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操纵与避碰》课程教学改革再思考

摘 要:本文以网络微课为切入点,从教材建设、师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等四个方面分析,探索《船舶操纵与避碰》课程的教学改革之路,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船舶操纵;船舶避碰;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船舶操纵与避碰》课程是航海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船员适任证书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历来被视为航海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笔者通过对网络教学视频的观摩和学习,并结合自己所授课程的内容及特点,从教材建设、师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等四个方面分析,探索《船舶操纵与避碰》课程的教学改革之路。
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一名教师的基本职责。当然,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和改进。对于该学科在教学问题上的分析和教学策略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1 航海技术专业中船舶操纵与避碰课程的特殊性
首先,要清楚地认识该专业和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院校开设的航海技术专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典型的职业化教育专业。职业化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强调理论知识教育与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突出技能操作训练。本课程是航海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内容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体现出较强的实践性。本课程的任务是滿足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教学目标,并实施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和《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以及相关规定。本课程包括船舶操纵部分和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全部内容以及我国特殊的避碰规定。为便于学习,此部分还包括雷达标绘涉及船舶避碰几何的基本原理、雷达协助避让的要点与常用估算方法等部分内容。该课程的讲授旨在帮助学生顺利地通过适任证书的考试,并尽可能使学生全面掌握船舶的各种操纵性能,能在各种会遇局面下应遵循和采取相应避免碰撞的行动的原则和技能,培养其从事船舶避碰和值班的实际工作所需的基本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航海实践中,能熟练地运用《规则》[1],确保船舶航行、停泊、作业的安全,保护海洋环境不受污染。还能够对海事案例进行独立的分析[2]。
2 船舶操纵与避碰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此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在教材建设,师资和教学,课程设置方面上都存在一些问题。
2.1 教材建设方面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11规则》实施以来,高校普遍选用人民交通出版社的2012.5版《船舶操纵与避碰》,该版本与老版相比并未有大的改进。其一,随着航运市场的发展,大型船舶和新型船舶越来越多。但是,该教材主要是以万吨级船舶为模板和素材的。教材中很多案例过于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高职院校的教材应符合职业教育的需求,以“实用、够用”为度,体现“工学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特色[3]。教材和同步辅助教材脱节,例如:在研究船舶的旋回性能时,以发出转舵指令为原点的坐标为参照系,旋回中的过渡阶段教材中给出的结论是“正向横移”[4]。而辅助教材此部分的考点内容是以船舶重心为原点的运动坐标为参照系,得出的结论则是“反向横移”[5]。由此可见,不同的参照系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这对学生的知识点理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和障碍。其二,教材的关键知识点存在较严重错误。例如:教材中在研究船间效应和船舶转头效应的方向出现多处错误,图片和文字部分也自相矛盾。这难免会对教学和学生学习产生一些影响。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参照多种教材,把握教学大纲,熟悉教学内容,做到教学过程中深入浅出,重难点突出。根据专业特色,侧重实训课程,选择适当的实训教学材料,目前实训方面的教材缺乏,特别是高职特色的教材严重缺乏。任课教师可以广泛收集材料,成立教研室积极编辑和整理相关实训指导教材。做到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理论知识。
2.2 师资和教学方面
(1)目前,很多航海类教师由于脱离实践岗位,未能实时了解和掌握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以致于所教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教学与实践岗位脱节。因此,本专业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双师型教师。根据航海技术专业的特性,教学质量的提升得益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双师型教师可以用经历和实践来指导教学,更能把握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这也是很多职业教育专业广泛采取的做法,因此,教师要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积极参与实践,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6]。
(2)教学方法方面,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传统的板书授课、多媒体授课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观看了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文熙翔老师的同课程微课。该教学视频内容讲的是船舶操纵部分螺旋桨的沉深横向力。其短小精悍,在教学构思和方法上都有很多可借鉴之处。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化繁为简,通过动画和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船舶在螺旋桨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沉深横向力产生的原因。接着抛出问题,用所学方法分析右旋单车船在倒车时的横向力。可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活学活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其次,在教学构思方面连贯紧凑,教学方法可圈可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微课”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提高教学质量,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并结合互联网的便利性,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做到“教学练创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2.3 课程设置方面
本专业缺少有效的实训课程,学生缺少实践机会。由于学生没有接触到船舶,对船舶实际营运没有概念和整体的认识,所学理论枯燥乏味,不易理解和掌握。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的船员培训方案在课程设置方面有可借鉴之处。例如:在马来西亚,他们也把船员作为职业教育来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学生在第一年在校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及接受安全方面的知识培训;第二年学生上船实习,可以对船舶有一个基本的整体认知;第三年学生返校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和各种技能。这种课程设置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很多课程的开设可建立在学生对船舶有一定的了解基础之上,授课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当然这种改革是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并不是学校单方面能够达到的。可至少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实践岗位,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结束语
我国船员市场正逐步走向全球化、国际化。我国船员以勤劳刻苦,基础扎实,技术过硬等特点赢得了国际航运界的好评;同时也在国际船员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国内和全球海上贸易的日益发展对船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航海类人才的培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应立足教学质量,在当前教学条件下和现有的教学基础上,积极探索,充分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先进的科技手段,联系实际,真正做到“教学练创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出适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优秀航海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蔡存强.《国际海上避碰规则释义》[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年.
[2] 赵月林.《船舶操纵与避碰(船舶避碰)》[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年.
[3] 李超.“船舶操纵与避碰”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航海教育研究.2016(02).
[4] 薛满福.《船舶操纵与避碰(船舶操纵)》[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年.
[5] 卜仁翔.《船舶操纵与避碰》题集[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3年.
[6] 杨太金. 航海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的职业素养培养[J]. 航海教育研究.2011(03).
作者简介:
张文生,远洋大副,从事航海教学,(E-mail)wensheng.zhang@qzoiedu.com,1571069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