥有着重要影响。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通过对经营活动进行实时全过程的管控,能够有效避免企业收到资金补助后可能产生的随意改变用途的行为,保证将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去;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内部控制行为规范和过程控制的功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相应的财税激励政策,将政策在企业落地并转化为创新的动力机制,推动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因此,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财税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基础上,重点检验内部控制在其中的调节效应,对于厘清财税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和拓展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目前,我国大力倡导创新驱动战略,坚定不移地将创新居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尤其在实体经济方面,强调由“制造”向“智造”的战略转型,鼓励企业通过加大创新投入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考虑到我国企业现阶段创新基础相对薄弱,同时存在资金短缺的压力,仅仅依靠企业自主投入,在短时间内创新能力难以快速提升,因此政府有必要出台相关的财税激励政策,从政策维度对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以期推动企业在创新方面持续投入,但具体政策效果如何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一)财税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关于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两类不同的观点:“促进论”和“抑制论”。“促进论”认为,企业创新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且创新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外部性,仅仅依赖企业自身或市场调节很难有效促进创新投入,而财政补贴对缓解企业研发资金紧张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同时也提升了企业抵御研发风险的能力,有效撬动企业将资源配置于研发和创新活动,实证文献也支持这一观点。郭景先和苑泽明[ 1 ]研究认为,财政补贴弥补了企业资金供给不足,支撑了企业创新发展的资金需求;江静[ 2 ]認为直接补贴提升了企业研发强度;赵康生和谢识予[ 3 ]认为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具有持续促进作用。“抑制论”认为财政补贴挤占企业自身的研发投入,降低了企业的创新能力。Klette等[ 4 ]和Lach[ 5 ]研究认为,财政补贴会对企业产生不好的导向作用,即企业可能会结合财政补贴政策调整自身的创新项目,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企业创新投入;Holger等[ 6 ]认为这一挤占效应与政府补助的比例呈正相关关系。以上研究表明,财政补贴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并不唯一,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结论。本文认为,财政补贴事实上直接解决了企业研发资金的不足,同时政府部门对补贴资金的使用是有要求的,如要求企业进行资金配套、设立独立账户核算和专款专用等。因此,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更多的是促进效应。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存在正向作用。
从理论视角看,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的直接效应是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出,为企业创新提供了财务资源。但其政策效果究竟如何需要进行实证检验,学术界在该主题上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大部分结论支持上述理论分析,但也存在一些争议。夏力[ 7 ]认为,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通过税率降低、税额减免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企业创新发展强度和专利数量的增加;Cappelen等[ 8 ]、石绍宾等[ 9 ]研究认为,作为政策导向的税收优惠政策,能有效规避风险以降低不确定性,进而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当然,也有部分文献的研究结论指出了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不利的一面。Bloom等[ 10 ]认为,企业创新对税收优惠变动的敏感性过大,不利于企业创新的持续性;王春元和叶伟巍[ 11 ]研究发现将税收优惠政策叠加使用可能会对企业的创新发展带来负向作用。本文认为,研发支出的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率优惠等优惠措施直接降低了企业税负,减少了资金外流,提高了企业在创新方面的资源投入能力,而且随着我国加计扣除的力度不断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尤其对盈利规模较大企业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节税效应,必然会对企业的创新投入产生正向的刺激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存在正向作用。
(二)内部控制的调节效应分析
关于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两者的关系,目前主要关注的是内部控制对企业创新的直接影响,如马永强和路媛媛[ 12 ]研究认为内部控制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而刘晓慧等[ 13 ]则持相反的观念。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相对而言,内部控制对财税激励和企业创新两者关系调节作用的研究较为少见,即需要进一步讨论对于内部控制质量良好的企业,财税激励政策能否更好地促进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财政补贴能否促进企业加强创新投入的关键是资金是否真正用于研发,企业承诺的配套资金是否到位,只有回答是肯定的,财政补贴的杠杆作用才可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和管理的制度体系能够保证补贴资金和企业配套资金的专款专用,投入到企业研发中去。同时,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保证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的落地执行,并将优惠节约的资金引导至企业创新,从而更好地发挥政策的激励效应。内部控制不仅能够有效地规范创新过程,而且对创新风险的管控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有效提升财税激励的政策效应。总之,内部控制为财税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内部控制在财税激励政策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正向调节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是我国亟需推进发展的行业,未来制造业的领先优势必然依靠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研发投入和创新驱动,因而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以2012—2018年度为样本期间,将沪深上市公司制造企业作为初始样本,剔除其中的ST和*ST企业,最终以721家制造业企业作为样本,整理相关数据后得到5 047个有效观测值,相关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企业创新(R&D)
借鉴实证研究中常用的度量方法,使用企业年报中公开披露的“研发费用总额”与营业收入的比值来定义企业创新能力。
2.解释变量:财政补贴(Sub)和税收优惠(Taxp)
目前文献对解释变量(Sub)常用政府补助金额的自然对数和补助金额占资产或营收的比重来度量,即使对政府补贴进行对数化处理依然无法消除规模效应,而相同金额的政府补助对不同规模企业的刺激作用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本文借鉴王燕妮和郭瑞[ 14 ]的做法,以政府补助/总资产作为Sub的衡量方法;Taxp的衡量是借鉴柳光强[ 15 ]的方法,以收到的各项税费返还/(收到的各项税费返还+支付的各项税费)进行衡量。
3.调节变量:内部控制(IC)
本文采用企业各年份迪博内部控制指数的自然对数来衡量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
4.控制变量的选择
在参考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实证分析财税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将财务杠杆、产权性质、增长能力、盈利能力、企业规模、上市年龄和年份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定义方式如表1所示。
(三)模型设计
本文构建模型(1)对假设1进行检验:
本文构建模型(2)对假设2进行检验:
本文构建模型(3)和模型(4)对假设3进行检验: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从变量数据特征来看,被解释变量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R&D)均值为0.0537,研發强度较低,其标准差为0.0606,说明制造业企业在创新投入方面仍存在一定差异。解释变量所选样本公司财政补贴(Sub)的均值为0.0058,标准差为0.0069,总体上财政补贴力度不大,但企业间差异较大;税收优惠(Taxp)在0~0.8055之间波动,同时标准差为0.2065,说明税收优惠力度整体变动幅度相对较大;内部控制(IC)均值为6.3162,标准差为1.0369,表明制造业企业整体内部控制水平较高,但发展不平衡。变量之间的差异性为本文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机会。
(二)相关性分析
本文运用Pearson检验对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财政补贴(Sub)与企业创新(R&D)之间相关系数为0.129,且在1%水平显著,表明财政补贴与企业创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税收优惠(Taxp)与企业创新(R&D)之间相关系数为0.104,且在1%水平显著,说明税收激励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也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以上结论均初步说明上文假设的合理性。此外,内部控制(IC)与企业创新(R&D)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模型(1)的结果显示,财政补贴的回归系数为1.4831,且在1%水平显著为正,表明财政补贴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投入,假设1成立。模型(2)的结果显示,税收优惠的回归系数为0.0183,同时在1%水平显著,说明税收优惠显著强化企业的创新投入,支持了假设2。模型(3)的结果显示,财政补贴与内部控制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0.1898,且在5%的水平显著,说明内部控制对财政补贴与企业创新两者关系存在正向调节效应,即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财政补贴对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越强。模型(4)的结果显示,税收优惠与内部控制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0.0074,且在5%水平显著为正,表明内部控制对税收优惠和企业创新两者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作用越强。综上,假设3成立。此外,模型(3)和模型(4)回归结果均显示,内部控制对企业创新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内部控制对企业创新有着正向作用。
为强化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按照内部控制得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并均分为内部控制质量较高和较低两组,每组约为2 523个样本,进行分组回归,进一步检验假设3。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每组数据中第一列检验的是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第二列检验的是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的作用。
分组回归的结果显示,无论在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组或较低组,财政补贴均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财政补贴与企业创新发展的回归系数为1.4932,且在1%的水平显著,说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保证了财政补助投入到企业创新研究,同时企业按照相关政策的要求进行了配套投入,政府补助资金有助于促进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投入。良好的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代理问题,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企业内部也因此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能力,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创新投入,提高了创新绩效。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企业,财政补贴的回归系数为1.4456,且在1%的水平显著,但与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组相比,回归系数有所下降,T值也略低于内部控制质量高的组,可能与财政补贴使用不到位及其激励效应发挥不够充分有关。因此,财政补贴确实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在内部控制体系良好的公司,财政补贴会更有效地推动企业创新投入。税收优惠政策分组回归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组税收优惠的回归系数为0.0232且在1%水平显著,而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组其系数为0.0149并在5%水平显著,无论回归系数还是显著性均低于内控质量较高组,说明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存在促进作用,但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可能更充分地掌握了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将优惠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发挥到最大,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支持了本文的假设3。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财税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以及内部控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2)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强化企业创新投入的力度;(3)企业内部控制作为调节变量,强化了财税激励与企业创新投入两者的正向关系,即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利于财税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当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时,企业对财税激励政策的敏感性更高,更有利于财税激励政策杠杆效应的发挥。
(二)政策建议
第一,政府应加大对企业创新的财政补贴。研究结论显示,财政补贴与企业创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企业享受到的财政补贴越多,越有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政府财政补贴的信号传递作用也有利于企业获得外部投资,降低企业融资难度。然而,实务中仍有少数企业存在骗补寻租行为,应着力完善相关财政补贴制度,提升扶持的精准度。政府可以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同时考虑对企业实施信用评级下降的惩罚措施来维护企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第二,国家应积极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研究结论表明,税收优惠力度越大,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强,尤其是对盈利规模大和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其意义更为重大。因此,政府应着力加大对企业创新领域的税收优惠力度,丰富优惠方式,通过税收优惠增加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以更好地刺激企业创新发展。第三,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大力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一方面,着力建设和完善与企业研发预算、创新决策和过程管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强调制度的执行,努力对企业创新实现全过程风险管控,更好地在企业创新活动中发挥内部控制的规范作用;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与财税激励政策贯彻落实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合法合规地用好用足优惠政策,更好地发挥财税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景先,苑泽明.生命周期、财政政策与创新能力: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18(3):23-34.
[2] 江静.公共政策对企业创新支持的绩效:基于直接补贴与税收优惠的比较分析[J].科研管理,2011(4):1-8.
[3] 赵康生,谢识予.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17(2):87-104.
[4] KLETTE T J,MOEN J,GRILICHES Z.Do subsidies to commercial R&D reduce market failures?Micro econometric evaluation studies[J].Research Policy,2000, 29(4/5):471-495.
[5] LACH S.Do R&D subsidies stimulate or displace private R&D?Evidence from Israel[J].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2002,50(4):369-390.
[6] GORG? H, STROBL? E. The? effect? of R&D subsidies on private R&D[J]. Economics,2007,74(294):215-234.
[7] 夏力.税收优惠能否促进技术创新: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12):56-61.
[8] CAPPELEN A, RAKNERUD A, RYBALKA M. The effects of R&D tax credits on patenting and innovations[J]. Research Policy,2012,41(2):334-345.
[9] 石绍宾,周根根,秦丽华.税收优惠对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的激励效应[J].税务研究,2017(3):43-47.
[10] BLOOM? N, GRIFFITH? R, REENEN? J? V. Do R&D tax credits work?Evidence from a panel of countries 1979—1997[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2,85(1):1-31.
[11] 王春元,叶伟巍.税收优惠与企业自主创新:融资约束的视角[J].科研管理,2018,39(3):37-44.
[12] 马永强,路媛媛.企业异质性、内部控制与技术创新绩效[J].科研管理,2019,40(5):134-144.
[13] 刘晓慧,王爱国,刘西国.风险管控、高管激励与创新效率:基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8(6):117-124.
[14] 王燕妮,郭瑞.政府补助、R&D会计政策选择与企业价值[J].科研管理,2020(5):60-68.
[15] 柳光强.税收优惠、財政补贴政策的激励效应分析: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6(10):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