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

    徐晓青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此,教师要坚持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在教會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水平。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实现学生能力发展目标谈几点见解和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生能力发展? 教学方法

    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模式,教学质量水平越来越高,但是教学中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特别是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传统语文教学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因此,作为老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探索高效的教学策略,突出学生能力培养,让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一、精心开展分层备课,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精心的准备,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备课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不可获取的环节之一。因此,我们要精心备课,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层教学,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层次性,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体会成功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对于优秀生,我们要以能力强化训练为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应该以基础强化训练为主,为学生打好基础,为深入学习做准备。例如,在教学《观沧海》这节课的时候,在备课过程中将教学目标划分成了三个层次:第一,背诵课文;第二,入情入境,感受文本表达的情感;第三,理解文本构思艺术,掌握“歌以咏志”的写作手法。这几个目标是的难度是依次递增的,其中前两个教学目标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要求全班同学都要掌握,第三个目标由于难度较大,主要针对的是学有余力的同学,让学生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就能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兼顾同学们的差异性,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基础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提倡合作探究学习,培养自主合作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为了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我们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承认学生个体的独立性,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节课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留一些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己预习来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并且将自己不理解或容易混淆的问题标注出来,等到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和小组成员分享,互相交流意见,达成自己小组的共识。在预习过程中,同学们提出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小男孩为什么说真话,其他人都说了假话?皇帝的新衣服究竟漂不漂亮?同学们各抒己见,最终达成了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担任监督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职务,加强同学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与人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再如,在教学《威尼斯商人》这节课的时候,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自编自演,加入自己对人物角色的理解,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三、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一个论点进行辩论,加深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例如,在学习《愚公移山》这节课的时候,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个辩题:愚公的这种行为是聪明还是愚蠢?然后将学生分成两个阵营,一个阵营认为愚公这种行为是聪明的,另一个阵营认为愚公这种行为是愚蠢的,让学生进行辩论,畅所欲言,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说:“愚公这种行为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搬家远比移山方便得多。”还有的同学说:“愚公这种行为是聪明的,移山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子孙后代。”也有的同学说:“愚公这种行为是聪明的,愚公的行为打动了天帝,所以愚公成功了。”还有的同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愚公通过自身的行为告诉人们只要团结合作、坚持不懈必定能够创造奇迹。”通过开展这样的辩论活动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文章的思想主题,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领会。另外,我们要在文本深化处进行辩论。例如,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这节课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苏轼的心境,于是为学生准备了这样一个辩题让学生进行辩论:苏轼赏月的时候是豁达的还是忧愁的?有的认为:“苏轼的内心是豁达的,正是因为内心愉快,所以他才能够静心赏月。”也有的同学认为:“苏轼的内心是忧愁伤感的,因为被贬官。”还有的同学认为:“苏轼或许伤感过,但却因为有闲趣赏月因此平静喜悦,因此,它的内心是豁达的,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尔这句话中就能看出。”在文章的深化处抛出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可以强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水平。

    四、利用课本内容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和源泉,我们要利用课本内容的空白来培养学生想象力,让学生的思绪自由翱翔,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利用精彩的故事情节挖掘学生想象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的时候,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如果孔乙己生活在现代,他还会像课文中描述的那样最终痛苦的死去吗?人们还会像过去的人们那样看他吗?然后将时间留给学生,可以同桌交流讨论,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交流,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假设法来培养学生想象力。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节课的时候,让学生分别思考,假设于勒假富有会怎么样,真富有又会怎么样?于勒的家人会以什么态度来对待于勒,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强化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五、注重德育教育渗透,培养学生道德情操

    语文教学的任務不只是传授学生文化知识,同时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高尚道德情操的责任,让学生养成积极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因此,我们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挖掘知识内容中的思想教育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渲染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接受情感的熏陶和教育。比如在教材中有很多涉及爱国主义题材的文章,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内容的学习渗透爱国思想,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这节课的时候,从哪些孩子身上可以看到浓浓的爱国情怀,从而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再例如,在学习《故乡》这节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树立建设家乡的远大志向。再如,在学习《沁园春·雪》这节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引领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让学生热爱祖国。此外,教师要利用爱心和情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价值和魅力,了解知识是有生命的。教师还要付出爱心,以情动人,和学生成为朋友伙伴,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散步》这节课的时候,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和家人在一起的生活场景,说一说自己的快乐生活,体会和亲人在一块时的快乐心情,然后带着这份情感阅读文章,这样一来,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六、合理设计课后作业,提高学以致用能力

    作业是巩固知识,锻炼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量,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我们要侧重于丰富的实践活动,突破教材的限制,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将实际生活和课内理论结合起来,体现语文的实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学习语文的意义所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积累广告词和春联,也可以让学生写一段话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做到学以致用,达到融会贯通,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老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从学生能力发展角度出发,一方面寻找高效的教学途径,另一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水平,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清光.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对策浅探[J]. 学周刊,2020(14):222-223.

    [2] 魏巧玲. 立德树人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思考[J]. 新课程研究,2020(05):105-106.

    [3] 张果. 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的策略探究[J]. 名师在线,2020(06):77-78.

    [4] 王志锋.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J]. 天津教育,2019(21):102.

    [5] 李玉兰.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新丝路(下旬),2016(11):126-127.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