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关起来的小动物

    我园有一块饲养园地,饲养着鸡、兔子、羊、孔雀等小动物。除了有一名保安负责日常清洁、喂养工作外,我们也会让孩子们担负一部分照料任务,比如,由某个班的孩子负责某种小动物的午间喂养等。散步时,教师经常会带孩子们到饲养园地去看望小动物,有时也会围绕孩子们感到好奇的问题生成一些探究活动。比如,孔雀刚来我园时,孩子们就探究过孔雀爱吃什么食物;又如,有一次兔子打洞跑了出来,引发了孩子们对兔子打洞行为的探究。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提到了一件事。一天中午,她带着孩子们散步路过饲养园地,正好是小羊要回羊圈的时候。小羊平时是被关在羊圈里的,但保安每天中午会打开羊圈的门让小羊在羊圈门口的一小片草地上遛一会儿。这一天,孩子们看到,当保安把正在树下吃草的小羊赶回羊圈时,小羊奋力地挣扎着,似乎很不愿意回去,保安使劲地拉住绑绳才将小羊拉回羊圈。一个女孩看了说:“为什么要把小羊关起来,就让它再玩一会儿不行吗?小羊太可怜了。”几个男孩看到这個场景说:“太搞笑了,小羊被保安叔叔拖回去了。”这位教师描述的场景让我联想起带孩子们去观察小动物时孩子们时常会说的话:“老师,孔雀怎么老被关在笼子里?不能让孔雀出来走走吗?”“能不能让小羊出来和我们玩一玩?”“小兔子在用头拱着笼子,它好像很想出来!”……

    这位教师提到的情况引发了热议。孩子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也愿意和小动物亲近。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说,饲养活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心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所以,很多幼儿园都在园所里辟出一定场地开展饲养活动。但与此同时,幼儿园在开展饲养活动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一方面,大部分幼儿园并不具备饲养条件,也难以给动物专业的照料,有时甚至会因照料不当而引发动物生病、死亡。我园在饲养过程中就出现过动物在寒暑假因为缺乏妥善照料而死亡的情况。另一方面,如何让孩子与小动物和谐相处,也是困扰我们的难题。从教育的角度来思考,饲养活动本身就是为了让孩子感受人与动物的平等,从而培养孩子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而实际上,我们给小动物的“家”对它们来说却是限制自由的“牢笼”。这是不是与我们开展饲养活动的初衷背道而驰?从健康管理的角度,为了保障安全和卫生,我们似乎不得不采取圈养的方式,限制这些动物的自由。另外,孩子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决定了孩子更多是从自己的角度来想问题的,因而孩子在和小动物接触时不经意间也会对小动物造成伤害。所以从生命关怀的角度考虑,我们对于让孩子与小动物接触也很谨慎。这让我们陷入了两难境地。我们一边让孩子们和动物做朋友,一边却把动物“囚禁”起来,阻止孩子们和动物亲密接触。面对孩子们因同情动物而发出的还它们自由的祈求,我们如何回应,又如何自圆其说?不过,也有同事劝大家收起“玻璃心”,我园不少孩子家里也圈养着家禽家畜,但并不见得孩子就因此不尊重生命了。

    研讨到这里,我想起之前和班里孩子一起开展的一个活动。孩子们因为发现幼儿园的大树生病了,长了虫,想到让小鸟来给大树治病。于是,他们想出了许多吸引小鸟的好办法,比如,利用废旧材料搭建鸟窝,准备了小鸟爱吃的食物定期投放在鸟窝里,播放动听的鸟叫声吸引小鸟来寻找“同伴”……有一天,他们发现鸟窝中的食物变少了,兴奋不已,觉得小鸟真的来过了。这个活动不也能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唤起孩子亲近自然的意识吗?那么这样的活动可以代替饲养活动吗?另外,可不可以就在自己班里饲养小乌龟之类比较容易管理的小动物?这样既便于孩子持续观察,也自然渗透了生命教育。可是,也有同事提出,乌龟在生活中太常见了,况且乌龟的生长变化不明显,和孩子的互动也少,显然不如养羊、孔雀这样的动物有趣,可探究的空间也大。那么幼儿园的饲养活动到底该如何开展呢?

    您对以上的问题是怎么看的?如果是您,会如何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