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视阈下短视频对突发事件新闻效果的影响研究

    刘姿麟

    年末岁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次疫情的暴发具有极强的突发性、偶然性和影响力,严重威胁到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安危。而且,这次疫情和1998年抗洪、2008年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等有很大的不同。与它们相比,此次疫情持续的时间更长,影响的人数更多,发生的范围更广,所以它对宣传动员的要求也更高、更深入。从效果来看,宣传动员是卓有成效的,抗疫取得的阶段性重要成果大大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文章将以中国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分析研究融媒体平台发布的短视频新闻,从环境认知效果、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社会行为示范效果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探究中国的传统媒体利用短视频平台发布突发事件新闻面临的问题和改进方法,旨在高质量加快中国媒体的融合发展。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纷纷加快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提高其使用频率,试图探索一条科学、高效的媒体融合之路。针对社会突发事件,各电视媒体平台打破了传统传播途径的局限性,以实现新闻信息快速、客观、准确、有效的传播。伴随5G时代的来临,短视频平台的创立为新闻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中国的媒体融合搭建了新兴的平台。据Quest Mobile数据显示,2019年短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超8.2亿。截至2019年上半年,短视频月活跃用户数量同比增长32%;短视频月人均使用时长同比增长9%,其月人均使用时长是在线视频的近2倍。同时,38家省级以上电视台也在同步完善各自在社交平台和视频平台上的布局。2019年第三季度,38家省级以上电视台多个渠道的新媒体活跃账号中,短视频平台账号增长速度最快,较年初增长将近2倍。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短视频以其操作平台门槛低、受众接收范围广、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内容传播直观生动、与受众的互动性强等优势深受中国用户的喜爱。尤其是发生社会突发事件时,传统媒体利用移动短视频客户端发布新闻,弥补了传统媒体在新闻信息传播时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导致新闻信息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全面地呈现在社会大众的视野中的不足;传统媒体通过短视频受众传受的二重属性,深化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通过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机制,加强了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过程中对社会大众的舆论引导和行为示范作用。

    一、短视频对突发事件新闻传播效果的正面影响

    (一)环境认知效果

    新媒体平台的受众特点主要是用户主动搜寻其感兴趣的信息内容。也就是说,互联网受众在使用新媒体平台获取资讯时是基于一些特定的需求而产生的行为。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社会大众对于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态度最初并没有引起重视,随着新冠新增病例在中国的猛增,社会大众的态度开始转向高度关注,紧接着官方平台陆续发布死亡数据,民众开始出现恐慌情绪。受众在此阶段对信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医学专业知识层面,如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该病毒的传播途径以及如何科学、有效地预防和降低被感染的风险等。基于此,媒体需要满足全国受众在此阶段特殊的信息需求,以此来提高社会大众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程度,使社会大众的情感从感情趋于理性状态,为中国政府后续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为了有效满足受众在此阶段的需求,各官方媒体纷纷展开新型冠状病毒专业知识的传播,并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例如2020年1月21日,国家级权威媒体平台人民日报抖音账号发布了“疾控中心专业人士在线教学洗手六步法”,以引导受众科学预防新冠病毒感染,获得了66.1万点赞量、5.1万转发量①;同日,人民日报抖音平台发布疾控专家演示戴口罩的正确方法的短视频,获得了237.01万点赞量、19.3万转发量②;1月22日,南国今报抖音平台发布官方新冠病毒来源确认的官方信息,获得了702万点赞量和53.1万转发量③;同日,中工网抖音平台发布了钟南山院士发声视频截取片段,通过官方权威人士发面新冠病毒来自野生动物的信息,获得87.5万点赞量和3.8万转发量④。随后多日,多家官方媒体在抖音平台均发布了新冠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的消息,比如楚天交通广播1月26日发布了标题为《看了这些后,还吃得下野生动物吗?》的短视频,获得了102万点赞量、22.4万转发量。⑤從互动数据可以看出,用户通过官方媒体平台抖音账号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信息的关注度和互动程度在持续快速增加,通过转发功能,很多用户成为信息传播中的意见领袖,实现了新闻信息的快速、有效扩散。短视频直观、快速的传播方式,满足了受众对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的信息需求,因此,受众的情绪在此阶段逐渐趋于理性。

    从内容与传播效果的层面分析,通过新冠肺炎疫情第一阶段的信息传播和用户反馈,情感和理性综合在一起,更有利于提高受众的认知和媒体的说服效果。

    (二)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中期,患病人数和死亡病例快速增多,民众对疫情的关注到达了空前的热度。这一阶段,中国政府对疫情的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决定了疫情的发展方向和走势,关系到国民的生命安全和民族的安危。在此阶段,感染患者的数量在全国范围内以数以千计的速度增加,各大新媒体平台24小时即时更新数据,中国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政府的应对策略和医疗水平不仅关系到疫情的走向,同时,也关系到中国的大国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在此阶段,中国政府的宣传引导工作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才能有效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事实证明,中国政府和中国媒体的举措和传播策略是成功的。中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积极制定相关防控政策确保防疫工作的万无一失。主流媒体统一发声,强调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抗疫战争,针对新冠病毒人际间传染性强的特性,提出了疫情防控中期的主流思想:“不出门,就是对家人、对社会、对国家最大的贡献。”由于新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多级性的特性,因此其区别于传统的单向一级传播。在新媒体语境中,媒介的影响需要对普通受众产生正确的引导作用。官方主流媒体带头发声,广大的自媒体强调各种“宅在家”的重要性,随后有影响力的明星、名流开始发声支持;与此同时,网民24小时不间断分享各种“宅在家”的活动内容,多以搞笑幽默为主,最终在受众间形成了一致的价值观——“不出门”。为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以人民日报抖音账号为例。1月27日,其发布题为《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李克强总理到武汉了!》的剪辑视频,报道了李克强总理到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和慰问患者、一线医务工作人员,点赞量535.7万、评论量13.2万、转发量6.8万。当天,转发“武汉发布”发布的李克强总理视察火神山医院工地与现场工人的互动视频,点赞量1832.4万、评论量42.4万、转发量17.4万。展现了中国政府对此次疫情防控的重视程度,起到了稳定民心的作用。1月27日,发布了武汉火神医院的航拍视频《为建设者点赞!》,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速度,点赞量153.5万、评论量171、转发量1.2万。1月28日,发布题为《各地村干部大喇叭喊话PK,你PICK谁?》的禁止出门的短视频,通过幽默风趣的内容对广大受众起到劝说作用,点赞量69.9万、评论量125万、转发量12.2万。①

    生活帮抖音账号1月29日发布题为《防疫情村支书#硬核大喇叭》的短视频,点赞量59.4万、评论量109、转发量8.6万。②大家通过追捧该类短视频来缓解自己的情绪,与此同时,受众也通过朴实、贴近民生的画面语言来获取主流思想,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1月31日,中国新闻周刊抖音账号发布题为《河南村支书暴躁喊话》的短视频,点赞量1.3万、评论量73、转发量3456。③2月1日,长葛市广播电视台抖音账号发布题为《不出门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进入高发期的理性诉求短视频,点赞量2.9万、评论量52、转发量9095。④2月4日,音乐库抖音账号发布题为《不出门在家躺着,是为能给社会做贡献》的音乐短视频,点赞量3.5万、评论量3518、转发量2.2万。⑤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官方媒体不同的层级(国家级、省级、市级)与用户之间互动效果不同,互动程度呈现递减趋势。在互动过程中,用户主要以信息转发功能为主,通过互联网人际传播使社会大众成为信息的再传播者——意见领袖来影响更多的普通受众。根据霍夫兰等人的说服性研究表明:“即时条件下,信源的可信度越高,说服效果越大;信源的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

    (三)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从传播效果层面分析,疫情期间抖音上话题“在家旅个游”被播放21亿次,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在短视频中,贴近民众生活的信息,比如疫情期间一些真实的个人故事就受到广大网友的喜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医师于昌平不幸被感染新冠病毒。他于隔离病房内通过每天的短视频记录疾病经历与康复过程,并通过快手发布视频内容。这样的视频内容,不仅使患者和医护人员距离更近,还在很大程度上普及了疾病的专业知识,消除了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同时,通过更多医患互动的细节传播正面信息,可以起到缓和医患关系的重要作用。疫情期间,央视频APP通过24小时不间断直播武汉两大定点医院建造过程,广大网友纷纷化身“云监工”,见证中国速度。央视原创微视频《母行千里儿担忧》以在一线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警察等“逆行者”子女的视角讲述感人故事,彰显“逆行者”“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情怀。这样的故事不仅温暖人心,对社会也有正面积极的影响。通过短视频新闻的多渠道、多层面传播,全国上下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众志诚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的配合下,中国在最大程度减少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同时,也缩短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各行业的影响周期,成为全世界抗击疫情的典范,塑造了中国的大国形象。

    二、短视频对突发事件新闻传播效果的负面影响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报道,对舆论的引导、受众的认知以及受众行为的改变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为疫情防控工作高效、有序开展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但是,由于互联网用户范围广、用户的受教育程度、认知程度以及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参差不齐,最终造成社会大众对新闻信息不同的反应状态,一些消极行为阻碍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进程。

    从心理学层面来说,面对铺天盖地的预防新冠病毒知识的普及,一些受众会产生恐惧心理,影响正常生活。从传播学层面来讲,严峻的疫情背景给了谣言传播者更加有利的大环境。谣言的内容只有是当下热门或者人们熟知的信息才可能带来传播效果和点击量。自媒体时代,有些未经筛查的信息随手转发就可以获得上百万的点击量。比如网传“双黄连可以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信息一经发布,药店双黄连销售一空。之所以造成如此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其背后原因主要是中国一大部分短视频用户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受众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其在接收该类信息后能否对其进行科学的解读。这则不实信息的背后反映出人們恐慌焦虑的心理和浅薄的知识储备。又比如短视频平台发布的“喝酒、抽烟可以杀新冠病毒”的消息,此消息一发出就得到网友疯传。虽然一些个体受众想为疫情防控做点事,但是由于缺乏对疫情的科学认知,造成谣言迅速传播,影响疫情防控工作效率。

    结语

    在5G时代的大背景之下,移动短视频客户端为突发事件的新闻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首先,传统媒体可以通过其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新闻内容的更新,实现突发事件中信息的即时更新和传播功能。其次,大数据后台算法可以快速计算出平台用户的喜好和需求,使官方媒体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即时发布新闻信息并实现精准推送,高效满足社会大众对突发事件的认知需求,积极地引导社会舆论,从而有利于政府工作的进行。再次,专业的新闻传播者利用短视频的传播特点,通过直观、具有冲击力的文字、图片、视频实施策略性的传播,通过新闻的二次编辑,快速抓住用户的注意力,与用户产生积极互动,实现意识和价值观的统一性,最后,基于群体传播中的群体感染和群体暗示机制,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快速转发,不仅增强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而且对媒体在突发事件中正确引导舆论、影响受众认知和行为以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但是,从用户的互动数据可以看出,在现如今的短视频情境中,用户倾向于通过国家级官方平台获取信息,与此对应的现状是,国家级媒体平台的用户关注度和互动程度与省、市级媒体平台形成了两极分化现象。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省、市级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短视频新闻的采集和制作水平还处于初级层面,不敢大胆创新,心理上还是依赖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不能适应融媒体时代下新闻信息采编的工作,新闻信息更新不及时,不了解用户需求,短视频新闻剪辑技术不娴熟,镜头语言无法与受众产生共鸣,诸多问题造成很多省市级媒体的短视频账号关注度极低、传播能力极弱。基于此,笔者建议,未来一到两年阶段,加强全国各级媒体新闻从业人员的短视频新闻采编能力是促进融媒体新闻快速发展的核心问题。媒体要最大程度地利用短视频新闻的优势进行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快速、有效地传播政府相关政策,为社会大众提供快速、真实、生动、客观的新闻资讯,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