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应用偏差及其纠正策略

    周治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进了高中思政课的改革与发展,提高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更好地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在具体应用中出现了与思政课的教育思想、教学目标相偏差的现象。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精准把握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融合的切入点、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育人功能。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 现代信息技术 偏差 纠正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高中思政课教育环境日益优化,教学资源不断拓展,教学模式推陈出新。但是,也有些课件制作和课堂操作上对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不尽如人意。如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遵循思政课教学规律,把握学生的成长特点,推动建立高效优质思政课堂,是我们一线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中应用偏差的主要表现与成因

    (一)与教学思想相偏差。高中思政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引导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学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必须围绕这一教学思想来优化课堂教学。然而,有的老师不能结合校情学情,而是照搬网络空间,不加区别地套用网络上的教学环节、图文资料、活动流程,忽略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创造性,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老师混淆了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以为采用了现代化教育装备就是落实了现代化教育思想,搞出繁多的花样,课堂上热热闹闹,其实还是没有摆脱“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模式。有的老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继续搞题海战,将传统形式的练习和试卷转换成电子版,扩大习题训练量,加快试题训练进度,为应试服务。甚至还有的老师无视文本的内在联系,重视细枝末节,轻视内在联系,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把逻辑缜密的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这样的课堂只能说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有效地实行应试教育,与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现代教育思想相悖。

    (二)与教学目标相偏差。高中思政课每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尽管具有很好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也只能作为手段和载体服务并服从于教学目标。然而,有的课件是为手段而手段,教学素材碎片化,教学氛围娱乐化,教学格局平庸化,加大了感官刺激却忽视了思政课的特殊性和有效性。有的讲解概念内涵、理论观点、思想教育等问题时,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却不遗余力地用多媒体插入大量素材,盲目扩充教学内容,喧宾夺主,颠倒文本主从,淡化了主题内容和关键观点的思考与延伸。有的过分注重对文字、图片、视频的链接,呈现不停,切换不断,令人目不暇接。思政课固然需要生动具体的表现形式,但更需要深刻缜密的理性逻辑,如果因为运用这些眼花缭乱的素材而缩短、替代、省略了学生阅读、交流、思考、推理的过程,剥夺他们认知再创造的机会,必然会抑制学生感悟、理解水平和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更何况,教学手段再现代化也不可能达到学生在品味和领悟中所取得的效果,像经济、世界观等抽象性概念,不在一字一句地涵泳中怎能体会到思考的韵味?像按规律办事的意义、宏观调控的作用等概括性结论,不在声情并茂的讲述中怎能体会到想象的惬意?我们思政课教师从事的是凝魂聚气的事业,是塑造心灵的工作,如果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呈现热闹哄哄的感官冲击,替代人与人之间温暖的情感交流,替代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启发引导,只会弱化思政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是难以达到的。

    造成上述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从教师层面看,存在对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认识简单化问题,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定位缺乏明晰认识,对两者有效融合的切入点、突破口、针对性以及结合的广度深度缺少准确拿捏,片面注重迎合检查评比和感官需求;也存在课件开发能力和水平不足问题,在教学目标落实、教材使用构建、佐证材料配置、课堂氛围调节等方面缺乏创新与发展。从主管部门和学校层面看,存在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理念滞后问题,对现代信息技術在教学运用上缺乏系统有效的评估监测机制,没有对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进行全面评价;也存在检查评比等政策引导不当问题,有的以一种模式、一种方法、一把尺子看待教师的工作,认为没有采用信息技术就是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水平不高,没有全过程全方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课堂是不完美的,造成了一些教师盲目跟风甚至哗众取宠。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应用中偏差的纠正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仅是美化课堂的时尚工具,它与思政课不是简单的相加和随意的连接,而是有机的高效融合。我们应当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学生,从整体性、有序性视角推进信息技术与思政课各要素的精准对接和全面优化。

    (一)进一步厘清目标与手段的关系。信息技术辅助手段的使用能够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为形象具体,能够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能够丰富、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但并非增加的内容越多越好、表现的形式越新越好。只有将扩充的内容、新颖的形式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进行恰到好处的融合,才能达到我们应该追求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明确信息技术手段是为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服务的,不能为用而用。众所周知,思政课是一门培养人教育人的课程,所蕴含的政治信仰、家国情怀、人格力量、生活感悟,需要学生入耳入脑入心,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自律、学会做事,单凭信息技术设备是不能完全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的,很多时候特别在一些关键环节和重要时机,必须放慢甚至停下技术手段过于匆迫的教学步伐,更好地在调研和践行中体会,在合作和交流中切磋,在思考和探究中顿悟。

    (二)进一步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课堂教学的认知角度看,教师的功能在于主导,通过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能够接受、理解、感悟和运用,师生之间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信息技术手段介入后,有些教师和学生一味地围着技术装备转,忽略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正常交流,这种不正常的人与机器的关系,使本来明晰的主导性与主体性关系变得模糊起来。信息社会化的今天,充斥着大量多样的碎片化信息,高中学生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要面向学生、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全过程全方位发挥主导作用,把信仰传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舞台留给学生,从形式到内涵加以优化,有效配置教学内容、把控教学流程、掌握教学节奏,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资源共享、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促进情感交流和智慧启迪,推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提升。同时还必须看到,信息技术也使得学生信息来源与技术能力在快速提高,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老师,因此,我们要打破教师独霸讲台的教学方式,扮演好引导者和交流者的角色,开展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更大程度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他们创新的兴趣和潜能,完善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与时代同行。

    (三)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技能。上好思政治课关键在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原有的教育环境,推动构建了新型的教育生态,我们要以理性的眼光审视信息技术,既要发掘其优势,也要看到其不足,推进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有效融合的进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创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打造高效优质课堂。我们要坚定政治立场,坚持家国情怀,坚守人格魅力,多读本学科的专业书籍,让自己的教学更有底气,多读教育学心理学书籍,让自己的教学更为大气,多读文史哲及艺术方面书籍,让自己的教学更聚人气,多读信息技术及前沿科学方面书籍,让自己的教学更显灵气,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我们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改造与提升。信息技术具有交互功能,让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协作、互动变得更加便捷,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特征制定出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精准施策、精细管理,努力打造情景交融、引人入胜、润物无声的育人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