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里的桥

    杜晓燕

    

    在户外自主活动的分享环节,航航分享了他“玩桥”的故事。其他小朋友听得格外认真。肉肉还问道:“原来在小农场的一座荡桥怎么不见了呢?”肉肉的问话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并希望去探个究竟。于是,我们再次来到户外。孩子们发现,原来那座荡桥被搬到了骑车区。在找桥的过程中,孩子们还发现幼儿园里有好多桥:木屋间的荡桥、大型器械上的拱桥、淘气堡里的吊桥、小溪上的独木桥……这时,我问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孩子们纷纷说:“拱桥中间比较高。”“独木桥只能一个人走。”“它们都有可以走路的桥面。”……

    通过观察、讨论,孩子们发现桥都有桥面、桥墩、桥栏;拱桥中间高、两边低,吊桥是挂在空中的,独木桥的桥面比较窄等。

    从户外玩桥到故事分享、一起找桥、发现更多的桥、讨论桥的相同与不同,孩子的主动参与度高,对桥的探索兴趣很浓。幼儿园里的桥就在大家身边,是非常便利的资源。于是,我决定顺应孩子们的兴趣,支持他们继续探索。

    有一段时间,孩子们对“造桥”产生了兴趣,过程中他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呈现出一个个精彩的画面。一次,在留白区的孩子们用纸盒搭了一座桥。皓皓说:“我们搭的桥太小了,纸盒不够。”晔晔说:“可以去资源室拿,那里有好多纸盒呢。”于是孩子们来到资源室,拿了很多大小不一的纸盒。他们用特大号纸盒做桥墩,用差不多大小的纸盒拼起来做成桥面。然后,他们想用双面胶把“桥墩”与“桥面”粘合,结果没粘住;又用海绵胶进行粘合,还是没粘上。航航问:“老师,能用胶枪粘吗?”我说:“当然可以,不过要注意安全。”孩子们相互合作,最终将桥墩和桥面成功地粘合在一起了。随后,孩子们将剩下的纸盒立在桥面两边当桥栏。可他们搭好了推倒,再搭,再推倒,反复多次。我好奇地问:“你们在干什么呀?”谦谦说:“我们搭得乱七八糟的,不好看。”“那原因是什么呢?”我追问。孩子们说:“纸盒大小都不一样。”“纸盒有的高,有的矮。”我又问:“那你们觉得怎样才能解决呢?”孩子们又来到资源室,选择同种尺寸的纸盒搭成了桥栏。搭建中,妍妍还将同样大小的盒子连接起来,平铺在桥面两边做成人行通道。小妮则用小的三角形盒子放在桥栏上做路灯。桥终于搭建成啦!

    在搭桥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纸盒的大小、多少及拼搭的方法等进行调整和改进。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孩子们对纸盒形状与空间关系的理解加深了,对事物的比较、排序能力以及对数的感知能力也有所提高,对桥的认识也丰富了。

    在一次玩淘气堡活动时,孩子们希望做一座吊桥。他们说,吊桥是挂在空中的,桥面可以用纸板做,还要有铁链把桥吊起来。没有铁链怎么办?最终孩子们选择用粗毛线代替。可是经过几次尝试,他们都无法用毛线把纸板吊起来。孩子们又进行一番讨论,最后想到了卷纸筒。大家用毛线把卷纸筒一个一个串起来,串成了一串。这时有孩子说:“这一点儿都不像座桥,像条蛇。”怎样才能做有桥面的吊桥呢?孩子们讨论后进行了新的尝试,他们把纸板固定在纸筒的顶端做桥面,这样就做成吊桥啦!

    在做吊桥的过程中,从选材到制作,孩子们主动探索、大胆尝试,多渠道搜集材料,寻找多种制作方法。吊桥终于做成功了。这时,孩子们体验到的这份成就感与自信感是无与伦比的。

    一天,孩子们来到了幼儿园的小水池边,涵涵问我:“老师,我们能在这里造一座桥吗?这样就可以直接走到农场,不用再绕弯路了。”我说:“这个想法不错!”用什么材料做桥面才能让人在上面行走呢?“要硬硬的。”“不怕太阳晒,不怕雨淋。”“幼儿园里有吗?”孩子们开始寻找。走到运动区,他们发现木板可以用来做桥面。于是,孩子们将长短不一的木板搬到了水池边。用短木板试一试,不夠长;用长木板试一试,刚好搁到水池的对面。有孩子迫不及待地从上面走了过去,可以安全通过。不过有孩子说:“我走在上面还是有点怕怕的,因为桥面太窄了。”“那我们再放一块木板上去,将两块木板拼在一起。”有孩子提议。可问题又出现了,木板之间有一条缝隙,怎样才能将两块木板紧紧地拼在一起呢?孩子们尝试了各种黏合剂,都没成功。最后,他们想到了用麻绳把两块木板捆起来。他们将木板架在椅子上,相互合作,有的负责绕麻绳,有的负责将麻绳拉紧,终于完成了。孩子们先在活动室里进行尝试,他们排好队一个一个走上桥,都顺利通过了。随后,他们将捆好的木板搬到了水池边,架在了水池上。从此,幼儿园的水池上有了一座牢固的木桥。

    “幼儿园里的桥”的故事从孩子的需要出发,挖掘和利用生活中的资源,生发多样化的活动,让孩子多感官参与学习,获得多种体验和多领域的发展机会。从地面的桥到挂在空中的桥,从“假想”的桥到“真实”的桥,孩子们不断探索和尝试,积累不同的经验,收获了不一样的精彩。

    孩子们对桥的兴趣依然不减,我们下阶段会继续支持孩子们对桥进行深入探究,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