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党性教育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探议

    凌德政

    [摘要]党校党性教育成效指标评价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情境下,依据一定的方法、原则和程序,将党性教育效果及价值指标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指标,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耦合的评价指标系统。建立一套合理、规范、科学的党性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对提高党性教育成效是非常紧迫重要的,有助于构建党性教育的长效机制,有助于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供价值引导,有助于党组织和培训机构正确履行好职责,有助于客观地评判党性教育功效,是新时期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环节。构建一个较完整、科学的党性教育成效指标评价体系,不仅需要明确具体的逻辑程序,需要确定评价主体与客体,明确评价指标及权重,规定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建立评价反馈机制,还必须对整个评价体系中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主体、客体、评价指标等要素进行系统分析。

    [关键词]党校;党性教育;评价指标;价值

    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党性教育是关键”①。党性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长抓常新、与时俱进的重大课题,也是党校的永恒主题。党性教育有无成效,关系到党校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党校要姓党,始终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②。一直以来,党校确实以开展党性教育为职责使命。但是党校党性教育究竟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目前还没有建构一个评价体系。如果没有科学、准确的评价就很难确知,很难推进党性教育学科建设科学化水平。“评价渗透了人类生活的各个细胞,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和享用价值,而评价,就是人类发现价值、揭示价值的一种根本的方法。”③目前哲学社会科学等建设评价普遍存在着尚未有效化解的“权威的评价标准缺漏、多元的评价主体缺位、契合的评价方位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缺憾”④等问题,党性教育也不例外。显然建立一套合理、规范、科学的党性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对提高党性教育成效是非常紧迫重要的,是新时期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一、建构党校党性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价值考量

    党校党性教育成效指标评价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情境下,依据一定的方法、原则和程序,将党性教育效果及价值指标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指标,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耦合的评价指标系统。意在解决党性教育成效指标评价的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等四大问题,明确有谁来评价,评价什么,评价手段以及评价的实施,具有引导性,对过去党性教育成效是一个总结和评判,为今后进一步提升党性教育成效指明了方向。

    (一)有助于构建党性教育的长效机制

    党性教育常态化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举措。党性教育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内在联系、客观化、可观测化的指标组成,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为评价党委、组织部门、培训机构、施教者、管理者、参训者等在如何改进提升党性教育成效提供全面、科学、规范的依据。将科学规范的党性教育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到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和选人用人中,并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价,有利于设置科学、体系严密、运行有效的党性教育成效建设的长效机制,使党员干部党性修养锻炼进入一个自行健康运转的良性轨道。

    (二)有助于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供价值引导

    评价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现状,需要将党性教育由虚转实,化无形于有形。建立党性教育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使党性教育更加具体化、可测化和可操作化。有利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从思想观点、行为规范、习惯养成等各个层面,将党性锻炼落于实处,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组织人事部门提供鉴定功能。党性教育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党性教育内容与收获进行价值判断,重点对学员的理论素质、党性修养等进行评价。评定的结果可以作为评判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党性素养好坏状况的重要证据,为干部人事部门提供用人依据。对学员、培训者具有激励功能。对学员来说,效果评价直接反映他们的学习收获,让其知晓成绩,看清不足,找到或发现学习效果好坏的原因,激起发扬成绩、克服缺陷、增强动力、驱动学习的热情与活力。跟踪评定结果的直接运用将是增强他们党性锻炼的最大鞭策力;對培训者来说,效果评价同样直接反映他们施教与施教管理的能力水平,让其知晓优缺点,找到或发现施教与施教管理优劣的原因,激起发扬长处,克服短处,修正失误,弥补不足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党的建设来说,通过对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过程中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察和分析,获得党员党性教育成效方面的真实信息,为以后调整党的建设的具体措施、明确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向提供依据。

    (三)有助于党组织和培训机构正确履行好职责

    党性教育成效失去评价,评估缺位,动力必然不足,压力自然减轻,党的各级组织、培训机构、培训者、党员干部必然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建立党性教育成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具有导向作用。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成效评价指标的制定,一般都体现原则性、方向性,通过评价目标、指标体系的指引,可以为党性教育坚持原则指明方向。即通过评价过程的不断反馈和调节,可使培训主体随时了解干部理论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随时发现问题,进行调节和控制,使党性教育不迷失方向,并顺利实现其目标。其次,具有改进作用。主要是运用反馈的原理,通过效果评价及时获得党性教育的综合信息,判断被评判的党性教育包括其动力机制是否有效。有效的方面继续保留并不断强化,失效、无效的地方立即废止,代之以新的内容。对有效性不足的地方则及时补充、改进、提高和完善,以更好地保证党性教育工作有效地运行,收到党性教育的更优效果。再次,具有研究作用。效果评价作为党性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一种手段,可为施教部门与施教者研究教育培训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从而从根本上不断改进和加强党性教育的内在动力机制,提高党性教育的实际效果。

    (四)有助于客观地评判党性教育功效

    党性教育质量、党性修养水平、结果运用状况与党性教育效果是辩证统一的,成效评估具有测量功能,能客观考察党性教育质量、党性修养水平、结果运用状况与党性教育效果,为评价教育质量、修养水平、结果运用情况提供依据。从评估主体看,实现多元化多维化综合化,把组织评价、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群众评价有机结合,依据评估对象,调整评估主体;从评估内容看,具有全面性,就党性教学而言,通过教学理念、教学宗旨、教学布局、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评估等等指标来体现;从评估方法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并以量化的直观形式表现出来,定性、定量结合,主观、客观统一,自体、异体双向,传统、现代接轨;同时,评估的过程是培训期间的集中评估,也是组织部门、各级单位的教育、管理、考核过程,有利于保障群众充分参与,为公众参与对机关单位及其党员干部评价和监督开辟现实的途径。这样评估得出的结论全面、科学,可信度高,操作性强,可以作为评价党性教育成效的重要参照。

    二、党校党性教育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逻辑

    党校党性教育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程序来进行。只有思路明确,程序确定,才能顺利构建指标评价体系。

    (一)确定评价主体与客体

    大凡评价都会涉及相应的主体和客体。从主体上看,必须明确谁来评价;从客体上看,必须明确主要是评价什么,要实现什么目的。党校党性教育,是以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为目的的教学实训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⑤。应多方位地把握确定评价的主体和客体,并要考量评价的指标和方法等要素。

    (二)明确评价指标及权重

    党性教育成效评价是对办学“投入”成效状况、“教”的成效状况、“学”的成效状况等进行系统地定性、定量、定时、定位分析研判,其中的事实分析和价值分析,以及它们的有机结合,是评价指标的基本要素。评价指标通常是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与客体所选择的多个评价指标的集合,在一般情况下应依据不同的目的选取不同的指标,并从一系列指标中选取最贴近本次评价目的的指标。可以借鉴从事党建、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的相关成果,结合理论分析、经验选择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德尔斐法(Delphi Method),多轮筛选确定评价指标。在指标确定后,再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各指标相应的权重,进而构建一个较为科学全面、有一定可行性的指标评价体系。

    (三)规定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解决好评价的原则与方法问题是构建整个评价体系的中心任务,关乎评价的目标方向性以及是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但是,由于评价的过程中通常涵盖了一些不易进行主观性评价的因素。如党性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改造党员干部的主观世界,提升其理想信念、道德品行等思想境界的。但党员干部的思想方面到底达到什么样的境界、群众满意度等,都属于非直接性可评估的领域。因此,在测评方法上应当是多元化、综合化和具体化并重,根据不同的测评主体与客体,对不同的测评指标采用不同的测评方法。⑥

    (四)建立评价反馈机制

    在评价结束后,党校需要对所得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说明,并形成书面形式的评价报告,提交给有关党委、组织部门以及相关领导人和单位,使之了解党性教育的具体成效。报告除了对党性教育成效进行客观描述、做出价值判断、提出相关建议外,还应对评价指引、评价过程、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必要的说明,对整个党性教育成效评价工作进行总结,以便进一步提高党员党性修养,提高党校党性教育的实效,提高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水平。

    三、党校党性教育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素

    构建一个较完整、科学的党性教育成效指标评价体系,不仅需要明确具体的逻辑程序,还必须对整个评价体系中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要素进行系统分析。

    (一)界定评价主体

    党校党性教育的成效谁来评价,这是构建评价体系时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相同的客体,评价的主体不同,结论可能会有所不同。参照公共政策分析的惯常做法,党性教育成效评价的主体越广泛,评价的准确度越高,越接近真实性。何况涉及党校党性教育成效的客体还是多元化的,评价的主体更需要全方面。

    一是党性教育的行为主体。党校党性教育的行为主体是分层次的,包括党的领导机关、组织部门、党校、教员、管理人员、党员领导干部、参学者单位。这些行为主体所处的层级、位置不同,看待同一问题的视角也不一样,但测评的权利是均等的。在确定的目标前提下进行自评和他评,出于本能,自评时总是倾向于肯定,放大好的一面,这就需要有第二个乃至第三个评价主体共同参与,这样才能使得评价客观、公正。

    二是社会公众。党性教育有无成效,党员有无党性,有无修养,有无宗旨意识,是否坚守理想信念,是否守党纪讲规矩重品行等,不仅组织有评判权,而且包括各民主党派成员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也最具有发言权,他们是直接感受者或受益者,他们的满意度最具权威性和说服力。他们作为第二个评价主体,其评价结果能够直接反映出党性教育成效是否显著。但他们的评价经常是零散的、不系统的、不全面的,目前没有专门组织收集、梳理、归纳、提炼,这样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出现偏差。因此,第三个测评主体是必不可少的。

    三是非政府研究机构。党校党性教育到底“教”的怎么样,“学”的如何,“用”了多少,如何进行定量分析等问题,让非政府研究机构包括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所,以及高等院校的党建专业教研机构等第三方来评判比较权威。它们作为独立的研究机构,在政治上没有明顯的倾向性,在经济上也相对独立,测评相对比较客观,在测评业务操作上比较专业,能更娴熟地运用一些量化的、科学的测评模式及方法,便于对党性教育成效进行更为全面的测评分析。⑦

    (二)细分评价客体

    在诸要素中,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及方法都是以特定的评价客体为前提的,确定评价客体是至关重要的。党校党性教育成效评价的客体虽然主要是参训者——党员领导干部。但党性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对其成效评价客体的具体认定也应该是系统化的,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的。评价客体应分别从以下层面来确定:第一层面是党委、组织部门、用人单位。评价其领导能力、重视程度、结果运用情况等;第二层面是党校。评价其执行管理能力、投入状况、教学布局、教学改创、教学环境等;第三层面是教育者管理者。评价其教育水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态度、管理理念等;第四层面是党员领导干部。对其训前、训中、训后通过考核、考察、党性分析等评价手段,评价其党性理论素养、学习态度、党性锻炼作风表现等,从根本上督促党员干部注重修养锻炼,养成党性,以上率下,为党尽忠,为国尽责,为民奉献,这是对党性教育成效进行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分解评价指标

    党性教育成效没有评价标准,改创党性教育就会迷失方向。党性教育成效作为一个整体的综合概念,在评价过程中,它可分成一系列具体的成效衡量指标,其中每一个成效指标是评价教育成效的基本单元。教育成效的指标体系,就是由各个具体成效指标构成的单元复合体,单元的优劣将决定复合体的优劣。⑧

    党性教育成效指标评价体系作为一个复合体,本质上是从系统论的角度对党性教育状况进行量化研究的指标集合,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将党性教育成效的一级指标分解成相应的二级和三级指标,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评价指标系统。党校党性教育成效的影响因素涉及诸多方面,评价指标构成内容,主要可分解为三个一级指标:“投入”的成效指标;“教”的成效指标;“学”的成效指标。在此基础上再细分二级、三级指标以及包含基本子指标体系及其内容。一是“投入”的成效指标。主要包括硬件、软件、管理等三大投入指标。二是“教”的成效指标,它主要包括教学布局、教师素质、教法质量、教材质量等指标。三是“学”的成效指标。主要包括学员素质指标、学习质量指标、党性锻炼社会延续等指标。

    [注释]

    ①习近平.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N].学习时报,2010-10-27.

    ②⑤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

    ③冯平.评价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④陈金波,邢孟军.沿海发达地区党风廉政建设评价体系的重构论要[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4(4).

    ⑥⑦曾长秋,蔡建文.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效测评体系的构建[J].学习论坛(郑州),2008(11).

    ⑧施德东.成人教育质量与评价指标体系[J].理论月刊(武汉),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