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行高位动静脉内瘘的效果观察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评价

    匡争

    

    【摘要】目的 评析对行血液透析的老年肾病患者在医治过程中采用高位动静脉内瘘对患者的临床价值及并发症影响情况。方法 参加此调查的老年肾病患者就诊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随机取122例,对照组(n=61例)使用标准动静脉内瘘治疗,观察组(n=61例)使用高位动静脉内瘘,评估行差异化动静脉内瘘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风险。结果 采用高位动静脉内瘘的观察组老年肾病患者的内瘘平均使用时间好于行标准动静脉内瘘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发现观察组行高位动静脉内瘘的需要血透的老年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肾病患者在行血液透析过程中采用高位动静脉内瘘对于疗效提升具有较大帮助,且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可行性。

    【关键词】肾病;血液透析;高位动静脉内瘘;效果观察;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0..02

    老年肾病患者治疗时多需要采用血液透析方式最佳疗效。通过血液透析技术可起到肾脏替代作用,完成电解质及营养物质交换,能够使患者机体多余水分和代谢废物被有效排出患者体外,促使患者机体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得到恢复[1-2]。如何为老年肾病患者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确保血液透析能够顺利进行是当下研究热点[3]。本文对老年肾病患者在建立血管通路并完成血透过程中使用高位动静脉内瘘的方式与标准动静脉内瘘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符合WHO对老年肾病诊断标准且病历齐全的患者中选取122例,按动静脉内瘘操作方式建立血管通路方法差异分为两组,各61人。排除神志不清或不能配合护理的患者;排除具有其他合并性严重疾病的患者;排除此前多次接受透析治疗或近期接受过手术治疗的患者;排除近期服用过精神类药物的患者。观察組年龄(67.3±2.3)岁,男28例,女33例;对照组年龄(68.8±3.5)岁,男31例,女30例。资料经比对认为能够用于研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标准动静脉内瘘,观察组采用高位动静脉内瘘[4]。在手术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告知疾病治疗方法、血管通路建立方法、手术方式和护理要点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内瘘对于患者行血液透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解答疑问,减轻患者及其家属负性情绪,强化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过程的配合,确保动静脉内瘘手术能够顺利完成。术前对患者行血管彩超,对头静脉和桡动脉的血管管径和血流量进行探查,穿刺前对患者瘘管条件进行有效评估,选择合适穿刺针。然后为对照组建立前臂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为观察组建立高位动静脉内瘘,即对患者肘部及以上的血管行动静脉吻合术后做动静脉内瘘,该组穿刺时,采用向心方向穿刺,止血带位置不可太偏下,也不能过紧,避免对新建内瘘部位造成血肿等问题。为确保使用寿命,内瘘通常需要在手术完成8周后再建立,此外,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内瘘使用时间记录并行统计学分析。

    并发症评价。对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皮下血肿、血管扩张、感染、低血压及心力衰竭、假性动脉瘤、内瘘阻塞等并发症人数进行记录和分析。

    生活质量评价[5]。透析前后使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19.0分析数据,内瘘使用时间和生活质量用(x±s)和t检验,并发症率用(n,%)和X2检验, P<0.05,有意义。

    2 结 果

    2.1 内瘘使用时间评价

    本研究中采用高位动静脉内瘘的观察组老年肾病患者的内瘘使用时间为(23.2±6.3)个月,好于单用标准动静脉内瘘的对照组的(19.2±5.3)个月,P=0.0002,t=3.7947,数据对比有差异。

    2.2 并发症概率

    观察组老年肾病患者总不良并发症概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生活质量评价

    血透前两组患者SF-36生活量表显示生活质量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对于具有严重肾病的老年患者而言,作为安全有效的血液净化方法的血液透析是必不可少的维持生命的治疗方式之一[6]。而进行血液透析的基础在于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这是保证老年肾病患者能够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基础。因老年肾病透析患者年龄较大,体质较差且合并多种慢性疾病,血管收缩程度和营养程度较差,使用标准动静脉内瘘建立血管通路的效果一般。对于血管条件较差的老年肾病患者,可考虑采用高位动静脉内瘘以取得建立血管通路的最佳效果,使得患者血液透析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结果认为,对需要行血液透析的老年肾病患者在建立血管通路前建立静脉内瘘时,使用标准动静脉内瘘的效果不如采用高位动静脉内瘘的效果,采用高位动静脉内瘘的观察组患者内瘘使用时间远高于使用标准动静脉内瘘的对照组患者内瘘使用时间,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化建立静脉内瘘并行血液透析和综合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生活质量提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人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让老年肾病患者在血透前使用高位动静脉内瘘建立血管通路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对采用血透治疗的老年肾病患者建立血管通路时,采用高位动静脉内瘘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房秀云,吕俊微.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集束化护理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6):299-300.

    [2] 杨丹亚.优质护理应用于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8,020(035):147.

    [3] 时晓瑞,孟娜燕.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预防性护理及并发症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037(010):1350-1352.

    [4] 顾梨静,马燕婷.PDCA循环管理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价值分析[J].健康必读,2018,011(004):224-225.

    [5] 王秀端.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障碍及并发症应用集束化护理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8,016(025):102-103.

    [6] 陈 燕,吴汉鑫,甘菊芳,等.预见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11):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