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效问题,引领高效课堂
杨成新
【内容摘要】有效的问题设计是把握课堂主旋律的重要方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让学生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效果,拥有高效率的课堂成效,与有效的问题设计过程是不可分离的。本文从现行教学问题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设计有效问题,引领高效课堂”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高校课堂 问题设计 课堂教学
教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思考习惯与方法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根据问题去独立进行思考,从而寻找到问题答案,而有效问题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走到课堂教学的中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效果也更加友好,学生的思维由此变得更加活跃、更加广阔,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之下,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更高。基于此,本文将就如何设计有效问题,引领高校课堂作出一些探究。
一、现行教学问题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主题不突出
在如今的课堂教学当中,对于课堂问题的设计,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存在着主题不够突出的特点,虽然课堂问题的引入需要遵循一定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然而有的问题设计,却存在着与课堂主题偏离过大,无法对中心主题和中心问题起到促进作用的现状,这对于学生课堂的思维训练来说,也往往是百害而无一利,导致学生思维过于散乱,无法对于课堂主题,拥有系统性的了解与认识,对于中心问题的回答也往往不能够答到其要点上,教学问题的设计,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无法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形成过程起到塑造与培养作用。
2.随意性太强
随意性太强,也是当今教学问题设计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部分教师在选取制定问题的过程当中,对于问题筛选和制定过于随意,把控不严,甚至存在把许多问题拿来强行凑数的情况,这些问题要么对学生来说过于简单,要么就是完全超过学生的思维层次与高度,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本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学生无法从这些课堂设计中的问题去得到锻炼,教学课堂的成效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3.缺乏对学生认知水平考虑
中学阶段的学生,知识积累与贯通程度有限,认知水平也往往由此而受到限制,对于问题的考虑,也常限制在一定的知识范围与领域之内,而且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往往不同,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化,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这些层次差异。然而在当今的教育课堂当中,却存在着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计时,忽略学生认知能力水平的问题,缺乏对学生能力与水平的考虑,超层次、超水平化,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无法起到锻炼与强化作用,甚至还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让学生对个人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从而慢慢丧失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
4.封闭性太强
对于某些科目来说,可能一个问题的确只存在着某一个对应的特定答案,对于这种问题与答案存在一对一、点对点的关系的学习科目来说,强烈的封闭性无可厚非,然而对于部分像语文一样的学科来说,其答案往往存在一定的开放性,只要不存在南辕北辙的绝对化偏颇,在一定范围的误差内,均可视为合理化答案,对于这种类型的科目,教师应该尊重并且遵循学科特点,多加利用这种开放性的学科答案特点来锻炼学生的思维[1]。然而在现行的课堂问题设计过程当中,许多教师在问题回答上却过于死板和苛刻,一方面存在套用答案模板的形式来固定化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回答无法准确答到参考答案上的某个点时,皆对其进行一贯否决,这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是对其积极性的一种严重打击,同时也可以将其视为一种错误的教学方式,这种封闭性过强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并无法达到相应的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失去了其应有的教育意义。
二、设计有效问题,引领高效课堂的策略
1.紧扣目标,求“准”
在进行课堂内容与知识的教学之前,教师在进行相应的备课与教学准备时,一般都会明确课堂教学的主题与目标,并围绕这个主题目标来对教案进行相应的编写,而在课堂进行过程当中,这些教学目标,决定了课堂进行的主旋律,同时也是课堂问题设计的出发点与依据点,所以教师在进行相应的问题设计过程当中,应该紧紧扣住这个目标,来展开对问题的设计,因为这个目标往往是课堂教学的精髓,是课堂任务浓缩的精华,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对问题的设计,才能与课堂相契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达到应有的锻炼效果。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中,可以设置与提出问题的地方往往数不胜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以此为依据来随意进行问题的设计,教学问题的设计,不仅要求要有意义,还需要“准”,要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与成效,那么什么才是这个“准”的衡量标准呢?那自然就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它能够将整节课堂组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类似达到一种“合力”的效果,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得以充分体现[2]。
例如在教学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章节过程当中,课堂教学的目标,自然就是让学生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条件及意义,所以在对应的进行课堂有效问题的设计时,教师就应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条件及意义”为中心问题,来展开对课堂问题的设计以及提问,这样的问题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直达课堂教学核心,也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2.组合巧妙,求“精”
課堂当中的有效问题,并不是随意抓来就用的,除了需要对问题进行筛选外,对于所选问题的排序,也需要讲求一定的技巧与规律,如果不按照一定的层次渐进结构,系统化的对问题进行组合排列,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思考与逻辑层次渐进过程中,感到混乱不堪,杂乱无章,这样就无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提高,无法让学生触及课堂中心的精髓与要点,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失去对课堂以及问题思考的兴趣,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无法得到提高。所以在进行有效课堂问题的设计时,需要按照一定的广度与深度,来对问题进行巧妙的组合与排列,要让学生便于寻找到突破口,直中要害,直达精华,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思维层次进行拔高,也避免了学生对于不同问题产生突兀感,加强对于问题之间的联系性的直观感受,这样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放得开,思维碰撞的火花也会更加多,课堂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遵守社会规则》这一章节时,对于课堂问题的设计,可以遵循一定的規律来进行排序与组合,比如说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逻辑性的角度层面进行切入,提高问题设计的效果,让学生对于“遵守社会规则”的相关内容了解更加全面而深刻,以这种巧妙的问题组合的形式,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巧妙设悬,求“趣”
设悬是语文文章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文体手法,通过设置悬念,来激发读者的好奇心,让文章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而课堂有效问题的设计过程当中,同样可以运用这种手法,来增加问题的吸引力,吸引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而且中学阶段学生的课程比较单调,大多偏于文字性的理解内容与知识性的内容记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拔高程度不大,同时也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而这种“设悬式”的有效问题设计的引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思考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之提高,课堂效率自然也会得到相应的增强。
例如教师在教学语文《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各自讲述自己对于个人所理想的生活的定义及面貌,让学生遐想一下自己的理想生活,然后,再将学生引入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提问“那你们想了解一下古人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怎么样吗?”以这种“设悬”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有效问题的设计与提出,充分利用学生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从而达到集中学生的课堂精力,提高课堂效率的最终目的。
4.激发思考,求“活”
课堂问题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过程当中,锻炼个人的思维能力,提升思维的宽度与广度,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助力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而在进行有效问题设计的过程当中,也应该始终遵循这个初衷,在进行问题选取的过程当中,多选择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并且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思考,从不同的层面去对问题进行回答,这样的问题设计,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培养,才更加具有促进作用[3]。思考的过程是学生进行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不断的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并且进行有活力性的、开放性的思考,才能让学生将不同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横向的发展,最终反哺学生各方面的学习。
例如在进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这一篇文章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完整篇文章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不同的学生,个人阅历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往往也会不同,所以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这样就让学生的思考变得“活”了起来,同时不同的学生在听取他人的回答之后,也能够将其与自己的回答进行对比比较,让个人观点得到再一次的升华与进步,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5.因材施“问”,求“异”
这里所提及的“材”,并不是指教材,而是指不同的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往往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在进行相应的问题设计时,要根据所教学的实际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进行不同难度的问题设计,这种尊重个体差异的问题设计,避免了某一问题对于学生思维的锻炼“富余”或者“不足”的情况,而是让两者之间刚好达到相互契合的状态,让两者刚好能够达到“门当户对”。
结语
总而言之,因势利导,富有技巧性的问题设计,才能够大幅度加强学生对于问题的领悟与理解,并将知识融会贯通。这种富有技巧性的问题设计技巧,也是提高课堂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的一大利器。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对其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尝试,运用各种技巧与方法,来增强问题设计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学科涵养。
【参考文献】
[1]张白峡,刘光文,陈文.中学地理课堂有效问题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以“能源资源的开发”一节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0):37-39.
[2]王明饶.中学地理教学有效问题设计及实施的几点感悟[J].城市地理,2016(2):214.
[3]孙国富.有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中学政治教育[J].科技视界,2015(28):217+302.
[4]吴必华.浅谈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优化设计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2):189-190.
[5]刘维宇.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研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4):26-27.
(作者单位:山东省无棣县佘家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