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5分钟微评论,家国情怀在我胸

    王正嵘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正确运用和理解祖国的语言。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与学生互动,让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此,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联系历史或当前社会热点等进行微评论,开阔其视野,让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培育学生浓厚的家国情怀,从而让学生感受正能量,实现文化育人的使命。

    1.深研语文教材,调动评论热情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提速,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在国与国的聯系更紧密、世界文化更多元的形势下,语文更需发挥育人优势,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为了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并引导其热情主动地参与其中,教师要深研部编教材,精选课前五分微评论的主题,并将其作为教学的激趣点导入,为学生构建生动而充满活力的课堂。

    例如,教学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圆明园的毁灭》前,教师可让学生在课下预习,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理性地回顾近代屈辱史,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在课前微评论中,让学生谈从圆明园由辉煌走向毁灭中产生了怎样的感触。教师可作为微评论的引导者、启发者,学生畅所欲言,课堂氛围空前高涨。让学生在回顾过去中展望未来,为初中历史学习奠基,使其具有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教学部编教材六年级《开国大典》时,可以让学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走近革命伟人,学习革命精神。在课前微讨论前,还可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让学生想象先辈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奋勇向前,终于迎来这值得历史铭记的一刻,谈内心的心情是怎样的。将课前5分钟微评论与教学相结合,进而带领学生阅读,梳理文本结构,感受开国典礼的恢宏盛大。

    2.聚焦社会热点,促进积极思考

    小学高段学生即将升入初中,为了让学生提前适应中学生活,培养其正确的三观,除了要提升学生的显性学力,更需注重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故此,更需运用好课前5分钟微评论,让学生了解社会新闻、国际动态,一方面为其政治、历史等学科的学习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读书的同时更关心天下事,具有家国情怀。

    教学部编教材六年级上《作文:多彩的活动》前,教师可聚焦澳洲大火、许多动物葬身火海的国际新闻,让学生微点评,结合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还有我国古代的环保理念,不可竭泽而渔、焚林而田,使小学生亲近传统文化,了解生态文明建设,在讨论交流中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积极践行节能环保理念。

    例如,可结合新冠肺炎新闻,让学生崇拜真正的英雄,了解国家、医护工作人员在防治疫情中做出了哪些努力,并播放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新闻,让学生进行微评论,说说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疫情降临时,应该怎样做。

    3.实现多元创新,形成校本特色

    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让语文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学科,提升课前5分钟微评论的实效性,还应促进多元创新,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形成校本教学特色。为此,可结合学校的办学宗旨、校园文化、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等,展开教研工作,优化课前5分钟微评论形式,丰富其教育内涵,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家国情怀。

    例如,结合本土资源,让学生了解故乡名人、平民英雄,可带领学生参观名人故居、历史博物馆等,丰富教学实践形式,并在课堂教学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和评论,进而感受时代的发展和祖国的强大。

    还可以将探讨古诗词、传统节日的起源、寓言故事等作为课前5分钟微评论的素材,使语文教学覆盖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感受先人智慧,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应为学生构建生动的课堂,让课前5分钟的微评论环节更加丰富。如此一来,不仅有助于增加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帮助学生不断充实“知识库”,更有利于他们逐渐熟悉母语文化,了解社会新闻,积累知识,培养对语文的好感,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基,使其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愫与民族认同感、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