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可视图提升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

    

    

    

    摘 要: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唯有具备终身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目前,小学生在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缺少思维参与、缺乏关系结构、缺失提取能力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借鉴了国内外关于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新理念,对核心概念进行再定义,并论证了运用可视图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可行性。进而,本文论述了可视图可表示的三大要素关系及九种亚类关系,并给出了可视图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应用步骤及课堂教学运用实例,以期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寻找一种新途径。

    关键词:可视图;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引言

    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技术更新换代、世界联系不断加强的时代。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涌现,我们深刻意识到:只有具备终身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能够应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以英语学科为例,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往往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缺少反思性思维的参与过程。知识学习与思维发展脱节的现象是许久以来存在的问题,学生自学时只注重知识学习、忽视思维培养的现象非常普遍,他们尤其缺少对某一问题或某一知识反复、深入、持续不断的反思过程。第二,缺乏知识的可视化关系建构。不论是单词的学习还是语篇的阅读,学生采取孤立、片面的学习方式居多,缺少对各要素间(如字母与语音、句子与句子)内部逻辑关系的挖掘,也不会使用可视化工具将知识化繁为简后进行呈现。第三,缺失知识链信息的提取能力。对知识的提取速度与准确度是验证自学成效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因此,提升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再定义

    自主学习理念最早产生于哲学家苏格拉底,他认为:把知识灌输到学生灵魂里去,就好像把视力放进盲人的眼睛里去一样,真正的学习来自在外界(课程、教材、教师、父母等因素)的引导下学习者主动的思考与探索。从小学生的内部指向性条件(即自主学习的内部要素)出发,笔者将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界定为:通过与语言学习密切相关的自我控制意识与有效的学习策略来掌握目标语的能力,即学习者具有主动为自己的语言学习承担责任的意愿,能够有效使用语言学习策略对学习目标、内容、进度及方法选择、学习过程及效果评估等作出决策。在自主学习时,学习者能够完成主动建构和反思的过程。运用可视图提升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可行性

    自主能力的核心要义在于主动的建构与反思。如果缺失建构,知识越多反而越混乱;如果缺少反思,知识将无助于智慧的发展。假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表示各类要素的可视化图示,以其特有的逻辑性与层次性将知识网络化繁为简,将思维过程变无为有,那么可视图便可作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绝佳切入点。

    可视图是一种基于人的认知结构,将线性文字语言转换生成思维结构的可视化图形语言。各种非线性的圖示结构在个体内部及人与人之间传递、解释、建构、创造复杂信息,并有助于学习者识记、理解、应用、分析、创造等认知过程的发展。本文研究的可视图包含概念图(Concept Map)和思维导图(Mind Map)。

    用有形、外显的图示将抽象、内隐的思维加以呈现,不仅符合寻求结构、以视觉为主导的大脑认知特性,而且符合正处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儿童认知特点。可视图为学习者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基础。第一,可视图能够促进学习者的思维参与。可视图能触发认知过程的发展,作为一种图形语言,其明朗的结构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幅清晰的认知地图。第二,可视图有助于意义建构。结构产生意义,理解决定意义。由于碎片化信息无法实现整体功能,可视图不但能够为学生在概念理解、删减、整合的过程中提供新路径,更能促使学生在充分分析事物间内在联系的同时,主动建构整体框架,使整合后的信息功能得以发挥。第三,可视图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评价。由于学生的自学过程中缺少师生与生生交流和评价,使用可视图便于其通过元认知进行自我监控,帮助其在自学过程中持续、自觉地将模糊的认知过程转变为清晰的认知结构。可视图可表示要素间的关系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有时会被教师灌输大量机械的、文字性的知识,甚至被要求在日后能成功提取这些知识片段。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不符合大脑认知规律,也是很难实现的。学习者可以考虑在学习时应用可视图表示比较、次序、层级等基本认知结构,将零碎的各部分知识组成整体,并有意识地分析各部分间的联结关系。通过对小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涉及各要素内部或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整合,本文梳理出三大要素关系及九种亚类关系,并罗列出能够表示各类要素关系的可视图基本结构(见表)。

    表中提到的九大亚类结构既可以独立使用,在基本模型基础上无限延展,也能够相互支撑与补充,形成结构明确、表征丰富的多层次、多链接的学习工具。

    1. 横向相关关系

    横向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各要素间对比后的相关程度。本文所指的相关关系包括对照关系、包含关系、重叠关系三种亚类。适用于对照关系的可视图,如桥状图,是将信息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列举,例如人物的特点、动物的特征、事物的特性等,寻找两者相同点,突出重要信息。适用于包含关系的可视图,如括号图,往往基于某一具体事物进行分解,通过厘清事物物理边界的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适用于重叠关系的可视图,如维恩图,需要学生寻找出两个或三个事物间隐形关系中相同的要素,并区分出不同的要素。

    2. 纵向阶层关系

    阶层关系主要体现各要素间形成的由中心到四周、由高级到低级、由先前到后续的逻辑关系。本文所指的阶层关系包括扩散关系、层级关系、递进关系三种亚类。适用于扩散关系的可视图主要用以表示要素间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围绕主题、概念、事物、人物等中心话题,列举细节、解释定义、描写性质、表述特征,经常用于头脑风暴等活动中。常见的可视图类型有思维导图、圆圈图、气泡图,几种图示间既有共性,又略有区别,可相互转化或相互补充。适用于层级关系的可视图,主要用以表示包含与被包含的概念关系。常见的可视图类型有概念图、树状图,这两种图示主要是通过学生搜集、分析与整合线性文本,将具有抽象分类关系的物群转变为层级清晰的图群,是对推演和归纳能力的双向训练——即既能学习总结一般概念、主要观点、分类标题,又能逐级提供亚类概念、分支观点与细节信息。适用于递进关系的可视图,如金字塔图,主要强调一项比一项更推进一步、更延伸一层。

    3. 多向演变关系

    演变关系主要体现各要素间在时空或事件中的单向、双向、循环等发展变化关系。本文所指的演变关系包括次序关系、因果关系、循环关系三种亚类。适用于次序关系的可视图,如流程图,主要用于呈现事件先后、步骤顺序、时间推移、方位迁移的演变过程。适用于因果关系的可视图,如多重流程图,是一种寻找事件起因或预测未来结果的工具,帮助学生在动态的复杂信息中反思事件的内部联系。适用于循环关系的可视图,如循环图,主要指在体现先后顺序的同时,首尾是一种闭环的相接关系。可视图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应用步骤

    

    将可视图应用于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在线性文字与认知模型之间建立连接,具体的实施过程见图1。首先,概念是判断的工具。学习可视图的第一步是教师带领学生对事物间三大要素关系及其亚类关系的界定进行充分了解,掌握每种可视图的使用特点及其之间的关键区别。比如,学生易混淆树状图与括号图,两者从外观上看起来结构类似,但用于表示的要素关系却有所不同。树状图用于表示事物层级之间的关系,每个层级的事物都是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如椅子与摇椅、躺椅、写字椅、豆袋椅之间的层级关系;而括号图用于表示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如椅子与靠背、座位、腿等各部分之间的整体与零部件的关系。其次,理解是判断的前提。所谓理解,就是把握住事物的意义(杜威,2019)。不论是在阅读环节中对文本内容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还是在复习过程中对知识体系的脉络框架进行建构,都需要学生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对文本要素关系进行判断。第三,判断是思维形成的关键。准确判断学习内容属于何种要素关系、适用于何种可视图,可以使学生在将线性文字由繁化简的过程中实现隐性思维的可视化。第四,设计是思维外显的过程。将自主学习内容与可视图进行融合的过程便是文本借助思维形成结构并外显化的过程。在使用熟练后,学生可修订、添加更多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设计样式,但结构本质始终不变。第五,转变是学习发生的标准。学习过程易陷入知识单向灌入的误区,使学习者与知识之间建立机械的外在联系。可视图的介入能够促使知识与思维的内化,从而形成认知模型,帮助学习者实现思维方式与心理机制的转变。

    

可视图在自主学习环节中的具体运用

    可视图的应用主体与适用环节均非常广泛。在课堂教学、家庭教育、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并没有单纯地教授可视图各种图示的定义及使用范围、原则等,让学生直接运用,而是给予学生引导与示范,让学生充分体验感知、丰富演绎后,在文本分析、語法归纳、思维训练等多个英语学习环节中,逐步实现对可视图这一工具的自主运用。这样做也极大地提高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学效果。

    1.可视图在文本分析中的应用

    以外研版小学《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四册Module 1 Unit 2一课为例。该模块的功能话题是Weather,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语言结构Whats the weather like? Its… 来问答天气情况;并运用Whats the weather like here

    in spring / summer / autumn / winter? Its… What do you like doing in spring / summer / autumn / winter? I like doing…来问答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以及在不同季节喜欢做的事。为了帮助学生厘清文本与知识的逻辑关系,笔者在课堂教学的板书环节与课后巩固的作业环节使用了可视图设计(见图2)。

    该可视图的设计是在循环图的基础上衍生而出的,笔者对该图的深层含义解读如下:

    (1)方位的意义:该可视图用四个长方形的方位位置与箭头方向代表四季循环的先后顺序及轮回往复的自然规律。通过空间感的建立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与思维模型。

    (2)色彩的意义:该可视图的四季背景设计也蕴含意义,用淡绿色代表春季的万物复苏,用天蓝色代表夏季的一丝清凉,用橙红色代表秋季的五谷丰登,用白色代表冬季的白雪皑皑。在颜色与文字间建立通感,帮助学生感受并区别四季。

    

    教师在板书和课件中均运用该可视图作为对学生阅读理解的检测、语言输出的支架以及课后作业的示范,使得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实现一致性。在家庭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学生融入了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个性化设计。比如,学生分别用规则的碟形、旋转的风车、绽开的花瓣等不同形式来表示四季周而复始的循环。无论是构图还是配色,教师都充分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让循环图的表征方式在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得到无限延展。图3是二年级学生所设计的可视图作品。

    2. 可视图在语法归纳中的应用

    为了帮助学生梳理现在进行时的语法结构,教师运用流程图和数学概念中“合并同类项”的方式将主语与be动词的搭配进行凸显,有效避免丢失be动词的错误表述。同时,教师给学生留足空间,让其列举不同的动词-ing形式(见图4)。

    可视图不仅能帮助学生内化be动词的应用,还意外地“抛砖引玉”:有的学生发现此图并不能体现动词-ing的各类变化形式,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树状图的方式对动词-ing形式的规则变化以及各类不规则变化进行梳理。在梳理过程中,学生对各类变化规则要求有了更准确的理解。例如,有的学生将eat归类为双写最后一个字母再添加ing的动词,这很显然是因为学生未理解双写规则中“一个元音字母+一个辅音结尾”的限定条件(eat包含e和a两个元音字母)。让人欣喜的是,有的学生发现了不符合变化规则的几个单词,也就是特殊变化中的“特例”。例如,draw属于“一个元音+一个辅音结尾”的动词,但是在末尾添ing时,却并不需要双写最后一个辅音字母w。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发现问题、主动试错、主动解决问题,对语法规则的理解更加到位,对知识的识记也更加牢固。这样的学习方式与教师自上而下的灌输式教学相比更具优势。

    3. 可视图在思维训练中的应用

    可视图还可以在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和语法规则掌握程度的基础上,训练他们的逻辑性、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

    (1)逻辑性思维培养

    在外研版小学《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四册Module 9 Unit 1中,Sam在去Daming家时迷路了。笔者对课文中Sam在迷路后询问警察和询问Daming两条解决思路进行梳理,设计了在迷路情境下Problem Solving的可视图(见图5)。

    在完成老师设计的可视图后,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其作品更多显示出低年级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征,例如很多学生将出发地、路名、目的地用地图的方式进行标注,将指示方向的句型与箭头的隐含意义表示得更加形象(见图6)。

    (2)批判性思维培养

    模仿能力强一方面是小学生的学习优势,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区分事实与观点。例如,在外研版小学《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四册Module 3 Unit 2一课中,Lingling正在做科学课的绘图作业,可妈妈一开始却认为她没有写作业而是在画画。基于故事情境,笔者设计了可视图(见图7)。

    

    图7的设计不仅能给学生带来一次深度阅读体验,更是对其批判性思维的一种具体训练。只有掌握了基本概念,学生才有主动辨别的意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混淆客观事实与主观观点的问题。

    (3)创造性思维培养

    可视图还是培养学生创作力与想象力的绝佳工具。笔者曾经尝试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设计可视图(见图8)。以sunny为例,从构词、现象等方面衍生出相关联想,为学生提供拓展范例,引导其尽可能地将与天气相关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串联起来,从而进一步提升知识链接能力与发散性思维能力。

    从学生的实际作品来看,他们可以由天气联想到心情、活动等更丰富的内容。此外,笔者发现有的举例并不合理,例如,由windy拓展到weekend和fly kites。經过与学生交流,教师得到的反馈是:学生是想用windy拓展圈里的单词weekend与fly kites组成一句话,而忽视了windy与为weekend是否直接联系。课堂上,教师再次与学生讨论并最终达成共识:本可视图所要表示的应该是由各类天气词汇所联想到的直接相关的词汇和句子,至于拓展圈里的词汇与句子并不强调其相关性。

    

结语

    可视图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可呈现、可观测,也使得自主学习积累的经验可迁移、可推广。未经梳理的知识与事物对学习者而言往往是一个模糊的整体,而可视图的使用有助于学习者梳理内部结构、主动建构系统整体。系统整体并非处于封闭状态,而是处于一种动态的整合与扩展中。总之,可视图可以提升自学者的认知能力、反思能力与元认知能力,在将思维可视化的过程中,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寻找到一种新的途径与可能。

    参考文献

    杜威. 2019. 我们怎样思维[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璐瑶,青岛洮南路小学英语教师,全国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