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辅导对普通高一新生自我概念的干预研究
祝寿
〔摘要〕高中生正处于自我概念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时期对其自我概念进行干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采用团体辅导对普通高中高一学生的自我概念进行干预。根据自愿参与的原则,筛选了30名自我概念较为消极的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15名学生连续实施八次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辅导,而对照组不作干预。干预结束两周后,进行后测调查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辅导能有效促进普通高中高一学生的积极自我概念。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自我概念;高一新生
一、 引言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在这一时期内,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十分迅速,他们不断地探索“我是谁”,以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并思考与自我发展有关的一些问题。简而言之,高中生在这个阶段里发展并形成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知觉[1],是个体人格发展的核心,与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密切相关[2-3],对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作用[4],与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因素显著相关[5],与生活满意度和心理适应紧密联系在一起[6]。因此,自我概念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高一新生刚结束初中学业跨入高中,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各种适应不良问题,同时他们也面临着更重的学业负担,加之自身处于发展快速而不平衡的青春期,这些方面的困难很容易对其自我造成冲击,影响其自我概念的良好发展。对普通高中的学生而言,这种情况更为严重,他们在学习上经受过更多的挫折,导致其对自我能力自我价值的怀疑与否定,甚至会泛化到自我的各个方面,由此引发自卑、抑郁、低价值感等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帮助普通高中的新生发展正确的、积极的自我概念,对其未来的学业成就、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完善有着重大的意义。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心理辅导形式[7]。以往国内外的诸多研究表明团体辅导是学校心理教育实践的重要干预手段。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孟万金教授结合积极心理学内涵所提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该理念指出要坚持以积极和发展的评价取向,充分挖掘个体自身潜在的积极潜能,培养其积极心理品质,塑造其和谐的、积极乐观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8]。由于自我概念是个体通过与环境和对自我的反思以及别人给予的反馈而形成、建构的,这个自我概念形成的动态过程表明它是可以被修正或改变的[9]。因此,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能够充分发挥同伴的积极影响力,增加高中生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评价。据此,本研究将采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辅导对普通高中新生的自我概念进行干预,以期帮助学生形成更积极的自我概念,进而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一所普通高中自我概念较为消极的30名高一学生,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名,干预前自我概念的各个维度得分具体如表1所示。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的等组实验设计,即实验组的学生和对照组的学生均接受前测和后测两次测试。实验组的学生接受为期两个月共八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而对照组的学生在此期间不接受任何处理。
(三)研究工具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 TSCS)。该量表由美国田纳西州心理学家H·Fitts于1965年编制,用于测量个体不同角度和层面的自我概念状况。本研究使用的是台湾学者林邦杰修订的第三版,量表包含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和社会自我五个内容维度的因子,自我认同、自我满意和自我行动三个结构层面的因子,及综合状况包括自我总分和自我批评,共有70个条目,5点计分。该量表是目前自我概念测量中使用非常广泛且信效度良好的测量工具。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
(四)研究过程
对一所普通高中的全体高一学生进行自我概念调查,筛选自我概念得分最低的15%的学生(出于保护学生的目的,筛选后给出的解释是“随机抽选”),召开面谈会,向他们简单介绍团体辅导干预的目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对参与学生的要求,由学生自愿选择是否参与,最终确定团辅的学生名单。
每次团体辅导约60~80分钟。每个单元由与主题相关的热身活动引入,利用多样的活动深入挖掘学生自我概念的各个方面。最后布置相应的探索任务,让学生在团体辅导之外的时间充分探索自己。此外,单元活动结束时请学生对本单元进行反馈。
整个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结束两周后,再次调查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自我概念,收集后测数据。
采用spss 23.0软件对前后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 、团体辅导活动方案设计
(一)理论依据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罗杰斯强调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人是独立的,能够为自己负责,发展自己的能力进而促进自身成长和自我实现;也是建设性的,有能力发现自己的心理不适并改善自己。个体对与自身相关的事物和知觉赋予意义并进行评价是其自我概念形成的基础,只要人与人之间真诚、尊重,个体就能够去调节自我经验,使自己更加完善。因此,团体辅导中相互信任、彼此关心的良好氛围能很好地帮助个体去觉察自己,重建形成自我概念的经验,促进个体的积极自我概念。
ABC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认识是人们的问题不是根源于诱发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所持有的信念。埃利斯相信人有能力也有机会改变个人的观念和价值,代之以新的观念和意见。因此,团体辅导中领导者帮助成员去觉察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协助他们采用合理而健康的方式思考,從而改变对自己的消极认知和评价,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积极心理学主张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积极力量,强调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社会环境对人的幸福感和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干预能够帮助个体感受到自我价值,接受自我,感受生活的意义,且能够在面对困难时更积极有效的应对,从而拥有更多的成就感和积极体验。
综合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团体辅导能有效促进普通高中新生的积极自我概念。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达成了本研究的目的。
(二)干预有效的原因分析
本研究中所实施的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对普通高中新生自我概念的干预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自我概念干预的时机。高一阶段,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識快速发展的青春期,面临着从初中到高中学习生活环境的重大变化,自我概念改变处于重要过渡时期,能让个体重新面对事情和人际关系,形成新的参照体来评价自己。对于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而言,高一更是他们适应高中生活、探索自我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其自我概念进行干预,能非常有效地帮助他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使他们以更加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高中的学习和生活,这对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未来的人生发展十分重要。
2.以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干预。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各个方面的整体认知,而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来自他人的反馈是个体自我认知的重要依据之一。团体辅导以现实互动为基础,创造了和谐、信任的环境,促使个体在团体活动中互相观察和学习,相互影响,相互成长。
3.有效结合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本研究中的学生自我概念较为消极,而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辅导聚焦于帮助学生探索其自我力量,得到更多积极的反馈,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挖掘自我积极面,增强其自我价值感,从而促进其积极的自我概念。
(三)建议
本研究表明,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辅导干预形式,在心理专业引导者的带领下,在精心设计的团体活动中,在同伴的支持下,在共同的参与与分享中,学生们积极地体验、思考和行动,得到来自同伴与引导者的积极反馈,其自我概念变得更积极。这一结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多采用团体辅导对自我概念偏消极的学生进行干预,促进其更积极的自我认知,进而帮助其心理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此外,普通高中学校也需提升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形成合力,给学生创造更和谐的校园氛围,更多地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反馈,使学生能够更多看到自己的积极面,对未来有更多的期待,更有动力去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更好的人生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Byrne, Barbara M. Self-concept/academic achievement relations: An investigation of dimensionality, stability,and causality[J]. Canadian Journal of Behavioural Science,1986,18(2): 173-186.
[2] 王中会, 许燕. 学习风格、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13(2): 203-205.
[3] 徐富明, 施建农, 刘化明. 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1):62-65.
[4] Siegel R D ,Germer C K ,Olendzki A . Mindfulness:what is it? where did it come from?[M]. New York:Springer,Clinical Handbook of Mindfulness. 2009.
[5] 任巨凤. 农村县级中学学生的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2004.
[6] Jennifer D Campbell, Sunaina Assanand, Adam Di Paula. The structure of the self-concept and its relation to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J]. 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3,71(1):115-140.
[7] 樊富珉. 团体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与治疗丛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8] 王新波.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孟万金教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进程述评[J]. 中国特殊教育,2009(10): 94-98.
[9] Egbochuku E O . Peer group counselling and school influence on adolescents' self-concept[J].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2009,6(1): 3-12.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学,武汉,430208)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