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王才林
【内容摘要】创新对于社会的发展显得比较重要,学生掌握了创新的能力,对于学习初中历史的知识很有帮助。在教学活动中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创新思维能力,为其之后的历史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一教育背景下,笔者以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活动为例,以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教学主题,围绕这一教学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初中历史 教学现状 教学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我国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的重要教学课题。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也是对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效初中历史课堂构建的重要基础。为在初中阶段历史学科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历史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新课改理念下展开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在本篇文章中,笔者从历史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参考了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历史实践探究,对我国当前初中阶段历史教学活动发展的教学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和论述,根据这些教学的现状,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希望能够在初中历史学课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当前阶段初中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阻碍因素
对于当前我国初中阶段历史教学活动的发展来讲,其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受到新课程改革相关先进教学理念的影响,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就总体发展态势而言,当前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仍然存在着一些教学阻碍因素,阻碍着初中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阻碍着初中阶段历史教学活动的健康发展。在下文中,笔者对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发展过程中的阻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和论述。
1.来自教育工作者教学思维的阻碍
初中阶段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来自历史教育工作者教学思维的阻碍。而我国初中阶段历史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思维是受我国传统历史教学观念的束缚。从我国教学活动发展的教育背景出发,一直以来,我们国家都十分崇尚应试教育体系,无论是从历史教学活动的教学理念出发还是从历史教学活动的教学体系、考核体系、评价体系出发,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影子。而在应试教育体系的长久且深刻的影响下,应试教育观念深入我国初中阶段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内心,这是短时间内无法快速摆脱的教学难题。而受这一应试教育理念的深入影响,我国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时,并未明确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维,没有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地位上。历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更加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的力量绝对掌控历史课堂的节奏。而这一教学习惯和这一教学思维,也使得历史教育工作者在历史教学活动中的定位有误,教育工作者并未站在历史教学的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上来展开历史活动,其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强化自身的存在感,弱化学生的存在感,从而使得自身转化为历史课堂的主人而非学生。这样的历史教学观念是落后的,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不能有效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潜力、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对我们国家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来自教育工作者教学方式的阻碍
来自我国初中阶段历史教育工作者历史教学方式的阻碍。受我国应试教育理念、应试教学体系以及应试考核评价体系的影响,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育工作者更加重视学生历史学习成绩的提升。而我国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的考核方式和考核体系是十分单一的,其是以笔试试卷的形式,来进行历史知识的考核。从这一考核方式出发,为有效提升学生的考核成绩,历史教育工作者会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历史重难点知识和必考点知识进行记忆和背诵。这种教学方式是属于机械性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方式的影响下,教育工作者并不关注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自我观点表达能力,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学生的历史记忆背诵能力。在机械性历史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和历史学习视野受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教育工作者不关注学生独特的历史见解和历史建议,更不关注学生的主动发言,这使得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僵硬,不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同时在缺乏有效沟通、表达和交流的历史课堂上,其学习氛围会变得僵硬、枯燥且乏味,这种负面的历史学习氛围和历史学习场景会影响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慢慢磨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更不用谈来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教学策略探究
1.注重历史教育工作者教学观念的转变
历史教学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历史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具备着很大程度上的關系。若历史教育工作者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甚至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设置成其教学活动的主要教学任务,那么其教学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都会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来服务,从而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若历史教育工作者并未意识到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价值和重要意义,那么其在教学活动中无法将历史教学活动和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进行有机链接,其会割裂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和历史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得初中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受阻。所以,要想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活动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必须要对我国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
初中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对新课改下我国相关的教学文件进行深刻的解读、对新课改下的先进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深度挖掘,在此基础下,教育工作者要明确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新时代下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人才培养要求实现的价值。从而,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创新思维培养观念,正确地看待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历史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并且教育工作者还要以初中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初中阶段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来对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教学活动进行有机的设计,引导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为初中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服务。
2.注重历史学习课堂氛围的营造
初中阶段学生历史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初中生历史学习氛围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如果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的氛围是枯燥僵硬、老师一言堂、学生机器人的,那么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活动中也只能充当学习的机器人,对初中阶段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内容进行机械式的记忆和背诵、对初中阶段历史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内容进行复制,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没有任何自己自主性的见解,这样呆滞僵硬的教学氛围无法促进学生自我思维的觉醒,更无法促进学生历史创新思维的培养。但初中阶段的学生若是居于平等尊重、开放包容的历史学习氛围,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鼓励,那么其会在课堂上自在的发表自身自主性的历史见解,促进自身自主意识的觉醒,并且在与教育工作者、与同学良性的竞争和交流过程中,来促进自身创新思维的激发。所以,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创新教学方式,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能够融入这个历史学习当中。
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历史工作者要注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转变学生对传统中刻板严肃的教师形象认知,引导学生对老师的情感由害怕转为尊重;老师在历史教学活动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教学鼓励和教学知识,鼓励学生开口表达自身的历史见解、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历史活动的创新创造。
3.注重教育工作者历史学习方式的革新
历史教育工作者在历史教学活动中还要关注自身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机械灌输式的历史教学活动已无法满足当前新时代下学生的新型历史学习需求。传统机械性的历史学习方式的学习聚焦点并不在学生身上,也未明确学生的学习价值和学习地位。如果不对这一教学方式进行革新,那么会对我国初中阶段历史学生的健康学习和健康成长带来阻碍。教育工作者要我積极地将传统机械性的历史教学方式转变为探究式的历史教学方式。在历史教学活动中,从历史教学活动的掌控者退居到历史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监督者的教学角色上,弱化自己在历史课堂上的存在感,将历史教学课堂的学习主权完全的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身的能力,对历史知识有自己的独到认识与理解,自主的去探究和分析相关的历史知识;同时,我国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工作者还需对历史教学活动进行有机设计,其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精心设疑,来启发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为学生历史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4.注重在实践性历史活动中有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生历史创新思维的培养还离不开实践性历史活动的参与。如果只是将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局限于历史教学的理论知识上,那么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很难有所进步、有所突破,这样实际上不符合教学的情况。所以,在当前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历史教育工作者也要关注历史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相关历史实践活动的有机开展,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的创造性发展,能够合理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去解决学生在现实之中所面临的问题,使得历史知识与现实能够更加完美融合,也使得自身对所学习到的历史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感悟;在历史实践活动当中,历史教育工作者不要为学生设框,需要引导学生勇敢的打破思维的框线,具备权威挑战的精神,针对同一历史活动,勇敢的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不同的建议,辩证且客观地看待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对历史活动永远有自身的看法和自身的分析。
结语
以上就是笔者对初中阶段历史教学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建议。在笔者看来,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已经是初中阶段历史教学活动中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工作者要以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目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整合和设计,促进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康学习。
【参考文献】
[1]嵇华连.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策略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5):38-39.
[2]于涛.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4).
[3]彭燕.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课堂中的应用——以于都二中历史教学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7):101.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马集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