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采取措施及预防
窦淇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期采取预防控制策略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共计80例,根据实施急性发作期预防控制技术前后划分对照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干预后的急性发作次数以及静脉抗生素的使用次数。结果 通过研究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静脉抗生素使用次数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期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情风险,减少发作次数并提升预后表现,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措施;预防
【中图分类号】R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0..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院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共计8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21例,女19,对照组患者男22例,女18例,分别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则在原基础上添加胸腺肽注射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每次1.6 mg,每日一次,行皮下注射,连续四周用药。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盐酸氨溴酸进行急性发作期前的预防,遇到急性发作阶段,则针对性的进行对症处理,避免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的问题。
1.3 检测标准
在完成区分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发作的次数进行随访统计,每4周进行一次统计,就急性发作的次数以及患者后期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工作,过程中计量材料采取t进行检验,以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
对比患者干预前后急性发作次数,干预前差异很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次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静脉抗生素使用次数
对比两组患者静脉抗生素使用次数,治疗干预前两组患者差异不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占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大气污染逐渐成为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可吸入颗粒物中,PM2.5作为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颗粒物,通过长期吸入的方式会导致呼吸系统损伤,诱发组织内部出现脂质过氧化酶的小号,长此以往,会导致患者出现肺组织损伤。出现损伤后,免疫功能细胞会痛金属颗粒物接触,进而激发活性,促进炎性因子的释放,进一步导致肺部组织损伤加重,对于一些老年病症患者而言,容易出现纤毛变短、脱落的问题,对于外界物质的清除能力进一步下降,导致痰液内部的炎性物质不断释放,急性发作时病情加重,危及患者的生命。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为喘息、咳嗽,咳痰等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普遍存在病程长、合并并发症种类多等问题,同时一部分患者长期患病,久治不愈,容易出现身体内部肺水肿问题,引发粘液栓塞等情况导致气道堵塞。一旦护理不到位,很容易出现意外感染,此时会出现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日常治疗中多采用抗感染治疗的技术手段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主要以保守治疗、缓解病症的方式来进行医治,效果不稳定。传统治疗方式不但无法满足患者的客观治疗要求,同时病情的反复也会导致患者厌烦治疗,甚至出现抗拒治疗的情况,丧失对于治疗的热情与信心,导致病情加重,严重阻碍患者的康复。另外,采取常规治疗模式治疗周期较长,患者也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给家庭带来影响和负担。
在进行支气管炎治疗过程中,采用盐酸氨溴酸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气道环境,从而促进分泌细胞的工作效率,最终达到黏液分泌调节的效果。由于痰液被加速稀释,使得排出的效率更高,所以患者也不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提升了睡眠的效率,避免睡眠障碍的发生。
慢性支氣管炎病症反复发作会导致大量的抗体消耗,导致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大幅度下降。一旦免疫系统出现疲惫状态,T细胞的杀伤能力相应减弱,进而导致患者更容易进入到急性发作期。根据该基础原理进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期的预防控制可以很好的提升预防控制效果。胸腺法新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活性多肽结构,能够有效刺激T淋巴细胞分化,从而实现细胞前体数量的发展,达到免疫保护的效果。作为临床常见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主要以老年患者最为常见。由于老年患者普遍存在病情较长的特征,所以容易出现病情反复加重的问题。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是指急性发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如果预防控制不及时,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肺心病,危及患者生命。本次研究中采用了新型预防措施控制技术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了胸腺法新作为预防病症的专用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急性发病次数,对比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发病次数可以证明这一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干预后的静脉抗生素使用次数,观察组同样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利用新型预防控制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静脉抗生素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患者机体耐药性,不但缓解了患者的病情,提升了生活质量,对于其预后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该技术本身也具有使用成本低、无不良反应等特征,临床应用也十分便捷,配合氨溴索作为急性发作期的药物来进行预防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压力与患病负担,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满足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需求,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海燕.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09):59-60.
[2] 韩正贵,等.射干麻黄汤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疗效研究及机制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03):53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