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创新研究

    

    

    【摘要】 ?文章参考《2019年发展与信息获取报告》的研究成果,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三个方面,构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创新的可行框架,指出提升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效能的切入点是聚合多主体信息素养教育的比较优势,着力点是创建基于用户需求画像的阶梯式信息素养的教育内容,立足点是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人性化的信息素养教育手段。

    【关 ?键 ?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创新;《2019年发展与信息获取报告》

    【作者单位】高晓燕,三门峡行政学院。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7.029

    早在2009年初,国际图联便在“信息素养资源目录”数据库设计说明中明确指出:开放数字环境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不仅要夯实用户识别信息、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基础,还应增强用户对信息的交互、分享、整合、应用与再造技能[1]。2015年12月,国际图联学校图书馆组织发布《国际图联学校图书馆指南(第2版)》,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方法与内容做了进一步明确规范。近年来,我国图情学界高度重视国际图联所提出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新理念、新要求、新战略。文章从两个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即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核心内容和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方式方法。

    一、《2019年发展与信息获取报告》关于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要点解析

    自2017年起,国际图联与华盛顿大学技术与社会变化小组合作发布年度发展和信息获取报告,主要基于连接性、社会和文化规范、技能三個维度,全面评估世界各地公共信息组织在信息传递、信息获取与信息增值等方面取得的进展。2019年5月23日发布的《2019年发展与信息获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研究团队在探究“未来五年信息素养教育的合作伙伴”“哪些趋势和技术会驱动信息素养教育创新”“如何制定兼具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等问题的基础上所得出的最新的学术成果[2]。《报告》特别提到影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五大关键趋势:建立健全信息与通讯基础设施、营造积极的信息使用环境、提升用户全链条信息处理能力、创新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促进信息素养教育与高校教学科研深度融合。此外,《报告》围绕“数字素养与元素养教育”“促进真实的学习”“跟踪和评估证据”“拓展信息获取渠道”等十个专题进行案例研究,为读者全面地介绍了信息素养教育的先进做法。通过对五大关键趋势和十个专题的分析,可以提炼出《报告》关于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论述要点。

    第一,《报告》建议高校图书馆应与校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的利益相关者达成战略联合作,有效聚合优势信息素养教育资源,释放多主体协作服务红利。在第五章中,《报告》列举了三类可增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供给能力的实践策略:一是设置信息素养馆员岗位,专职负责,为用户的信息获取与信息发布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持,并辅助校内师生获取学术情报、学习数据分析工具,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用户科研成果;二是发挥校内学科专家的智囊优势,鼓励通过结构化研讨、经验分享、专题讲座等手段,补齐用户在教学科研中的信息素养短板;三是与学术数据服务商合作,提供兼具增值性与时效性的资源推荐服务,让用户既可多渠道便捷获取目标信息,又可在数据检索、科技查新的过程中进一步锤炼信息能力。

    第二,《报告》主张高校图书馆创建贯穿用户教学科研全流程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不仅与用户关切相适配,而且无缝对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在第三章中,《报告》深入论证了创新与用户科研进度、专业方向、学科类别相契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方面,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只有高度聚焦用户当前所面临的信息技术瓶颈,并覆盖用户教学科研的全周期,方能实现协同推进信息素养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由于用户在使用情景与知识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应基于差异化的用户画像来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内容。

    第三,《报告》多次强调,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在数据、平台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构建具有标准化类目、层次化分级与可视化推送等功能的信息素养教学辅助系统,并将其与翻转课堂、网络社群化教学、行动学习等互动式教学法相融合,确保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供需的平衡。如《报告》以格拉斯哥大学图书馆的“Remote and Bended Teaching”翻转课堂项目为例,提出了信息素养教育手段改造方案:借助LibGuides系统、元数据仓储、Tax-folk混合导航等新媒体技术,打造信息素养教学平台,并在自媒体公众号、移动图书馆等平台开辟信息素养教育专区,教学人员不仅可定制化、个性化地为用户讲授信息素养知识,还可在融合社交、媒体与移动等细分场景中与用户展开实时互动。

    二、基于《报告》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创新可行架构

    本研究以《报告》关于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论述要点为依据,构建由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三类模块组成的可行性框架。其中,教育主体模块的功能内涵是与校内二级学院、校内顶尖学者、校外机构进行常态化信息素养教育合作;教育内容模块的功能内涵是构建基于用户画像的层次化结构化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体系;教育手段模块的功能内涵是依托以LibGuides为代表的新媒体学科服务平台,对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进行嵌入式、交互性升级。在这三类模块的协同作用下,将大大增强用户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关注度、参与度与忠诚度。

    1.教育主体模块:多主体协同联动的跨域合作

    该模块是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边际产出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与校内外多主体构建协同共生式的合作机制,可有效降低信息素养教育的投入成本。该模块的关键构成单元为:与校内二级学院联合开发教育项目、聘请校内顶尖学者作为兼职馆员、与校外机构合力筑造实践平台。其中,与校内二级学院联合开发教育项目的功能在于与校内具有学科优势的院系、文献资源中心、信息技术部门形成信息素养教育分布式协作联盟,在充分发挥多主体信息素养教育特色优势的基础上促进联盟成员全流程参与信息素养的教育工作;聘请校内顶尖学者作为兼职馆员,面向全校遴选具有较强信息素养、数据素养、科研素养、版权素养与媒介素养的顶尖学者,使其配合馆员开展融入用户科研学习生活的信息素养教育。与校外机构合力筑造实践平台是推动用户信息素养能力实践性转化的有效方式,即基于学思结合、学做结合、学以致用原则联合校外数据商、创客机构,打造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基地,为用户创造沙盘模拟、校外实训等信息素养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