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山水画艺术特征探析

    刘加宽

    

    摘 要:沈周是明代四家之一,他一生致力于书画创作孜孜不倦,精神寄托山水之间。他的山水画笔法苍劲有力且细腻沉稳,墨法秀润,泼墨破墨相间,章法严谨,通过多年艺术创作积淀,最终形成自己刚柔兼并、粗中有细腻、气势坦荡豪迈和浑厚朴实的艺术特色,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文章从沈周生平简介及其山水画艺术出发,对沈周山书画发展历程进行探索,进而总结其山水画艺术特征。

    关键词:沈周;笔法;墨法;皴擦

    沈周的山水艺术对明清乃至近现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沈周山水画艺术的研究对艺术学者的学习和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沈周生平简介及其山水画艺术

    沈周,字启南,江苏苏州人,家族几代人都居住在吴地苏州。他的曾祖父和元四家王蒙是至交好友,沈周书画受家学和元四家影响。他一生书画创作孜孜不倦,精神寄托山水之间,他为人谦和,深受世人拥护,求画者不绝。沈周绘画作品气韵、构图、布局、笔墨均受时人赞赏。沈周在诗文上也有相当高的造诣,其诗格调平易、情感真挚,除咏物抒怀之作外,还有一些涉及社会生活和民生疾苦的诗。有的诗意境清新而有画意,在有些题画诗中更表露了他淡泊的人生态度。

    沈周性格谦和朴实,绘画技法纯熟精湛,笔墨浑厚,一生致力于文人山水和花鸟画的研习创作,最终形成自己浑厚朴实的艺术特征,成为吴门画派的重要代表。沈周的文人画艺术继承了宋元的艺术精髓,他的书法继承了黄庭坚的强劲笔力,笔法沉着稳健,内蕴筋骨。他的绘画早年受到家学影响,受到杜琼的教导,学习了黄公望、王蒙、吴镇元代浅絳水墨文人画艺术。中年时期开始努力研习宋元各家的精作,在五代董源和巨然的绘画笔墨上进行深入研习,打下坚实的笔墨功底。后期沈周把黄庭坚强劲的笔力与南宋四家劲健的笔墨结合起来,再融入元代繁密和谐的构图之法,通过多年不断书画创作,最终形成自己刚柔兼并、粗中有细腻、气势坦荡豪迈和浑厚朴实的艺术特色。

    纵观沈周的山水画,其中一部分是绘制深山峻岭,这些作品写实性强,多采用中国画传统高远和深远的表现手法。而他绝大部分作品是描述江南的美丽园林和秀润山水,其中多表现文人墨客在山林水岸中的交往、憩息、游乐,体现出文人满足于生活现状的惬意,这些也正是沈周当时的生活状态。

    二、沈周山水画艺术发展历程

    沈周的绘画发展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他在四十岁之前多作小幅山水画作,这个阶段他的绘画艺术深受元四家山水画艺术的影响,绘制的山水画多留有王蒙山水画艺术痕迹,此期他技法较工细,笔法墨法章法不够成熟。四十岁到六十岁属于他的艺术发展中期,这个时期他热衷于绘制大幅山水画,笔法苍劲有力且细腻沉稳,墨法秀润,泼墨破墨相间,章法严谨。六十岁以后为艺术晚期阶段,这个时期笔墨粗简豪放,整体气势雄浑宽广,山水画的宽广气势体现出他宽厚谦和的性格和恬淡的处世态度。

    (一)早期山水画艺术特征

    沈周在四十岁之前多作小幅山水画作,从他早期的山水画能看到他深受元四家山水画艺术的影响。这个时期他绘制的山水画留有王蒙山水画艺术痕迹,技法较工细,笔法细腻,墨法严谨,整体章法和谐上不够成熟。

    沈周早期有幅作品《山水图》,据记载是1461年所创作,这幅作品笔法、墨法、章法有明显的元四家王蒙艺术风格特色。沈周的曾祖父曾与王蒙有过交集,彼此互赠书画,沈周从小便临习王蒙画作,可见王蒙的艺术特色对沈周早期艺术影响是深远的。

    这幅《山水图》整个画面布局明朗,采取王蒙《青卞隐居图》厚重繁复的牛毛皴法及高远构图来创作。近景山石采用牛毛皴染,右中部位笔墨最重,左下角小块山石与右中部山石形成呼应。近景中部偏右部绘制一棵夹叶法树,整体呈微曲向左长势,夹叶笔法枯湿浓淡墨色对比明显。近景中左部一棵看家本树镇住整体画面,该树呈现曲形上长势,主干长势劲力十足,笔法粗厚浑重,松鳞采用鱼鳞皴法绘制,中部右侧分枝干向右倾斜,上部主要枝干向左倾斜,左侧下部直立小树托住左倾斜松树枝干,树叶采用泼墨法,主松树上部树枝呈肩挑式,左重右轻,左繁密右疏松,采用针叶法绘制,笔法有劲力,整体树绘制细腻有韵致。中景高远山石直立,中左部山涧流水将山石分为两部分,山涧水流位于看家本树左侧,与看家本树形成远近对比。看家本树后山石皴擦较少,采用淡墨渴笔处理,而右边山石采用折带皴间斧劈皴把厚重山石绘制出来,沿用重墨绘短草,短草根据山石起伏布置且规律性强,笔法刚劲有力。中景山石上部采用小树布景,中上部树枝用双钩法绘制,顶部采用单钩法绘制,树叶采用点墨法,墨色浓淡相生,中景树木整体错落有致,与近景和远景树木呼应。远景山石与中景山石顶部衔接,整座山体收缩与中景形成远近对比,远树无枝,树法采用点墨法,墨色整体较中景树墨色淡,山石皴法采用披麻皴,墨法较淡。从这幅沈周早期《山水图》能看到他早期山水画艺术特征,整体画面有浓厚的王蒙艺术手法痕迹,沈周在这个时期处于绘画艺术临习阶段,整体呈现出元代清净平和之感。

    (二)中期山水画艺术特征

    沈周绘画艺术在四十岁到六十岁属于成熟期,这个时期他热衷于绘制大幅山水画,笔法苍劲有力且细腻沉稳,墨法秀润,泼墨破墨相间,章法严谨。

    《庐山高图轴》是为老师陈宽祝寿而作的,作于成化三年(1467年),沈周时年41岁。画中形象多出于想象,画仿王蒙笔法,构图极为饱满。图中右部四棵看家本树镇住作品近景,其中最近一棵松树是这四棵松树的主树。主松树呈雄壮挺拔之势,主干长势劲力十足,笔法粗厚浑重,松鳞笔法鲜明。主松树上部树枝呈肩挑式,左重右轻,左繁密右疏松,采用针叶法绘制,笔法有劲力,整体细腻有致。主松树后置一棵斜卧往右淡树,虬龙形走势,与主松树呈主仆呼应样式。主枝干盘着的藤条往右上攀延,从下往右上长势紧松有致。顶部树叶较繁密,采用圈叶法,墨法浓淡适宜。位于近景山石末端的松树与主松树松叶笔法、墨法绘制方式上相近,长势直立略往左倾。三树位于远树之前,树下部绘制细致,笔法墨法较远树略淡,比虬龙形树略重,三树上部被主松树遮挡,在主松树叶疏处穿插出夹叶法树叶,与松针叶形成对比。近景水域左端一文人雅士仰望左处中景山涧水瀑,人物虽小却是画眼。中景山呈高耸之势,两边山石紧密,笔墨法细腻粗重,中间山石较淡。山顶位于画左上部分,右边画几处远山,整幅作品上部分呈深远法布局。整幅作品沈周巧妙运用虚、实和黑、白相生处理,疏紧处尽显“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整体构图运用高远法,上部分呈深远法,整体画面紧促但无压迫感。山涧和石坡边水的流动、云的飘逸、树的顾盼虚实疏密相生,使整幅画气韵生动,展现出画家的宽大胸襟及沉稳不求名利的性格。

    (三)晚期山水画艺术特征

    六十岁以后为沈周艺术后期阶段。这个时期他的山水画笔墨粗简豪放,他山水画的宽广气势体现出他宽厚谦和的性格和恬淡的處世态度。

    沈周在68岁时以黄公望山水画的笔法、墨法、章法和格调绘制了一幅《仿大痴山水图》(图1)。这幅作品全景采用平远和深远构图法,近景水流纵横交错,画面近景左边三棵树镇住画面,左两棵枯树叶采用蟹爪画法,偏右一棵树叶采用大混点法,中右部一棵树呈从右往左生长长势,主树枝干朝上生长与中景山体形成呼应。近景右边两棵树个字点叶和破笔点叶相间,中间置一木桥,桥上抱琴童子走在前面,后紧跟一身穿白衣骑驴老者,童子、老者和驴动态绘制生动。中景置一直立山体,山脚置数棵叶法和长势各异的小树与中景山体走势形成对应,山顶部置数棵大小混点相间数木。主山体左部置次山体,两山体相间处置一座古寺,在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缭绕云气的陪衬下,显得意境深远。远景采用深远法,右边置几处小山体,小山体之间水流潺潺,小山体用披麻皴、小斧劈皴和荷叶皴展现南方山石的秀润和坚硬。整体山石和数木采用苍劲笔力勾勒,泼墨和破墨并用,和谐的整体画面展现出南方山水秀润的特色,同时也体现出画家本人宽厚谦和的性格及恬淡的处世态度。

    三、沈周山水画艺术特征总结

    沈周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主要游迹于吴中诸地、太湖等地区,作品主要表现秀润的南方山水和园林景致。他继承了宋元的艺术精髓,深受元代绘画影响,不断提高自己绘画技法和精神境界,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知识积累和人生感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沈周山水画艺术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将诗书画进一步融合起来,其书法继承了黄庭坚强劲笔力,用笔沉着稳健,内蕴筋骨,这些笔法也运用到他绘画技法上,特别是在山石表现上。同时沈周也是位诗人,他把诗书画结合在一起使整体作品更加具有诗情画意。沈周继承和发展了元代文人山水画艺术,特别是把北派荆浩和关仝雄浑厚重的山水与元代的清净平和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艺术特色,他的艺术成就对清代及近现代绘画艺术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蒲松年.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2]李福顺.中国美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信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