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会计能力的“高校+”协同培养方法与实践
王华 王一航 石劲
【摘 要】 传统会计工作的重大变化、会计专业的快速发展和高端会计人才的巨大缺口急需卓越会计人才。文章通过分析会计能力需求的转变,指出卓越会计能力由卓越管理能力、卓越复合能力、卓越国际视野和卓越创新能力“四位一体”构成,进而提出“高校+”协同培养方法,即通过高校+企业、高校+国内高校、高校+国外高校和高校+行业协会分别培养卓越管理能力、卓越复合能力、卓越国际视野和卓越创新能力,以“高校+”形式集聚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以卓越会计能力培养为目标,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实践,表明“高校+”协同培养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关键词】 卓越会计能力; 协同培养; “高校+”; 卓越会计人才
【中图分类号】 F230;G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0)18-0104-06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卓越人才的培养,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卓越人才计划,通常表述为拔尖、创新和高层次等术语。2009年9月教育部联合相关部委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拔尖计划”1.0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中国自己的学术大师。2018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要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2019年4月,教育部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在“拔尖计划”1.0的基礎上拓围、增量、提质,以“新”为重头戏,全面推进新文科等学科建设。国家日益重视卓越人才培养,这对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既是空前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协同育人效果,我国政府聚焦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全方位推动高校协同育人实践工作。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创新创业实践。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校企协同,合作育人。2019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提到要不断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集聚各方教育资源,携手创新人才培养。2019年8月,教育部开启“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组织有关企业共同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项目。本文分析了会计能力培养的现状,提出以“高校+”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全方位打造“四位一体”卓越会计能力,并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获批一流专业建设、湖北省荆楚卓越会计人才培养计划为例,进行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一、我国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我国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有一些积极有益的培养探索。据统计,2018年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总量约2 000万人,但传统会计人员数量较多,卓越会计人才仍十分稀缺,持有中级和高级会计职称的人数较低,仅212万余人。其中高级会计师16万余人,CPA持证人数25万余人,以此为标准界定的卓越会计人才数量偏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业务日趋复杂,推动了卓越会计人才的相关研究。
(一)卓越会计人才政策的研究
教育部、财政部等相关部委陆续出台卓越人才培养政策,日益重视卓越会计人才培养。2010年6月,教育部发起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强、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此举也有助于确定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2010年9月,财政部出台《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具体表现为具有国际视野、知识结构优化、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突出、职业道德高尚等特点,并要求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建设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2019年4月,教育部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核心是引导并加快培养各类卓越人才。
(二)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卓越会计人才需要明确培养目标,通常定位为应用型、管理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等,并以此设计相应的培养模式。涂冰艳等[ 1 ]将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宽口径、厚基础、综合与职业素质高、具有执业资质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基于会计职能从核算到管理的转变,李定清[ 2 ]提出培养卓越会计管理人才,将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复合型、管理型和创新型,把国际视野、能力本位、实践教学、创新发展作为基本理念。熊磊[ 3 ]定义了卓越会计人才,即具备高的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高实务操作水平,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晓国际商业惯例和会计惯例的高级会计人才。薛永刚等[ 4 ]设计了卓越会计人才“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国际化和区域性”的培养目标。
卓越会计人才还应具有职业素养、创新性、国际化等特征。程安林(2012)认为卓越会计人才要具有国际视野、洞察力、意志力、学习力和职业素养。姚丽琼等[ 5 ]认为卓越会计人才应该是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惯例,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同时又能适应多变的经济社会需求,具有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的应用型会计管理人才。王庆石等[ 6 ]认为本科卓越会计人才应表现为应用性、责任感、创新性和国际化的基本素质。熊磊[ 3 ]认为卓越会计人才表现为专业化、创新型、职业道德以及国际化等特征。王莉莉[ 7 ]认为卓越会计人才应是职业道德高尚、会计专业技能过硬、解决问题能力较强、国际视野广阔、具有创新思维的综合性会计人才,具有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责任感和国际化等特征。
(三)卓越会计人才协同培养的研究
卓越会计人才的协同培养,应围绕校企合作与协同创新,深化产教融合与实践教学。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卓越人才培养要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建设结合行业标准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熊磊[ 3 ]提出应构建多维度的协同体系保障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翟华云和胡娟[ 8 ]提出要运用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培养卓越会计人才。王莉莉[ 7 ]认为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不能仅靠高校单方力量,需要政府、协会、企业、事业单位等多方合作,协同创新。薛永刚等[ 4 ]以“能力—课程”模块群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做”同步推进,设计和建立了考核评价体系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体系。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人才培养较为固化,会计能力结构单一,高校传统的培养模式存在诸多不足:强调理论知识的栽培,弱化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传统的财务会计课程,轻视更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管理会计;眼光局限于会计本专业的知识,忽视了跨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能力;着力于国内会计业务的操作模式,缺乏适应国际化业务的能力培养。这些使得学生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大量从事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缺乏向卓越会计人才转变的能力,对卓越会计能力的培养模式产生了改革创新的迫切需求。
二、卓越会计人才的能力转型与形成
社会对会计职业需求发生了巨大转变,会计学科的知识构成日益更新,高校的会计专业发展更面临严重挑战,这些都对传统会计人才提出了转型需求,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能够为企业创造核心价值的卓越管理能力,具备将不同专业知识与会计交叉融合的卓越复合能力,具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卓越创新能力,拥有精通国际业务处理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卓越国际视野。因此,本文认为应围绕管理能力、复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以“高校+”为途径,培养具备“四位一体”卓越会计能力的卓越会计人才。
(一)从传统会计核算到卓越管理能力
会计职能正逐渐由传统会计核算转为管理会计,会计核算能力将让步于会计管理能力,这对会计人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大数據背景下,账务处理逐渐脱离了人工,更加标准与流程化,会计人员职能也从凭证录入、数据统计核算等基础工作转变为运用会计信息进行数据挖掘,谨慎客观地评估与预测,从账房先生转型为管理参谋。因此,应培养卓越管理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
卓越管理能力,是会计人员具有帮助企业完成全面预算、财务分析、绩效评估、风险防范、组织管理和经营策略等活动的管理能力。卓越管理能力的重点在于参加战略决策与经营管理,业务财务共同创造价值。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的会计员工中有80%以上主要从事管理会计工作,且75%以上的时间用于决策性质的相关工作,卓越的管理能力更能契合社会经济转型与发展的新需求。
(二)从单一知识结构到卓越复合能力
卓越会计人才需要将计算机、金融、法律等知识融入会计的知识结构中。企业经济业务常常要结合政策法规与金融环境,这使得会计工作日趋多变,对会计人员的知识融合能力要求也变高。卓越会计人才能够利用会计信息化技术加快会计业务判断和处理的速度,能结合法律知识为企业提供法务咨询、合规性审查、合理避税等服务,能融合金融保险等知识帮助企业合理管理资产、分散风险等。因此急需形成卓越管理能力。
卓越复合能力是指跨专业、宽知识、多领域的学科交叉与融合运用能力。卓越复合能力可以帮助会计人员将会计工作与其他专业知识相融合,提高会计业务的应变能力和价值创造。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全面化,只会记账算账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业务,需要形成多种知识融合运用的能力。
(三)从国内会计业务到卓越国际视野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企业跨国经营、资本跨境流动日益频繁,对会计人员的能力需求从国内业务转向国际业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机构,正需要国际形势判断敏锐、国际会计业务娴熟、国际合作能力强的会计人才。
卓越国际视野指的是国际化业务能力、国际化商业语言和国际间流动合作的综合国际能力。卓越国际视野可以帮助会计人员处理不断增长的跨国业务,同时适应国内与国际的商业语言,促进国际间的经济交流,适应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的国际业务处理与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拥有卓越国际视野的会计人员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精通国际间的业务处理和多项外语技能,能够为企业在国际交往中开展合作并获取相关利益。
(四)从基础会计工作到卓越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教育需要从课堂的理论知识教学转变为实践创新教学,考核指标需要从单一的理论分数转变为多维度的综合素质考核,将思维培养提升到敢于创新实践、具备卓越会计能力,以契合会计工作创新发展战略。
卓越创新能力是指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积极的创新精神。卓越创新能力是会计人员不断进步的核心,能够驱动会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会计人员需要在基础会计工作中不断激发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会计的社会价值创造,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三、培养“四位一体”卓越会计能力的“高校+”协同方法
如图1所示,“高校+”协同培养卓越会计能力的模式以“高校+”为中心,协同多方单位的教育力量,从卓越管理能力、卓越复合能力、卓越国际视野和卓越创新能力入手,通过“高校+”协同培养,利用行业、企业等途径,全面优化会计能力培养机制,集聚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强化并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卓越会计能力。
(一)高校+企业协同培养卓越管理能力
校企协同全面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卓越管理能力。高校发挥会计人才培养的理论优势,企业运用会计实务的实践经验,将实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双方协同培养卓越管理能力。
企业进高校,业务实践与学校专业相结合。一是校企基地协同建设。企业环境搬进高校,搭建场景化的专业平台,还原真实工作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会计实务工作,把会计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二是校企师资协同。校内外老师合作建设双师平台,采取双导师制全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实习实践活动。教师走进企业,提高实务认识,进行智力服务,提供财务咨询,解决企业疑难问题。三是校内外经验协同。开展讲座分享经验,课堂专业指导,将企业经验融入教学案例,将管理经验与高校教学案例协同,成为学生最好的课本,全方位培养实践能力与管理思维。四是高校专业与实践协同。让学生进企业直接参与会计实务,培养学生实务理解能力、任务执行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二)高校+国内高校协同培养卓越复合能力
校校协同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卓越复合能力。2019年10月,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指出:鼓励跨校联合培养跨学科人才,淡化联合培养的学士学位证书,跨校协同注重提升跨学科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鼓励教师开展多点教学。会计能力培养模式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交叉融合轉变,促进人才培养从高校独立走向跨校联合、多点教学。
卓越复合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不同高校的学科优势、专业优势等资源。一是高校“专业+”,跨校共享专业资源。高校“专业+”促进各个高校特色鲜明的优势专业与会计结合,搭建卓越复合能力发展平台,科学组合不同学科及发展方向。以武汉七校联盟为例,学生可选择其中一所学校的特色课程,并获取双学位,形成学科交叉与优势互补。二是高校“课程+”,共建精品课程。高校“课程+”共享教育资源,高校应将格局拓宽,以MOOC慕课网平台等方式,将精品课程开放共享,开发会计学习资源“云”,整合各高校特色课程学习资源。三是高校“教师+”,打造“空中教室”。高校“教师+”创新高校名师直播授课方式,完善多学科远程在线培训系统,实现开放式教学、共享式学习、在线式互动,真正培养跨专业、宽知识、多领域的卓越复合能力。
(三)高校+国外高校协同培养卓越国际视野
国内外高校协同,引进国际化教师队伍、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专业教材体系和国际化教学方法,加强中外教学合作与交换交流,促进从专业到师资的全面国际化,培养卓越国际视野。
卓越国际视野的培养具体包括:一是师资国际化。教学国际接轨、引进国外教师团队、联合国内高校教师,向学生传授国际通用的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资本市场惯例等知识与技能。二是课程国际化。知识体系接轨,国内培养方案协同国外一流专业课程体系,将跨文化管理、英语文化教学等内容融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是学生国际化。专业理念接轨,扩大中外学术交换交流的规模和力度,通过“2+2”联合办学、暑期夏令营、互派交换生等多种方式,接收国外学生到我国留学,并安排学生到国外进修,接触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对国际会计惯例形成较强认识,提高跨文化商业活动的交流能力,开阔国际视野。
(四)高校+行业协会协同培养卓越创新能力
校协合作共同培养卓越创新能力。会计相关行业协会的专业性强,教育资源多,实务经验丰富,高端人才凸显,匹配会计专业日益增强的卓越创新能力需求。
卓越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校协合作效力。一是高校理论+行业实践。高校的理论教学要协同行业协会的实践教学,起到知行合一、实践创新的效果。将行业协会实践方法、案例分析、创业指导等内容嵌入到高校的理论教学中去,采取问题启发讨论、讨论引导研究、研究促进创新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形成发散性思维。二是高校学生+行业活动。高校的人才培养协同实践性创新活动,依托行业协会组织的创新创业活动,推动学生创新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活动中、实践中、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卓越创新能力。三是学生+行业平台。搭建以会计职业论坛、学术论坛为主要内容的创新素质发展平台,挖掘学生的科研创新潜力,启发学生创新理论研究成果,在学习中创新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培养创新思维。四是学业+执业资质国际化。国内高校专业教育与国外会计师专业协会协同,开展国际化执业资质导向培养卓越国际视野。例如将以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加拿大特许会计师(CA)为代表的国际会计师资格认证及考试模块嵌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相适应的教学科目,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国际化执业能力。
四、“高校+”协同培养卓越会计能力的实践经验: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为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近年来逐步建立起行业部门和教育部门之间的制度化合作,形成了行业、企业、协会和高校的多方协同育人机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以下简称会计学院)以“高校+”为途径,通过培养“四位一体”卓越会计能力,在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上进行了相关探索和积极实践。
(一)高校+企业协同培养卓越管理能力的实践经验
实践强基,提升综合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根据湖北省教育厅2015年12月16日公布的“2015年度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名单”,会计学院与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共建“中微企业创新创业实训基地”,被授予“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称号。该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具有良好的规模和社会效应,截至2019年,该基地有在孵企业130余家,孵化成功率85%,累计服务450余名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就业岗位1 200余个。
会计学院和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共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的主要经验如下:一是学科强强联合,发挥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会计学院的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专业的学科优势和专业优势,为会计学专业以及其他专业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为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学习、实践、锻炼、成长提供了一个优越平台。二是专业广泛合作,经、管、法学科全方位为工科创业服务。在技术型人才进行脑力创新、企业创业的过程中,离不开经、管、法等专业知识与经验以及相关人才的强大支撑,会计学院联合经、管、法各专业的教师队伍和学生团队投入到省级中微创新创业基地的开发与建设中去。三是实质提升,中微企业实践纳入本科生教学计划。会计学院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将创业微路演等方式融入培养方案中,帮助学生在微路演项目中了解项目的初创与成长,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并结合会计知识为中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税务顾问、财务管理咨询、审计鉴证业务等专业服务,同时学习中微企业的管理经验,为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完成项目筛选、实施与发展。
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是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特点,也是卓越会计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关键。会计学院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共建的“医院+财经”双一流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及澳大利亚上市公司能源金属、仲利国际融资租赁公司等一批既有价值引领又有实践学习意义的平台,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不断提升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全方位培养卓越会计能力。
(二)高校+国内高校协同培养卓越复合能力的实践经验
学科筑底,厚植学术底蕴,培养复合型人才。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从卓越会计人才培养角度,为会计专业学生发展打下前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训练基础,吸纳其他高校的优势。一是跨校协同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武汉七所高校联合办学,每年都有较多学生從七校联合办学中受益。同时,会计学院采取班级导师制,对学生进行专业发展指导,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培养更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跨专业协同培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管、法专业特色明显,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辅修办学模式,鼓励学生通过选择学校的特色课程形成会计+法学、会计+管理、会计+税务和会计+计算机等不同专业特色组合,获取双学位,形成学科交叉与优势互补,培养跨学科会计人才。三是跨课程协同培养,鼓励选修相关课程。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优势课程,共享各类国家级优质课程,实现教学资源优势互补,全方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
(三)高校+国外高校协同培养卓越国际视野的实践经验
会计学院联合国外高校,采取不同模式合作培养卓越国际视野。一是学生走出去游学。例如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合作开展暑假学校。在寒假暑假等国内学制的假期赴国外合作院校选修其课程和学分,允许学生在国内免修相应课程,同时体验西方国家的人文历史环境,了解国外风土人情与思维方式。同时,引进国外知名教授暑期授课,采取学生参与暑假第三学期的方式,协同培养卓越国际视野。二是学生走出去修学位。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伊利诺伊大学春田分校、乔治梅森大学等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获批留学基金委的优秀本科生交流计划,资助本科生赴合作院校系统学习一年。三是采取建制班形式联合培养。会计学院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合作形成澳洲校际交流项目,形成双教学、双学位的特色模式。该模式采用“3+1”的“三双”模式办学,即双校园、双教学和双学位。“双校园”指学生本校学习三年(第一、二、四学年),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学习一年(第三学年);“双教学”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科廷大学互认学分,互免课程;“双学位”指获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士学位以及由澳大利亚科廷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
(四)高校+行业协会协同培养卓越创新能力的实践经验
发挥一流学科优势,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一流专业为基础,与我国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加拿大特许专业会计师协会(CPA Canada)分别合作开设了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班、会计学ACCA方向班和会计学CPAC方向班。
会计学院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合作,形成了会计专业CPA方向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培养体系”,即CPA课程、CPA实习、CPA培养计划,多次荣获专业培养评级A的荣誉称号。会计学院与英国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合作,形成“ACCA体系”“双教学”和“多证书”的三个特色模式。2018年5月会计学院成为华中地区首家ACCA白金级(最高级别)认可培训机构,2018年6月荣获“ACCA中国卓越教育机构”荣誉称号。会计学院与加拿大特许专业会计师协会(CPA Canada)合作形成了“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培养体系”,即CPAC课程、CPAC实习实践、CPAC培养计划等。这些合作模式培养了一大批能够在国内外工作,并适应国际化商业交流的会计国际化人才。
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核心是培养卓越会计能力,这需要高校与多方单位的通力合作。卓越会计能力的“高校+”协同培养模式,将高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单位以协同培养的方式连接起来,联合多方单位的教育力量,创新会计能力培养方法,推动会计能力向管理能力、复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四位一体”卓越会计能力转变,并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实践经验,对推进我国卓越会计人才培养体制的综合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具有我国特色和世界一流水平的卓越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涂冰艳,廖康礼,蔡报纯.“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财会月刊,2012(32):76-78.
[2] 李定清.试论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4-7.
[3] 熊磊.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7):204-205.
[4] 薛永刚,曹艳铭,勾四清.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 22(18):221-225.
[5] 姚丽琼,王菁华,梁旭雯,等.“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财会通讯,2012(22):38-40.
[6] 王庆石,刘伟,孙宗扬,等.本科层次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标准研究与设计[J].教育研究,2013,34(1):97-100.
[7] 王莉莉.地方高校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5):136-137.
[8] 翟华云,胡娟.协同创新背景下卓越注册会计师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15(18):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