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小说播讲的表达技巧

    蔡智

    【摘要】广播小说是有声语言的播讲创作,它是表达技巧和语言艺术的综合体现。如何根据小说语言的特点,准确表达作品的创作主题、人物形象,是广播小说播讲成功与否的关键。广播小说的播讲者可以通过学习表达技巧,不断提高小说播讲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出有声语言的最大魅力。

    【关键词】播讲者;受者心态;情感表达

    与电视相比,广播没有画面,完全是依靠声音来传达内容和情感,这给声音塑造留下了更广阔的空间。广播小说就是以广播为载体,利用播讲者的声音塑造各种形象的文学艺术形式,是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说播讲创作成功的关键除了需要创作者对作品的深刻把握理解外,还需要化书面语言为口语表达,以重音表达、停连技巧、节奏变化、語气语态等的运用准确表达小说的思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广播小说表达技巧的熟练掌握。

    广播小说语言具有生动、细腻、感情色彩浓厚等特点,在小说播讲创作前,播讲者应对作品的文字进行必要的修改转换,使作品语言更加生活化、口语化,从而运用最通俗、最口语、最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思想与情感。

    一、准确定位有声语言的表达方式

    在进行广播小说创作时,必须找准小说的定位,弄明白有声语言创作与听众之间的距离,确立语言表达的音色、语气、节奏等。

    精细的备稿工作是小说播讲成功的前提。对于小说文稿的备稿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要“适合听”。所谓的“适合听”,就是要把稿件按照意群来进行划分,打破书面的标点符号,从听觉的角度,重新将句子进行归类。在备稿时,要单独标注出句子的意义、停连以及轻重音的位置,这样在进行播讲时,才能更加准确、流畅地表达。另外,还要找出哪几句话是呼和应的关系,哪几句话是需要进一步强调的关系,哪几句话之间是转折关系,要找到作品的核心内容,以便在播讲时能够做到“整体看、拆着播”。这在长篇小说播讲中显得尤为重要。

    播讲技巧是把文字转化为声音的必要手段。这就要求播讲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基本功,如语音规范、气息控制自如且富有弹性等,还要有对口腔的高度控制力,确保发音到位,不能吃字,字头字腹字尾都要发音完整,这样才能让受众有良好的收听体验。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典型、鲜明而又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从而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所以在小说播讲创作中,播讲者的自我身份定位很重要。在播讲之前,播讲者要准确而深刻地理解角色,并找到不同场景语境下自己的播讲状态。在对照文稿进行播讲时,语言表达要真实但不平淡,鲜活但不夸张,演和播巧妙结合,顺畅自然、层层递进地展现故事发展和人物性格。播讲人还要有角色感,只有沉浸在作品中,融入情境里,将真挚热烈的情感付诸有声创作中,这样才能进行丰富而细腻的诠释和表达,达到以情感人、以声动人的效果。

    二、精准把握作品情感的展现技巧

    广播小说的情感表达方式涉及用声、重音、停连等一系列外部技巧的配合,而技巧来源于生活,播讲者要注意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原型并加以模仿,用丰富的表现方式,通过生动细腻的有声语言塑造出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立体形象。“叙述者比他的人物知道得更多,叙述者不仅可以看到人物的行为和他所处的环境,而且可以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即对事件的解释超越了人物当时所能意识到的范围。”[1]

    播音员的语言是规范、质朴的,因为播音员非常注重准确表达,清晰吐字,朴实传情,而且注重情声气的完美结合。但是小说播讲如果脱离内容,单纯去追求字正腔圆,忽略了以情动人这关键一环,是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的。《礼记·乐记》中提到“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指的就是声音有感而发,感人的有声语言是动了心的。在小说播讲中要做到“以情带声”,千万不能自命不凡,自以为是地脱离小说情节和背景,想当然地去处理人物角色。

    在小说播讲当中要特别注意对情绪的把控,时刻注意调整和控制情绪的变化,做到平淡之中有分量,激动之时心怀沉静。小说播讲的情感表达只有展现出理性的感动,才能让人感同身受。

    三、合理选择不同小说作品的表达样式

    一般来讲,广播小说的表达样式主要分为议论型、讲述型、口语型和抒情型四种。具体来讲,“议论型”表达以实声为主,要有力度与分量,节奏要凝重、高亢还要把握分寸,语言不能太过低沉、压抑或刻意拔高声调。“讲述型”表达应注意吐字、用声要适中,表达更接近生活语言,用声平缓、语言稳实、质朴,节奏舒缓、轻快、自然、流畅。“口语型”表达要注意在生活中找原型,加以摹仿,其中最重要的是刻画人物形象,这是个什么人,什么职业,什么性格。播小说时,脑子里有一个形象,自然就会选择相应的音调。“抒情型”的表达应是用声轻美柔和,节奏舒缓、轻快。例如:广播小说《呼家堡的传说》向听众传达的画面信息是豫中平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志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这部小说属于讲述类小说的范畴,所以这部小说的播讲表达样态应该选择讲述型播讲,快而不乱、慢而不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部小说中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样式,播讲者必须对作品进行细致地研读,针对不同情境运用不同的表达,要注意气息、节奏的运用和声调的模仿,通过参与感强弱的变化发挥出有声语言艺术的最大魅力,为受众带去完美的听觉享受。

    从书面语言到口语表达有一个过程,就是从生活到思维,再由思维外化成口语。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所说的话,包含了这个人的生活体验、文化素质、道德水准,听其言知其人。同样的语言不同的人说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就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不同,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生活积累也各有不同。

    四、内心视像与人物情感的画面感

    在有声语言表达创作时强调播讲者的内心视像能力。所谓内心视像,就是当谈到或听到某人、某物或某个事件时,在你头脑中出现的形象和画面。在小说播讲创作时,内心的画面是支撑,播讲时所有的处理都应以心中的画面为依据。然而对播讲者来说,角色的语言和生活经历都不属于播讲者,而属于剧作者,所以播讲者必须结合自己的经历找到同角色之间恰当的关系,配合恰当的画面。这样一来,当播讲者在说出台词的时候,视觉画面就会感觉像是从播讲者个人的生活中直接浮现出来。相反,如果没有内心视像能力,播讲者只是遵从自己的习惯语势,那语言必定是僵硬且不准确的。比如:在广播小说《呼家堡的传说》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若是雨天,大地上会骤然泛起一股陈年老酒的气味。那是雨初来的时候,大地上刚刚砸出麻麻的雨点,平原上会飘出一股浓浓的酒气。”播讲这个段落时,播讲者脑海中应该形成暴风骤雨、茫茫无边的画面,配以较多的虚声,才能体现平原的广袤。再比如“雨在大地和平原之间”,我们应该想象“平原的气息是叫人慢慢醉的”真实语境。因此,在播讲这段时,要做到声音的虚实结合,才能和小说中的画面感更加贴合。

    所以说,内心视像是语言准确性的重要保证,播讲者创作时脑海中的画面决定着语言的丰富性和画面感,这有助于将作品更加流畅、舒展地表达出来。

    五、提高对作品的感受能力

    小说作者多依据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创作,而很多播讲者在话筒前对文字进行声音转化时,仅就文字语言直接表达情感,并没有真正体会作者的深切感受。如何更好地表达小说作者的情感,对播讲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提升对作品的感受能力是每位播讲者必须学习和提升的。比如:“炎热的夏天,我们赤足走在沙漠滚烫的石头上。”这句话中需要把握的关键词语就是“炎热”“滚烫”,这两个词语跟我们生活当中的真实感受紧密相连,在处理时要注意声音的转换,热和烫都应是往外释放情感,语调和状态应该激昂。相反,处理冷的感觉就应该是蜷缩着说,辅之较弱的音量。再比如“他悲伤地说”,悲伤这两个字如果很直白地表达的话,就不会引发我们内心在生活当中体会到的那种真正的悲伤感,也不可能感染听众。因此,表达的时候应该加以哀伤的情绪,用颤抖或者缓慢的语气进行呈现。

    小说是一种语言艺术。广播小说的播讲者既要融入小说的情境之中,具有角色的真挚感情,同时又要有高度的控制力。萨尔维尼说:“播讲者必须勤于感受,但他也必须像一个熟练的骑师驾驭烈马似的引导和控制他的感受,因为他要完成双重任务;仅仅自己有所感受是不够的,他必须使别人有所感受,而如果他不运用抑制,就办不到这一点。”[2]

    在小说播讲创作中,播讲者的身份定位很重要,为增强小说的趣味性,适当加入一些口技也是语言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此外,播讲者内心一定要有对象感和交流感。很多从事播音主持的演播者时常会出现“话筒音”的情况,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就要找到把声音放下来的感觉,不是声音位置的下压,而是播讲时心理位置的旁移,要站在听众的角度思考,增强交流互动感,提升融入带动能力,这样对作品的诠释就会拿捏有度、水到渠成了。

    六、传者要有受者心态

    有些播讲者在进行小说语言创作时,非常认真细致地琢磨稿件,但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琢磨”多以自己为中心,对听众的需求思考甚少。在日常工作中,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很多广播小说作品中,时常会出现不敢停顿的现象,又或者频繁地以词话为单位进行停顿,从而出现断句过多的现象。如果小说播讲中没有停顿、顿挫的使用,而且发声力量过大,就不会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均可归类于传者没有受众心态造成的问题。这些不符合受者收听习惯的问题如果不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慢慢就会“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离市场和受众越来越远。

    在廣播小说创作中,我们要时刻遵循传者要有受者心态的原则,从听众的角度出发,明确如何停顿、呼应、等待,让听众在播讲中勾画出情感丰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聆听到跌宕起伏、丝丝入扣的情节故事,从而获得最大的听觉满足。

    广播小说的创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必须通过大量实践,对小说创作工作中的情感表达以及实践技巧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以内容为王,解除一切“形”的枷锁,发挥出有声语言艺术的最大魅力。

    参考文献:

    [1]张虹.小说的叙述艺术[J].新闻爱好者,2000(7上):34-35.

    [2]宋冬梅.关于表演艺术的创作方法[J].艺海,2011(6):29.

    (作者单位:郑州人民广播电台)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