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教学设计及思考

    彭著东

    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是初中生“学习描写景物”的重点与难点。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基于教材与学情分析,我们以学生熟悉的景物为作文题目,通过“抓特征,定情感”“取景物,明方法”“试牛刀,精雕琢”“图文创作,拓展延伸”四个主要步骤,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对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对身边自然美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一、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位于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而课文后的“寫作”主题就是“学习描写景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因此,我们选择了“学习描写景物”中学生学习的难点——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来重点指导。

    二、学情分析

    经过小学及初一阶段的写景散文的阅读训练,初二上的学生对描写景物的方法有一定基础,在练笔和平日的其他写作中能写出优美的文字。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写景普遍只是“跟着感觉走”,随意性极大,缺乏整体把握和较为系统的方法指导。换句话说就是写作理性严重不足。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计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学生抓住写作对象的特点,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书写天地之“大美”。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目标:1.学生细心观察景物,学会抓住特征抒发情感。2.学生初步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能力。3.学生提升对身边自然美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重、难点:如何“抓住特征抒发情感”描写景物。

    四、设计思路

    1.了解描写景物的方法,通过定题目、明方法、试写作、共评价、同展示、再修改几个方面层层展开。

    2.解决学生景物描写中的困难问题,为学生搭建探索发现的平台,鼓励学生合作探究,逐渐形成对景物描写的写作理性。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引子

    陶弘景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对山川自然的美景,历来许多人都曾由衷地赞叹。当代画家、散文家吴冠中先生就曾用他的画笔和文笔这样向我们描绘四时之美。屏幕展示吴冠中《我把四季用来等你》一文的图片与文字。

    明确任务

    我们如何去将自己眼中所见之景形成一幅优美的文学画面呢?一起来尝试一下。屏幕展示:

    以“三帆的秋”为题,进行一段景物描写。要求:抓住特征,抒发情感;运用所学方法,写100字左右的小片段。

    设计说明:图文并茂,唤起学生感性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任务驱动,学生初步思考。以自己学校的名字为描写对象,降低写作难度,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提升对身边自然美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如何“抓住特征抒发情感”描写景物

    抓特征,定情感:三帆的秋有何特点?

    要描写景物,首先我们需要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屏幕展示并引导学生找到所引诗句中描写对象及其特点: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大家回想一下,你对三帆的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它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板书:抓特征)预设:萧瑟、肃杀、悲凉、静美、绚烂、温暖、明朗等。

    写这样的秋,你想抒发怎样的情感?

    抓住特征后,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写文章仅仅是为了写景色吗?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还需要抒情。那么,写这样的秋,你想抒发怎样的情感?(板书:定情感)预设:悲、喜、平静等。

    同时,我们还应思考的一个问题:情感一定要直接表达出来吗?不是,我们既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将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熟悉的诗句,学习如何抓住景物描写对象的特点,同时确定要抒发的情感。

    取景物,明方法:三帆秋天的校园中,有哪些景物能突出表现这一特点,抒发这一情感?预设:小花园、操场、各个角落(列举要具体,写时可一个或多个)(板书:取景物)。

    屏幕展示:三帆的秋是?的。天云阳月风雨水树叶虫花草石……

    以朱自清《春》中“春花图”为例,明确“抓住特点抒发情感”描写景物的方法。(板书:明方法)屏幕展示: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预设:描写景物的方法有多种:抓住特点: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抒发情感:喜爱、赞颂;按一定顺序:空间、时间或逻辑顺序;不同角度突出特征:花的形态(盛)、颜色(艳)、味道(香);多感官结合:视听触味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增加恰当的修饰语。

    设计说明: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选取最恰当的景物,以突出三帆秋的特点,抒发情感。已学经典片段,快速温故而知新。

    试牛刀,精雕琢:学生在学案上“一试”景物描写。要求:抓住特征,抒发情感;用至少两种角度、修辞来描写;100字左右。(板书:试牛刀,精雕琢)。

    师生共同评价。屏幕展示评价标准:特征是什么?选取了哪些景物?能否凸显特征?是否较好地抒发了情感?写作顺序、艺术表现方法(多感官结合等)、语言表达(修辞、修饰语等)等方面做得怎样?

    范例展示。教师展示自己所写的“三帆的秋”,抛砖引玉。屏幕展示:

    三帆的秋是静美的。入秋以来,天也依旧是灰蒙蒙的。然而,一阵朔风刮过来,便遂了京城人们心里的愿——终于放晴了!那湛蓝的天,明镜而高远的天,像一首安眠曲一般瞬间抚净了这里久蒙雾霾的心。是的,连一丝儿云朵儿也没有。就是那样蓝,那样透,那样静。四方的小花园中,花匠们浇花的动作也轻柔了些许。太阳仿佛也高兴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洒下慈母般的光辉,温暖着图书馆旁的银杏树们。是啊,這些小树刚到这里一年有余,逢秋还是第一次,想家了,忍不住簌簌落泪,飘洒下一片金黄色的感伤。行道里、小山坡上、小水渠中、马车坐椅旁,处处皆是。山坡后的那一丛金娃娃萱草,也不禁想起了曾经的俏丽时光……不远处,紫藤萝长廊上,一位匆匆经过的女孩儿看到了这一切,心中默念着才刚吟出的诗句:“朔风染落木,簌簌凋零声。沉霾忽不见,知音洗尘心。”

    点评预设——情感:喜爱。特点:萧瑟、静美。景物:小花园中的天、云、日、银杏、落叶、

    萱草。写作方法上,基本按照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来写,综合运用了触觉(清凉,暖、柔)、听觉(咯咯笑、嚎啕,簌簌)、视觉(颜色、纹路)相结合的方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传神;同时,还通过描写人物来侧面描写校园的美景,既直抒胸臆,又平添了几分校园的活力。语言表达方面较为成熟,词句错落有致,用词老道,准确地传达出了作者心目中校园一角的神韵。

    设计说明: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紧扣特征来描写。学生按标准互评,阅读借鉴他人的习作以落实写作方法,明确接下来进一步修改的方向。

    3.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描写景物的一种方法,先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确定自己要表达的情感,再选择一种或多种最能凸显这一特征表达这种情感的景物,按照一定顺序,从不同角度去描写,相互反复切磋琢磨,锤炼成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抒情散文片段。这种片段写作的方法,在以后的许多习作中都能用到,比如整篇写景抒情、写景言志的散文,或者小说、记叙文中的小段景物描写。

    设计说明:学生回顾所学,明确方法。

    4.图文创作,拓展延伸

    学生课后修改并扩充课堂所写内容,写下你心中的“三帆的秋”。要求:1.在《学案》左侧贴上自己的图画。2.在《学案》右下角作文,注意运用所学方法,紧扣特征,情景交融。3.300字以上。

    设计说明:巩固所学,提高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能力。

    5.板书设计

    景物描写

    抓特征,定情感

    取景物,明方法

    试牛刀,精雕琢

    学案:

    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学案

    三帆的秋

    【我的图画】

    【我的习作】

    三帆的秋,是?的。

    六、教学反思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描写景物是难点,如何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更是难中之难。因此,我们基于课标精神设计了三维目标:“学生细心观察景物,学会抓住特征抒发情感”是知识与能力层面;“学生初步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能力”是过程与方法方面;而“学生提升对身边自然美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则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为完成这一目标,我们采用讲授式、启发式、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由已知到未知、由观察到模仿再到创作,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这次教学实践过程中,有几个亮点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回应,这也是其他类似课型教学设计值得借鉴之处。

    第一,以图文并茂始,又由图文并茂终,学生由此减少了作文写作的畏难情绪,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发现了自己日常观察的盲点,以致许多学生在课后专门跑到校园中重新仔细观察,由此在课后的图文创作中也打磨出了多篇高质量的写景小散文。

    第二,教学当以学生为本,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作用。给学生搭建合作探究的舞台,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写作,在互评阶段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图文创作”后鼓励学生课下进一步互评交流等,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重要前提。

    第三,教师提前写下水文对学生作文学习大有裨益。这一做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学生在阅读教师所写文章之后的欣赏与敬佩,更能感受到学生暗自与教师比赛的热切劲头。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