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对照版图书的策划小议

    

    【摘要】? 中英文内容显示出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中英文的互译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部分。中英文双语对照版图书将优质的图书内容与便捷的语言学习方法充分融合,充分呈现中英文语言差异,创新中华文化传播形式。我们要积极探索优秀的中英文对照版图书的出版内容、出版形式、传播方式,为世界了解真实中国铺路搭桥,为中国读者开拓国际视野、学习高水准的中英文表达提供帮助。

    【关? 键? 词】中英文对照;语言;图书;策划

    【作者单位】雷丹,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2.016

    中英文內容显示出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中英文互译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部分。本文中的中英文对照版图书是指整本书的内容是由中、英文两种语言呈现的,中英文对照版图书更加直接地体现了中英文两种语言的差异。

    从读者学习的角度来说,策划优良的中英文对照版图书是读者学习中、英文的好教材,从内容和方式上为读者学习中、英文提供便利。特别是数字化的中英文图书,在情景式、互动式阅读体验下,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从文化交流的层面来说,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优秀的中英文对照版图书是让世界了解真实中国的重要载体。当今时代是文化交流的时代,一个在文化上成熟且自信的民族,必然是在文化沟通中追求兼容并包、交流互鉴的民族。策划出版优秀的中英文对照版图书,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开辟路径。

    近年来,中国出版界在中英文对照版图书的出版上不断开疆拓土、创新发展。比如,2018年出版的中英文对照版《中国儿童文学四十年》,是对1978年至2018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历程的一次系统性梳理和勾勒,并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与中外读者见面。201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用英语讲中国故事》丛书(中英文对照版)是国内首套用中英双语学习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系列图书。

    中英文对照版图书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其包括更为大众化、内容生动的特色。这类图书的出版实践中,一要注意中英文语言的不同,二要注意中英文对照版图书的适用领域。笔者结合实例介绍语言学视角下中英文图书的差异、中英文对照版图书的重点领域,并尝试给出中英文对照版图书策划出版的建议。

    一、语言学视角下的中英文图书内容差异

    语言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变化才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交流体系。语言的意义是广泛存在的,不仅包括人类的说话、唱歌等基本语言形式,还包括肢体、表情等广义上的语言形式。狭义上的语言是一种更高级的语言表达形式,从最初简单的单个音节到后来复杂的文字,再发展成大量的语言基础单位组合起来的整个句子,进而形成多个句组组成语言体系,更加多样和准确地表达人的思想、意图。中英文对照版图书直观地体现了中英文语言的差异。

    从现有出版的中英文图书来看,不同语种的书籍的内容呈现方式突出表现了语言学特征的差异。综合来看,在语言学视角下,中英文图书的差异主要有语素的差异、词句意蕴的差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等。

    1.语素的差异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也就是说,一个语言单位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最小、有音、有义”,才能被称作语素。语素是一个基本的语言表达单位,是最小的语音与语义的综合体。汉语语素有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它们以复合式、偏正式、支配式、陈述式、补充式等构成方式实现词语的构造。英语的语素是由词根和词缀组成的,其构造关系更加简洁明了。了解中英文语素的差异,在中英文对照版图书的出版中充分体现两者不同,十分重要。

    2.词句意蕴的差异

    从语言组织方式来看,中文图书中的语言表达重视意合,汉语的语言组织方式一般是由语意贯穿其中的,语法形态并不复杂,多在语境中让人们去体会文意。比如,唐诗能带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而英文图书中的语言表达多用形合,语言的组织方式主要借助连接词或者语言形态手段。英语有很多连接词,通过这些连接词,读者可以直观地分析语境、理解文意。

    从文化背景来看,文化差异使得词句的意蕴呈现也有差异。表达同一事物或者概念的词,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联想意义可能不同。比如,汉语中的鼠常常带有贬义,鼠目寸光、过街老鼠就是例子。在英语中,鼠则可指代女性,如mouse and man(众生)。因此,了解中英文不同的语言组织方式,并准确把握、恰当互译词汇的联想意义,是做好中英文对照版图书的关键。

    3.思维方式的差异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以往学者对思维方式和语篇关系的研究,普遍认为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以直觉的整体性与和谐的辩证性为重要特征。在社会关系中,人们习惯把个体放在整个人际关系中去分析相互的作用。论述问题时,人们多按提出问题—分析论证—给出结论的模式,把观点和结论留在最后。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喜欢开门见山地提出理论和话题,再讨论原因。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是中英文对照版图书出版实践中尤其要注意的方面。思维方式差异也给互译带来难度和挑战,并不是任何图书都适合以中英文对照版的方式出版。

    二、中英文对照版图书的出版领域及特点

    从国际交流来看,中英文对照版图书是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方式。前文所述的中英文对照版《中国儿童文学四十年》《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等图书,都是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通过出版平台更加广泛地与世界对话,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实践。

    从国内出版市场来看,该类型图书所针对的读者为大众读者,这些读者可能在关注中英文对照版图书的发展,也可能正在进行汉语、英语的学习。这种出版形式多用于世界文学名著、英语启蒙类及英语学习类图书出版。比如,在京东畅销的中英文对照版图书有幼儿英语分级绘本文学、中英文双语听读故事绘本、手指点读中英文认知小百科等,其中,泰戈尔诗集《新月集》《飞鸟集》的套装,“中国故事”系列(《孟母三迁》《花木兰》《愚公移山》等)的销量较高。

    总体来看,中英文对照版图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体例安排充分体现中英文语言差异,方便读者阅读

    中英文对照版图书的内容直接体现了中英文语言的差异,在图书的体例安排上,要突出两者的对比,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一般而言,字数较多的文学类图书多采取汉英双页对排方式;文字量较少的启蒙类读物,多采用逐句互译的形式;也有将整本书按汉英或英汉分前后两部分编排的形式。有些书的内容还附有重点单词、释义,并用双色做重点标注,突出差异性,其中图文说明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7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英对照版《三国演义The Three Kingdoms》是首个由中国人翻译的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全本。除去少量的诗歌和情节稍有省略,译文几乎做到了一一对应。为方便读者品读原文、欣赏译文,整套书采用汉英双页对排的方式。书中明清两代的白描插图能让读者感受到名著传承的历史文化内涵,文化注释、人名表、人物关系图等可以帮助读者理清思路,领略中华文化的内涵。海豚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英文对照版泰戈尔诗集,精选外文原版图书。考虑到中国读者的思维习惯与用语习惯,译文在忠实还原原著文意的基础上,力求达到“信、达、雅”。书中有重点词、难点词的标注,方便读者查阅,精美的插画丰富了读者的阅读感受。该书还具有扫码听书的功能,读者通过扫码即可聆听同步音频。

    2.创新中华文化传播形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的形式开展文化交流。创新中华文化的传播形式,能够给文化交流增加活力,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必备条件。

    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是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点图书之一。丛书采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将英语这一世界通用语言与经典的中国故事结合。该书从中国风物、中国习俗、中国艺术、中国成就、中国人物、中国精神六大领域,编写了最具中国特色的故事200余个。这些故事均为原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国革命优良传统与中国当代精神。为使创作内容符合当代青少年学习需求,主创团队在编写过程中做了大量调研,如邀请国内外青少年及中小学教师试读故事,听取他们的建议。该书不仅是外国读者学习中文的教材、了解中国的窗口,还能帮助国内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立足于中国根基,在增强民族身份认同感的同时,学习高水准的中英双语表达方式,增强文化自信。

    此外,有声书可提升中英文对照版图书的附加值。译林出版社“有声双语经典”系列丛书,甄选各国经典文学作品的优质中文译本,配以导读、作家作品简介和插图,并聘请资深高考听力卷主播朗读英语有声书,读者扫描书中二维码就可以收听、下载有声书,从而提高英语听读能力。

    综上所述,中英文对照版图书是语言跨界作品,同步有声书更优化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提升了读者的学习效率。中英文对照版图书将优质的图书内容与便捷的语言学习方法融合,直观呈现中英文语言差异,创新中华文化传播形式。相关出版单位要积极策划创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下,积极探索优秀中英文对照版图书的出版内容、出版形式、传播方式,为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铺路搭桥,为中国读者开拓国际视野、学习高水准的中英文表达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袁晓燕. 试论中英文图书的语言学特征差异[J]. 铜仁学院学报,2014 (3):64-66.

    [2]卢静,张瑜. 胡敏: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EB/OL]. (2019-04-23)[2020-04-15]. http://sd. people. com. cn/n2/2019/0423/c386903-32870473. html.

    [3]方芳. 每个小男孩都有一个寻宝梦[N]. 中华读书报,2019-11-20.

    [4]衡孝军. 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看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J]. 中国翻译,2003(4):25-27.

    [5]楊帆,吴莎. 测评、教学与学习的衔接——第三届语言测试与评价国际研讨会暨第五届英语语言测评新方向研讨会述评[J]. 中国考试,2018(2):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