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说明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融合

    吴江芸

    席勒在《美育书简》一文中谈到:“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到:“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语文教育中美育的总任务是通过培养学生语文方面的审美素质和能力实现人格的完善与心灵的和谐。语文教师要善于从语文教材中寻找到美育的突破口。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说明文单元。本单元介绍了中国的桥梁、园林、绘画等艺术。这些课文是一篇篇文质皆美的说明文典范。它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准确严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前人非凡的智慧和杰作,是我们学习说明文的范本。同时这些文章又向读者展示了建筑、绘画艺术的未来。中国石拱桥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形式也很优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处处别具艺术匠心;《梦回繁华》中说明的《清明上河图》画卷内容丰富,艺术价值卓越。这些文章从不同领域向我们展现了生活中的艺术。在学习说明文的同时,我们也要走近这些艺术,欣赏艺术,感知美的形式,提升审美的能力。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被多次编写进语文教材。我在挖掘说明文文本价值的同时又尝试挖掘了它的审美价值,期望借助此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下面以《苏州园林》一文为例,浅谈说明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融合。

    一、整体感知,领悟结构之美

    东汉大学问家郑玄在《诗谱序》中有云:“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意思是做任何事情只要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环节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阅读说明文尤其如此。说明文文章一般结构清晰,层次分总分总的形式,将作者所要说明的内容条分缕析地说清楚。《苏州园林》就是这样的一篇课文。厘清文章的结构基本掌握了说明的内容,因此第一步是让学生厘清课文的脉络,这也是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基本能力之一。

    课堂呈现:

    学生默读课文。

    师出示问题: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

    生:快速地从文章中找到答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衣服完美的图画。”

    师(问题设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苏州园林有四个讲究,这四个讲究分别是什么?

    生很快找出答案。

    师:哪几个小节谈到了这几个讲究。

    学生:这四个讲究分别是文章的3、4、5、6小节。

    师:为了达到表现总特征,苏州园林还注意到了什么?请同学阅读7-9小节。

    生:注意图画门窗具有图案美、色彩不用彩绘。

    师:这三小节的内容能与前面四个讲究换位置吗?

    生:不能,这是使用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苏州园林》不是具体说明一个园林的特征而是说明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面对这繁多的特征怎样清晰又恰到好处地进行说明,说明的顺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运用了由整体到局部、由主要到

    次要的逻辑顺序层次清晰地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二、结合图像,体味和谐之美

    “和”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也是中国古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和”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指和谐二指中和。和谐即多样统一。中国古典美学把和谐看作美的根本属性。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讲究“借景”,即通过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而创造别有情趣的艺术境界。

    苏州园林本身是各地园林的标本。其自身充满美学要素。叶圣陶先生写的这篇说明文解析了园林的美学价值帮助读者去欣赏园林艺术的美。教师可以借助此文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说明文的知识,还可以通过此文走进园林艺术,学会用美的眼光去欣赏美的事物。在课堂上我抓住了这一点进行了一些尝试。

    首先,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欣赏了中央电视台《请您欣赏》栏目拍摄的视频《苏州园林》。伴随着优美的画面和乐曲学生沉浸其中,对苏州园林有了感性的认识。此时学生只能感受到“好看”,但好看在何处却无法用语言明说。为了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园林艺术,我在课堂上做了这样的设计。

    课堂呈现:

    师:请同学们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喜欢哪副画面。请结合课文内容,抓住某个画面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解说。

    讨论后上台展示。

    师:学了这篇课文对苏州园林造景的讲究我们有了一定了解。请你用课文中的知识为大家介绍一下拙政园美在何处?

    生:讨论,上台结合图片讲解。

    生:我从假山池沼的配合角度来讲讲,大家看,这个园林在设计池沼的时候是依着河道本身的形态修建的,旁边配合的假山栽种上竹子浑然天成看不出刻意为之,具有一种自然美。

    生:我觉得这个花墙也很有特点。不仅花墙本身的镂空的图案具有中国风的古典美,而且隔而未隔的设计也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真正读懂了文本,也尝试着跟着叶老一起走进园林。学会欣赏园林的方法,拥有审美的意识,能感知生活中的美。

    三、走进生活,延伸美的眼光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美的眼光。”我们身边不乏美学要素,而这些美景美物往往被我们忽视。我通过学习《苏州园林》一课,由课内恰当地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课前我拍摄镇上的老桥风光以及我们学校的一些图片。做了如下的设计:

    多媒体展示老桥风光并配上古典音乐。学生沉浸在美妙的图像视频之中,重点展示几张老桥不同季節的画面。

    师:美好的东西一直存在,只是我们从未驻足欣赏。今天我们就停下脚步,好好地来欣赏一下老桥的风采。

    学生之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生:我先从桥本身来讲讲。桥身成左右对称图形,桥洞呈拱形。这与《中国石拱桥》中提到的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结构坚固,形态优美相契合。从色彩上来讲,绿水蓝天加上淡雅的石色,显得很和谐。

    布置作业:找找我们学校的美点。用一段说明性的文字向大家介绍一下。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总任务是通过培养学生语文方面的审美素质和能力实现人格的完善与心灵的和谐。语文教师要抓住教学活动中的审美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美欣赏的能力、审美创造的能力。而部编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具备美学价值,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审美教育。品读语言之美、感受人物之美、意境之美、结构之美……优美壮美、悲剧之美,不同的美给人不同的感受。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素材,精心组织课堂,为学生打开一扇审美之窗,点燃孩子内心审美的理想之光,让孩子们在美育中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烟林中学(2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