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工作中移动学习互动平台建设的研究

    杨乃衡

    [摘要]依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展开研究,主要以移动互联技术为手段,针对基层党员对移动学习的强烈愿望,结合实际,通过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将基层党建工作与移动互联技术相融合,在移动端构建一个基层党组织学习互动平台,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缩短党组织与普通党员的距离,大力推进基层党建信息化的进程。

    [关键词]党建;信息化;移动学习;互动平台

    目前,党建信息化是以传统网站宣传为主,微信群为辅的方式发布党建工作相关通知和学习资料。而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技术被广泛运用,从而使互联网进入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时代。微博、QQ、微信等网络社交与即时聊天工具的诞生,使内容贫乏、形式单一、使用率不高、更新速度慢和互动性较差的传统网站,在不断地被弱化,取而代之的将是移动学习互动平台。

    1、党建信息化的現状

    从1997年开始,中国互联网开始进入商业时代。发展至今,历经Web1.0、Web2.0、Web3.0三个发展阶段,而只有到了Web3.0时代才实现了多与多的交互,包括人与人、人机互动以及终端间交互[1]。目前,我国党建信息化水平基本还停留在Web2.0、甚至Web1.0时代,主要利用党建网页与网站,发布工作信息;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宣传教育材料、推行党务公开;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党员教育学习;但在干部与党员互动、党员与群众沟通交流等方面比较有限。时至今日,尽管移动网络技术已经在大众生活中广泛使用,但还没有充分利用移动网络技术来开展党建工作,尽管有的单位建立了“党员微信群”,但还是以一对多聊天的方式进行分享学习资料和多对多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形式单一,内容也没有积累,不便于保存和复用[2]。如何利用信息网络和移动互联技术来加强党建信息化工作,促进党组织与党员的沟通交流,使党建工作能够与时俱进,从党员的角度出发,满足党员的实际需要,推进党建信息化的进程,成为现阶段党建信息化的重点工作。

    2、移动学习互动平台建设模式的创新

    2.1、宣传型向互动型的转变

    长期以来,高校党建工作的宣传路径一直是自上而下的单项运作模式,而没有一个反馈渠道,很容易导致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信息不畅通,在具体的贯彻、执行政策时与政策的初衷相违背,其实际效果不明显[3]。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高校党建信息化不能只是形式上占领网络阵地,而要真正引导普通党员和群众认真学习领会党的方针、政策,通过互动的模式及时反馈普通党员和群众的意见,真正地走群众路线,实现由方针、政策主导的宣传型党建模式向党务与群众互动的互动型党建模式的转变。

    2.2、网站型向移动应用型的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将成为未来信息网络发展的趋势,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大数据化与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等,将会促进信息网络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互联网+”将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空间。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这一报告宣告了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党建”也应时而出。“互联网+”意味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与具体行业、具体工作的深度融合,意味着传统行业的智能化、数据化。从宽泛意义上看,党建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不断致力于“互联网+党建”的过程;其中,推行电子党务、建立党建网站、以信息化平台推进党务管理与理论宣传,可谓“互联网+党建”的第一步;利用远程教育、微博、微信群等平台加强党的建设,可谓“互联网+党建”的第二步;利用移动应用推进党的建设,可谓“互联网+党建”的第三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利用移动应用推进党建信息及时化,使党员群众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同时可以和身边的党员群众一起互动交流,共同学习,从而能够及时准确地领会中央精神,并能够较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便完成了网站型党建模式向移动应用型党建模式的转变。

    2.3、移动学习互动平台建设的新模式

    经过两个模式的转变,开启移动学习互动平台建设的新模式,通过该互动平台的建设,将实现以下三个层面的创新。

    (1)采用支部书记牵头学、支部委员带头学、普通党员共同学的互动学习模式,构建支部学习圈,让每位党员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利用零散的时间,学习党的新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更好的为日常工作服务;

    (2)通过书记信箱,普通党员群众可以随时随地向党支部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合理化的建议;

    (3)支部党员可以进行线上交流互动,实现OTO模式,完成线下到线上的转变。

    3、移动学习互动平台建设内容的创新

    党建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学校党建工作上传下达更加便捷,高校党员交流更加方便,党建工作更有实效的目的。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网站和网上教学平台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党员的需要,同时结合国家的战略方针,需要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建立“互联网+党建”模式,实现跨界、融合,推进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针对基层党员对移动学习的强烈愿望,结合实际的工作和支部建设情况,通过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在移动端构建一个基层党组织学习互动平台,打破原有的沟通方式,寻找出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党建工作的发展道路,通过设立基层党建、学习圈、党员之家、党员风采和书记信箱等模块,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基层党建水平,提升为党员服务的质量,力争把平台建设成为基层党组织与普通党员的宣传平台、学习平台、交流平台、监督平台,为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打下坚实的基础。

    3.1、基层党建

    为使普通党员和群众能够及时地了解上级党组织和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动态,增加工作的透明性、公开性,传统的党建网站一般是通过党建专栏发布党建信息,通报各级党组织的党建情况。但往往此类信息只是单向传输,听不到普通党员和群众的反馈,无法与党员群众进行互动交流。该移动学习互动平台在每一个党建信息后面都设置了信息评论功能,鼓励浏览者发表评论,更加方便地了解党员群众对事件的看法、评价,在使每一条信息及时有效地完成上传下达的同时,也增强了信息传递的互动性。

    3.2、学习圈

    该模块是参照网上党校的模式搭建起來的,但又有别于传统的网上党校。传统的网上党校是综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学习媒介发布在专题网站上,供党员自学,学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进行自测,检验学习效果。而学习圈是在传统网上党校的基础上,把所有的学习资料按知识点进行碎片化处理,使党员能够利用零散的时间,即可完成学习任务。在党员完成自学的同时,还可以根据某一个知识点与支部其他党员展开互动交流和讨论,使每位党员都能够深入地领会党中央的精神,充分把中央精神落到实处。

    3.3、党员之家

    目前各党支部经常存在部分党员不愿说、不想说和得不到机会说等种种现象。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搭建该移动学习互动平台,设置党员之家模块,建立网上党支部。各支部可利用该模块对本支部党员进行思想宣传、学习教育、日常管理等事项,从而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提高时效性,增强党组织的辐射力[4];支部成员可通过移动终端,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向党组织汇报近期思想、工作情况,同身边党员一起针对某一个话题展开深入的讨论,达到沟通思想、交流信息的目的;支部委员还可以随时关心每位党员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当党员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该平台还可以开展党组织活动,把支部会议、党日活动、党员学习等“支部生活”的内容搬到移动终端上来,同时可以向普通群众公开,使得党支部的事务更具透明性和广泛参与性,使支部全体党员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

    3.4、党员风采

    以彰显先进,激励后进为目标,定期设立“党员光荣榜”对支部党员的先进事迹,在系统内部进行宣传,供其他党员参照学习,同时也激励上榜党员更加努力,继续进步,使支部所有党员你追我赶,争当排头兵,同时也为每年“七一表彰”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培养候选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3.5、书记信箱

    书记信箱是支部书记与党员、群众沟通的桥梁,党员群众可根据实际情况反映个人诉求、提出中肯的意见及具有合理化的、建设性的建议,为支部的发展献计献策。支部书记会根据事情的紧急程度,适时召开支委会,必要时召开党员大会,就相关事项研究出解决方案和反馈意见,并通过该互动平台将最终结果反馈给意见提出者。

    综上所述,搭建起来的移动学习互动平台,使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不拘泥于一时一地和“我说你听”的单向模式,也可不拘泥于在集中的时间、集中的地点、集中人员进行集中教育,而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的移动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以移动应用为载体,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为党员提供学习和互动交流的平台,使党员无论身在何处,只要移动终端能接入互联网,就可以通过该移动学习互动平台学习党的新的路线、方针、政策,与系统内党员进行互动交流,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同时,党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党员服务,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党建水平。

    [注释]

    [1]余来文,封智勇,林晓伟.互联网思维: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2]刘红凛.党建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与“互联网+党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1).

    [3]申振东,龙海波.关于推进高校党建信息化的几点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4]罗清.信息化党建网络平台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创新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