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视角下的工匠精神
闫丽
【摘 要】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弘扬工匠精神刻不容缓。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工匠精神的内涵。本文从注重品质,注重细节,精益求精;传承经典,又加以创新;无私奉献,不求名利等方面高度而又全面地概括了工匠精神。二、弘扬工匠精神的原因。以时间为维度,从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方面阐述弘扬工匠精神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三、弘扬工匠精神,发展特色教育。从时代的需要、教育的需要和培养人才的需要三个方面论述发展特色教育必须结合工匠精神,体现时代特点。
【关键词】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教育發展;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1-0082-02
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弘扬工匠精神刻不容缓。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对改进干部作风提出了要求并指出,“要倡导精细化的工作态度,掌握情况要细,分析问题要细,制定方案要细,配套措施要细,工作落实要细。领导干部对待工作也要有‘工匠精神,善于在精细中出彩。”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2017年要全面提升质量水平。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如今, 工匠精神已成为时代的呼声和追求的目标,因此,教育的发展尤其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一、 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品质,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关注每一个环节,力求尽善尽美,不断锤炼,反复推敲,力争上游。
(二)传承经典,又加以创新。循规蹈矩按规矩流程办事,不投机取巧,不偷工减料,同时又与时俱进,保持产品和服务的时代性。
(三)敬业爱岗,勇攀高峰。工匠精神的本质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或服务,这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恰恰是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是匠人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体现,是对本职工作的专注、坚持和热爱。
(四)无私奉献,不求名利。任何事业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无私奉献,古往今来,人的价值都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无私奉献正是工匠精神的本质体现。
(五)一丝不苟,求真唯美,匠心独具。工匠精神,从古至今,在劳动者的血脉里,从未缺席。
工匠精神代表一种情怀、一种执著、一份坚守、一份责任。不仅企业需要工匠精神,领导干部需要工匠精神,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学生的成长同样需要工匠精神。
二、 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过去,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引领一个时代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古代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举世皆知。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漆器等产品也曾是世界各国争相购买的“高端产品”,这些“高端产品”甚至是古中国的象征,古代的“中国制造”远近闻名。有精密的探测仪,可预知地震;有高超的纺织工艺,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蝉衣仅重49克;还有玉石雕刻技术,故宫里那些美轮美奂的绝世工艺,无不彰显着大国工匠的风范;都江堰,赵州桥等等都凝结着工匠精神。
现在,我们有走在世界前列的航空航天工业,有世界第一的超级计算机,掌握了世界顶端的深潜技术,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都少不了工匠精神。正是成千上万个工匠的精益求精、无私奉献、呕心沥血,才使得一部分中国品牌在全球叫响,才成就了今天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工匠还不够多,工匠精神还不够强,我国还不是制造业强国,许多产品还处于中低端水平。有人称我们为“世界加工厂”。长久以来,我们致力于跨越式发展,忙着赶超,一直在模仿。而当我们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时,却又忽略了传承经典的重要性,我们扬弃的恰恰是我们应该坚守的。创新不是反传统,创新是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特点,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成长之路崎岖又坎坷。今天我们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中国如若再度引领世界,必须深化改革,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据报道,截止2012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 146家,为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研究者发现这些超过百年的企业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这期间,迫切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联想、海尔、格力、华为等中国企业已走向世界,并得到国际社会认可,这些成就的取得,同样是现代中国人专注细致、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的体现。中国曾有2000多年的工匠精神传承史,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工匠精神没有在近代得到全面的传承。如今,我们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让“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让工匠精神为中国的腾飞插上翅膀!
三、弘扬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工匠精神倡导的执着、专注、精雕细琢、细致入微、注重品质,又不墨守成规、不千篇一律,恰恰是教育所需要传承和秉持的。
(一)时代的特点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中国的改革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政治上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经济上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文化上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军事上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们已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我们先后承办了奥运会、世博会以及其他全球性区域性的国际活动和赛事。一方面,我们在谋求创新发展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我们在思索追本溯源重回大国巅峰的传统经典。工匠精神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时期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不早亦不晚,恰到好处地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吻合,恰到好处地与“一带一路”一致,与雄安新区建设并行。历史从来没有假设,时代的发展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工匠精神的传承需要新时代的引领。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传承工匠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国家的大力倡导,社会的全力宣传,更主要的是各行各业的兢兢业业身体力行。
(二)教育的发展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是精神的生长和充盈。各国之间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已倡导了快二十年,期间有成功有失败,有经验有教训。虽然我们的高等教育落后于西方,但基础教育却遥遥领先。有人说这是弊端,有人说这是优势,弊端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优势是我们的基础教育成绩在国际比赛中遥遥领先。这与工匠精神的传承是分不开的。中国的教育历来重视师徒传承,不仅要心到手到更要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卓越,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弘扬工匠精神,促进教育发展、培养更多更专的人才刻不容缓。
陶行知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可见,教育是一门慢艺术,需要精心培育,细心呵护,在等待中慢慢成长,这与工匠精神的细致入微,注重品质,无私奉献恰恰吻合。弘扬工匠精神既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動力,也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地区和学校都开展了多种实验和创新,如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谐教育等等,都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我们也要不断学习借鉴,并在实践中加以创新和完善,使之成为我们自己的办学特色。
(三)人才的培养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正因此我们的世界才绚烂多姿。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教育的宗旨就应该是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促进每一个人的发展,实现马克思所说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很难做到这一点,在大班额授课的情况下,我们更难做到这一点。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展特色教育,道阻且长。然而,初中是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最初阶段,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时培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找准自身优势,扬长避短。作为校长,必须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树立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生是实实在在的个体,应尊重他们的个性、潜能和发展。陈学飞曾提出“多样化人才培养是社会需求作用于教育的必然结果,其核心是素质教育,表现形式是因材施教,关键任务是模式创新。”[1]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就应该使素质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方面。
我们不仅要培养个性化的学生,更要培养高素质的教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是学校不断发展的内动力。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主体,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办好教育的关键所在。作为校长,要把发现、引进、培养高素质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任务,汇聚高水平的优秀教师,培养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让教师真正从思想发生转变。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和科研上发生转变。所有这些转变都离不开大国工匠精神的引领。
我们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总之一句话,“玉不琢,不成器”,我们不仅需要用工匠精神磨砺党性,用工匠精神坚定理想,用工匠精神强化担当,更需要用工匠精神推动学校发展、引领时代发展。
参考文献:
[1]楚江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中小学校长读本[R].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集团,2010.
[2]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福 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