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精准扶贫的调查与思考
张树林++冯涛
【摘 要】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由其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做好扶贫开发必须紧密结合实际,紧盯“物质贫”、“精神贫”、“能力贫”和“福利贫”等致贫根源,发挥独特优势,强化保障措施,实施精准扶贫,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切实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键词】景德镇; 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9-0072-02
景德镇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作为“千年瓷都”这座城市的发展有其独特之处。在扶贫开发方面,景德镇不能简单地克隆扶贫的方式和经验,不能简单地重复走发达地区走过的路。习近平同志指出,当前治贫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对于景德镇的老百姓来说,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深厚的瓷文化和蓬勃发展的陶瓷产业也是金山银山,百姓脱贫要靠山吃山更要护山养山。
一、 景德镇市精准扶贫现状
(一)基本情况
2016年2月,景德镇在全市范围开展了一次“走百村、进千户、访万人”大规模精准识别工作,确定整个景德镇市存在138个贫困村,其中省级贫困村18个、市级贫困村120个;贫困对象达到25 930人,贫困发生率2.6%。景德镇市委市政府通过高位推动,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第一政治任务,制定了详细的脱贫攻坚路线图。在脱贫任务方面,计划2016年全市脱贫9 075人2017年全市计划脱贫9 075人,2018年全市计划脱贫7 780人。经过多措并举,精准扶贫,2016年全市实际脱贫8 775人(其中乐平市5 044人、浮梁县2 735人、昌江区582人、珠山区414人)自然增减268人;2017年预脱贫8 913人。2016年省级贫困村已退出4个,2017年省级贫困村预退出9个,2018年省级贫困村预退出5个。
(二)致贫原因
通过调研发现景德镇市贫困人员致贫原因具体体现在七大方面:一是大病医治花费巨大致贫。很大一部分贫困户是因患重病医治花费大导致负债累累,陷入贫困。全市贫困对象中因病致贫的达到13 319人。二是家庭里有残疾人或慢性病患者不能参加劳动造成贫困,全市因残致贫的达到7 214人。三是因学致贫的为612人。四是家中有劳动力但缺乏技术,无一技之长导致家庭收入不稳定,缺技术致贫的为364人。五是家中缺乏劳动力,老弱妇孺劳动能力弱,缺劳动力致贫的为3 644人。六是缺资金致贫的为498人。七是家庭遭遇天灾人祸导致贫困,因灾致贫279人。
这七个方面的具体表现主要集中在“物质贫”“精神贫”“能力贫”“福利贫”四大根源。
二、景德镇市精准扶贫的对策
景德镇市委书记在基层调研时强调:做好扶贫工作,关键在精准,要害是解决问题,核心是做实工作;要在“精、准、实、真”四字上下功夫,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精、准、实、真”即是景德镇市开展扶贫的具体方法。找准“贫根”,有的放矢,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才能做到精准,才能“扶真贫、真扶贫”。多维纵深联动方能凝聚攻坚合力,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一)运用科学方法切实做到精准识别、动态管理
通过“四步走”,对全市贫困户做到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第一步:入户调查。工作人员进行入户调查,认真填写《贫困户调查表》,核实相关情况,筛选出不符合条件的已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和因灾、因教、因病等原因漏评新进贫困户初选名单。入户调查要做到“四看四问”。四看,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 “四问”即“一问贫、二问病、三问邻、四问收入来源与生活水平,不听一家之言、广听邻里之言,不听口头之言、实看生活水平。”
第二步:民主评议。对调查初定的贫困户名单、初定退出贫困对象的名单,各村要召开村民代表会进行民主评议。
第三步:公示公告。将新调进贫困对象名单和初定退出贫困对象名单先在所在的村进行第一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镇人民政府审核,确定出全镇贫困户名单,并在各村进行第二次公示;第二次公示无异议后,镇扶贫办汇总报县扶贫办复审,复审后进行公告。
第四步:数据录入。要先行做好纸质档案记录,根据国家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管理系统开放时间及时将贫困户更新信息录入进系统。
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科学的方法,把真正的贫困居民识别出来是精准扶贫的前提。
(二)因户制宜做到精准施策
在调研中已发现致贫原因多样化,每家每户出现贫困均有其特性,扶贫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致贫原因进行分析,选择适合贫困对象的措施,要体现措施的针对性。要据资源禀赋、发展条件、致贫原因等差异,对不同的村和贫困户实施差异化、精细化、“滴管式”帮扶。坚持规划引领,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公共服务保障等重点,有针对性安排项目。如对“绿卡户”主要可以通过扶持发展产业和帮助转移就业脱贫;对“黄卡户”主要通过低保补助+扶持发展产业、低保补助+帮助转移就业脱贫;对“红卡户”主要通过低保、五保补助+投资收益扶持脱贫。因户制宜、精准施策,脱的是贫困,暖的是人心。
(三)发展特色产业促增收、助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景德镇自然环境优良,多处适合种植特色农作物,可以通过引导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油茶、蔬菜、特色种养等优势产业,走好“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路子。全市已培育的农业龙头企业如新佳茶园、西湖珍芝等就达到12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龙头企业发展的优势,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新佳茶园已经通过建立分紅机制、吸纳贫困劳动力,脱贫 6 户 20人,人均年收入超4 000千元。
现景德镇省市两级贫困村中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已达到368家,已帮扶贫困对象1 512人。景德镇市扶贫和移民办与市邮政分公司整合各方资源,联合推进“农村E邮精准脱贫工程”,建设了12个“村邮乐购.农村E邮”精准脱贫站点。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走的是一条内外共同发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景德镇是闻名全球的世界瓷都,陶瓷就是这座城市最闪亮的名片。在利用好自然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助脱贫的同时,更要大力发展陶瓷产业,依托陶瓷产业、陶瓷文化助力瓷都人民迈入富裕的生活。
(四)教育培訓齐推进,标本兼治助脱贫
充分发挥教育除“贫根”的作用,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扶持力度。落实现有学生资助政策,继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建立教育精准扶贫机制。在实施好已出台的资助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对贫困村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凡经县(市、区)扶贫机构确认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读各级各类学校,可不经评审直接享受对应的学生资助政策,且资助分类等级以就高为原则,确保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能力贫”的地区和贫困户由于受教育水平不高、劳动者素质偏低、缺乏职业技能造成脱贫难度加大,对这类贫困人口扶贫要先扶智,要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造血” 的能力。教育培训齐头并进,才是助力脱贫的长久之策。
三、景德镇实施精准扶贫的保障
(一)全面严格落实扶贫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建立领导干部精准扶贫联系点制度。景德镇市每名市领导至少联系一个乡(镇、街道)和5名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作为指导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的联系点和帮扶人。市直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各单位主要领导的联系点即为定点帮扶的贫困村,各县市区也参照做法,监理县级领导精准扶贫联系点制度,统筹部署新一轮包村帮扶工作。落实“领导联系、单位帮村”定点帮扶制度,能够强化定点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的帮扶责任,能够更加广泛地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
落实扶贫政策措施不到位一直是影响扶贫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景德镇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要全面严格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如具有地方特色的“领导联系、单位帮村”定点帮扶制度、如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方能发挥定点帮扶、农村低保、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在扶贫攻坚中的保障作用。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扶贫攻坚责任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贫困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落实“市抓推进、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市级党委、政府做好综合协调、督导推进工作。县级党委、政府是脱贫攻坚的主体,书记和县长是第一责任人。每个县(市、区)要指定一名党委常委专抓扶贫工作,乡镇干部要集中主要精力抓好精准扶贫。加大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乡村工作力度,有计划安排后备干部到贫困乡村挂职任职。
(三)严格考核问责,确保扶贫攻坚成效
建立健全督查通报制度,把督查结果纳入脱贫攻坚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实践平台,把扶贫开发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注重培养使用扶贫实绩突出的干部,对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予以提拔使用。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加强对各县(市、区)、各行业、各部门(单位)驻村帮扶和干部结对帮扶工作的考核。对落实不力的地区和部门(单位),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并提出责任追究建议,对未完成年度脱贫任务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坚决从严查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纪违规行为。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