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解理论下政治外宣文本的研究

    内容摘要:政治外宣文本的翻译兼有对外宣传和翻译两大要素,翻译质量会对宣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翻译准确与否也会直接影响我国的形象。随着国际交流的日渐频繁,翻译活动日趋深入。翻译是跨文化的语言交流过程,由于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知识体系,诸民族间具备不同的认知机理,因此不同语言间可能存在着认知模式的差异。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中的识解理论出发,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例,对中文和日文版本进行分析,探讨详略度、辖域、背景、视角和突显在译文中的体现,以期为政治外宣文本的翻译提供启发和参考。

    关键词:识解理论 政治外宣文本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翻译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对外宣传工作要“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断提升我国国家对外传播能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特别是改革以后,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中国领导人的发言常常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热议,如何让世界更好地听到中国声音、如何将中国词汇、中国文化越过语言和文化差异完美展现在世界面前,政治文献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中国政治文献对外宣传的极佳范例,它是世界正确了解中国的媒介,是传播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内容的传播途径。因此,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日文版为例,从识解理论进行分析,以提供翻译的新视角。

    一.识解理论

    作为语言学的一种新范式,认知语言学发展迅猛,其影响与日俱增。认知语言学关注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对认知语言学家来说,语言是人类认知能力 的一部分。认知语言学认为“说话者”在“话语”表达前,会首先对“事件”这一“语言编码”的对象进行所谓“识解”的认知处理,比如“说话者”在语言编码时选择所关注“事件”的哪些部分表达、对于值得表达的部分怎样去表达。

    Langacker提出的识解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他将“识解”定义为“We havethe ability to construe the same situation in many different ways”(我们拥有用许多不同方式识解同一情景的能力)[1],并提出主要包括详略度、辖域、背景、视角、突显这五个维度。它可以用来解释为何人们在面对相同场景时会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述。Langacker认为,认知主体在感知和描述同一事物或情景时,会采用不同的识解方式,从而产生不同的概念化结果,而这些概念化又体现在不同的语言表达选择上。

    我国学者王寅认为, 在Langacker提出的五个识解维度中, 辖域和背景存在较大关联性,可以归为一类。本文将借鉴这一主张,将辖域和背景归为一类。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 翻译实质就是不同译者对原作者进行不同识解的过程。

    二.识解理论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日文版中的体现

    1.详略度

    “详略度”是指人们观察和描述事体或情景的详细程度。详略度越高, 识解空间就越小, 识解结果也就越单一;详略度越低, 识解空间就越大, 识解结果也就越丰富[2]。

    例1:记者朋友们对十八大作了大量报道,向世界传递了许多“中国声音”。

    記者の皆さんは中国共産党第十八回全国代表大会について多くの報道を行い、「中国の声」を次々と世界に伝えてくださった。

    “十八大”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一个词语,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却十分陌生。为了准确表达这一概念,在翻译过程中不能使用简称,而要清晰明了地表达成“中国共産党第十八回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此类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翻译过程中就必须表达成“中国共産党第十一期中央委員会第三回全体会議”(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例2:党风廉政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

    党風刷新·廉潔政治確立は広範な幹部·大衆が終始関心を払っている大きな政治問題である。

    “党风廉政”意为“端正党风、廉洁从政”,从党的十四大开始,将“党风”与“廉政”放在一起使用,十五大上正式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个概念提出。“党风”即“党的作风、风气”,是日语中也存在的一个词,但为使外国读者准确认知“党风廉政”,必须对这一精炼的词语进行适当的补充,将原词意思传达给读者。

    2.辖域

    “辖域”指“表达式所涉及的相关经验和被激活的概念域配置”,简单来说就是语言表达时涉及到的认知域。理解一个表达式的意义或结构需要相关的经验, 并且需要另外一个或多个表达式的意义或结构作为背景, 这与我们常说的百科性背景知识有关[3]。

    例3: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

    中華民族は偉大な民族である。

    译者在识解过程中判断出说话者是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 原文为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 基于说话人身份及原文性质,根据对该情景辖域和背景知识范畴的正确解读, 将“我们的民族”指称具体化, 译为专有名词“中華民族(中华民族) ”, 使译文更加准确明晰。

    例4: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府,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

    腐敗に反対し、廉潔な政治を打ち立て、党の組織を健全に保つことは、わが党が一貫して堅持している明確な政治的立場である。

    “肌體”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意思是“肌肤、身体”,也用来比喻组织机构。翻译该句时, 译者需要具备相关的百科知识, 激活“肌体”的背景知识范畴, 对原文当中的“肌体”的具体所指进行判断,正确解读其为“组织”,才能进一步激活读者的认知域。

    3.突显

    “突显”指人们需要通过某一着力点突出事物的特征, 这个描写着力点就是突显的部分。译者需要在感知原文作者描写着力点的基础上, 考虑语言之间的差异, 对原文信息进行新的取舍和安排并达到突显的目的[4]。

    例4:ゆえに、中国の特色ある社会主義はその道、理論体系、制度に特色があり,実現の道筋、行動指針、根本的保障の内在的結び付きに特色があり、この三者が中国の特色ある社会主義の偉大な実践において統一されていることに特色がある。

    排比是汉语中的一种修辭手法,习近平总书记连用四个“特就特在”,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加强了语势、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我们中国人很适应这种铿锵有力的汉语表达。但由于中日语言表达不同,翻译时选择了「に特色があり」,这种 “存在句型”更符合日语质朴的的表达方式,连续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例5: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第十八回党大会は、「人民への奉仕·実務·清廉」を主な内容とする党の大衆路線教育実践活動を全党で実施することを提起した。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汉日两句的表达内容略有不同。首先,为民务实清廉在译文中增添了双引号,双引号本身便有着重强调的作用,其次,原文中的“深入”一词在译文中并未体现,这是译者为突显着力点而进行取舍的结果。

    4.视角

    “视角”是指人们观察和描述事物所采取的角度和立场。观察事物的角度和立场不同, 会对观察结果有不同的影响, 也会对语言表达造成一定的影响[5]。

    例6:刚才、我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さきほど中国共産党第十八期中央委員会第一回全体会議が行われ、新しい中央指導機関が選出され、私が中央委員会総書記に選ばれた。

    在原文中,一整句的主语都是“我们”,其视角是站在“我们”的角度,但译文中却未提到“我们”,短句的主语是“会议”、“机关”、“我”。而且,“召开会议”本应翻译成「会議を行う」,“选举…”本应翻译成「…を選出する」,但译文中却使用了被动表现,其视角也随之改变,变成“会议”、“机关”、“我”。施事者(我们)背景化,从而使叙述更加客观,从而导入了由格助词「が」提示的无生命物(会议、机关)做主语和有生命物做主语(我)的被动句。

    三.结语

    “外宣翻译就要为对外宣传服务, 具体来讲就是:展示提高国家形象, 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使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 用符合国外受众接受习惯的方式增强对外宣传的吸引力和亲和力。”[6]在政治外宣文本的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基于中日不同的百科背景知识,使读者可以无障碍理解原文内容;从不同的视角出发,采用不同的人称代词,使其适应目的语国家的语言表达习惯;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叠词、对仗、排比等的翻译,要进行取舍、突显不同的兴趣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句子大多短小精悍,但传递出丰富的内涵,在翻译中要从详或从略地翻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充满了大量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习式”语言极具魅力,广征博引,对翻译者来说是种挑战。本研究以其为例,分析政治外宣文本,为从事日语政治文献翻译工作的人提供借鉴,为日后更好地理解和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话语作一参考,让世界客观地了解中国政党和中国政府的思想和行为, 进而了解中国,让各国读者全面的了解中国、理性的读懂中国。

    参考文献

    [1]Langacker,R. W. Why Mind is Necessary[M]// In L. Albertazzi(Ed.).Meaning and Cognition.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2000:5.

    [2]梁嘉齐.识解理论视角下英汉疾病类委婉语的认知理据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2):62-63.

    [3][4]王寅.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概念化”对翻译主客观性的解释力:一项基于古诗《枫桥夜泊》40篇英语译文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3):211-217.

    [5]庞青秀,王晓慧,钱致富.从识解理论看古诗词英译中的译者创造性发挥的限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04):155-157.

    [6]张建.外宣翻译导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37.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2019年度18批学生科研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8C609

    (作者介绍:彭筱琨,江苏大学硕士在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