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少年心
吴伟红
多年前,我买过岳晓东博士的书《少年我心》,可惜后来被我弄丢了。去年,我买了《少年我心》的再版本——《没有人能使你孤独》,这本书不仅适合心理从业人员,更适合中小学教师和家长。我读过三遍,每次的关注重点不同,收获的体验也就不一样。
第一遍读,让我与自己的童年时代相遇。作为知名的心理专家,岳博士愿意打开自己,真实呈现童年时代的一些重要事件,解密自己的隐私,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岳博士认为,“一个训练有素的心理咨询师,首先要学会回望自身的成长,不断反省自我,对自己有更加清醒的认知。”岳博士的少年時代是物资相对匮乏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他选择的故事都来自日常生活,有些是不光彩的,甚至是他的糗事。例如,他在小学时与同学打架,帮同学写情书,偷家里的钱买零食招待小朋友,弟弟出生后心生妒忌,对女同学心生爱慕,高考前学抽烟,高中毕业郊游时逞能迷路,等等。通过导师和自我的心理分析,这些往事中的一些情绪卡点逐渐被疏通。
当一个人能够面对自己的黑暗面时,内心就会变得强大,经历才能真正成为财富。作为心理健康教师,我的内心备受鼓舞,也尝试着揭开已经尘封的记忆,探寻童年时代的重要事件。通过与童年时代的自己联结,我看到了所谓负面事件中的正面意义和价值。总之,与当年的自己和解、拥抱是一种美妙的体验。
第二遍读,我深入理解儿童的问题行为。书中选取的每个故事都涉及同伴关系:岳博士读小学三年级时,与同学玩玻璃球,经历过大起大落。一开始,他赢了十来颗玻璃球,很得意。不久,却输给了比他矮半个头的同学,还倒欠了18颗玻璃球。大哭一场后,他苦练了一个月,最后把输的玻璃球赢了回来。这次经历让他懂得:“赢输都不是永久不变的事,只要下足功夫,输赢的局面是可以改变的。”也让他“学会了在困难中盼望光明,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这就是意志力的培养。
另外,有几个故事写的是他与同学产生矛盾冲突,在经历了一番痛苦与迷茫后,他与同学和解,重新建立了亲密关系。岳博士的父母是大学教授,对他的教育是“莫动武,和为贵”,他与人发生冲突时总是能避则避、能躲则躲。后来,他被同院的一个大孩子欺压,一再的忍让让对方得寸进尺。最后,他在不愿受侮辱时情绪爆发,打了一架,从此,那个大孩子改变了对他的态度。这件事让他懂得做人要有尊严,也强化了个性中勇敢与坚毅的一面。
通过岳博士的故事及相应的心理分析,我更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向善的,教师和家长不要被孩子表面的问题行为所牵制,更不能过早地给他们贴上负面标签。
第三遍读,我关注的是如何给问题重新赋意。心理咨询师需要做个人体验及心理分析,这样才能加快成长。岳博士在书中提到,他的导师帮他分析过这些故事,点出他未曾觉察到的积极意义。教师和家长在遇到青少年出现的各类问题行为时,要学会冷静面对,帮助孩子找出问题行为中的积极意义。
童年时代的某些重要事件可能会成为一个人前进的绊脚石。如果教师和家长理解儿童、及时帮助儿童,就能将绊脚石变成垫脚石。高中毕业后,岳博士选择在全班郊游时不走常规路,一改在学校和家里扮演的“乖孩子”角色。其实,他是在“追逐自我的变化,满足逆反心理”“想做一个富于冒险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我”。令人欣慰的是,班主任并没有批评他,更没有加重他的负疚感。岳博士十岁时与两名同学偷拿家里的钱买零食,事发后,三个家庭召开联席会议,岳妈妈的耐心教导让他认识到了错误。后来,岳博士意识到:当年做的目的是获得伙伴的认同和喜欢,也是增强小团体凝聚力的表现,属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阶段”中习俗水平阶段的心理特点。这些成长故事是他发展的关键点,经过心理分析后重新赋意。正如封面上的话:“剥开内心坚硬的壳,重塑全新的自我”,我从书中懂得了什么是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洞察与自我完善,懂得了如何帮助青少年获得积极人生体验、健全人格。
如果你想更深入地认识自己、重塑自己,建议你读读这本书;如果你想更深入地理解童心、教育有方,建议你读读这本书。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