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

    李春红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思辨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单一地通过理论讲解和黑板教学很难发挥教学作用。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文章结合相关教学经验,探究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及深入推进,深化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当下的教育热点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是引导者,而是教学主体,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不利于学生的知识理解。师生互动对于学生学习经验的共享、养成良好的个性、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都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引路人的角色,为学生打造高效、互动课堂,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以此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据学生能力延伸或拓展相关教学内容,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一、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1.課堂导入方式不合理

    有些教师采用传统的导入方式引入教学内容,在教学伊始就讲授数学知识,这时学生的注意力还没有转移到课堂上,很难将关注重点放在教师讲解的内容上。另外,学生对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已经感到厌倦,久而久之会逐渐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畏难心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优化课堂导入方式,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让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属于教师单方面讲授教学内容,但学生并没有真正高效、深度理解教学内容。有些教师不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防止教学进度被打断;有些教师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低的积极性,甚至厌烦参与互动,抵触教师相关教学内容的讲授。

    二、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合理引导学生预习

    终身学习能力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终身学习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律性,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对所学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也就是所谓的学习之前的课前活动。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知道哪些内容是重点及所要掌握的难点,从而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与教师的讲课节奏保持一致。另外,在课前预习时,学生也可以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盲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补充说明,然后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深入探究这些问题。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预习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这节课之前,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三角形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总结与归纳这些物体的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思维转移到教学内容上,促使学生预习教学内容。

    2.优化课堂导入方式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工具学科,知识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真正掌握,也不愿意主动探究深奥的数学知识。这时教师就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采用一些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合理与学生展开互动活动,及时通过交流获知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案,在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工作。另外,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展开课堂教学,通过与学生紧密相关的生活案例呈现教学内容,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拓展教学内容,以此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实际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物体,引导学生认知这些物体都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这种方式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深入探究教学内容。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优化课堂教学导入方式,拓展教学内容,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静,耿琳.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8(7).

    [2]张珍凤.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3).

    [3]李侠,杜鹏.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