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寄宿制高中生常见心理困扰及教育对策

    郁东飞 符小斌

    【摘要】高中生的重要发展任务之一是顺利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调查发现,全寄宿制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包括自我同一性统合危机、学习适应障碍及人际关系不和谐等。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加强班主任培训、家校携手等途径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扰,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全寄宿制;高中生;心理困扰;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8-0013-03

    【作者简介】1.郁东飞,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江苏启东,226200)教师,高级教师;2.符小斌,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南通,226019)兼职心理教研员,高级教师。

一、全寄宿制高中生常见心理困扰

    (一)自我同一性危机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这一阶段面临的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他们期待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生活,例如,学习累了可以听听音乐,玩一会儿手机,烦恼时可以及时和朋友、家人沟通。但全寄宿制学校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严禁学生将手机等电子设备带进校园,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用有限的公用电话和家人、朋友联系。学生的自我期待与学校要求产生冲突,容易产生心理困扰。另外,大部分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是班级里的佼佼者,当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考试失利时,难免会感到紧张、焦虑,对自我产生怀疑甚至否定。

    (二)学习适应障碍

    高中生的发展任务之一是顺利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与初中相比,高中阶段所学知识的容量和难度明显增加,教师讲授新知识所用的时间相对较多,课堂上留给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的时间较少。全寄宿制高中生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熄灯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由学校统一安排,这对于一部分存在偏科现象的学生而言,缺少可自主安排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他们的适应难度。

    还有一部分学生习惯于打疲劳战,延长学习时间是他们取胜的法宝之一,进入全寄宿制学校后明显感觉学习时间不够。这些原因导致学生学习不适应,造成学习成绩下降,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一系列负面情绪。

    (三)人际关系不和谐

    1.师生关系。

    进入高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不再轻信教师、家长以及书本上“权威”的意见。全寄宿制学校管理更多强调学生要服从统一管理,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要求。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给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的机会,或者对学生提出的疑问不能及时回应。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很容易对教师的教育管理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

    2.同学关系。

    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发现,宿舍同学间的矛盾大部分是由一些小事引起的,如晚上洗漱时人多时间短、睡觉时有人打呼、私人物品被挪用等。这些生活琐事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同学关系紧张,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全寄宿制高中生常见心理困扰的教育对策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心理知识和技能,对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进行积极、正向影响。从2018年开始,我校每两周安排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针对全寄宿制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适应障碍、自我认识偏差、人际关系紧张等共性问题,以校内招募的方式,选取具有相似心理困扰并积极要求改变的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通过心理适应、认识自我专题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点,不回避自身发展的短处,增强自信。有关情绪管理的专题讨论让学生了解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学会接纳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学习用情绪ABC理论来管理自己的情绪。焦虑是高中生最常见的负性情绪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焦虑有利于学生及时进入高效的备战状态,但过度焦虑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专题学习指导学生通过激发合理的學习动机、调整对成绩的归因方式来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逐渐降低焦虑程度;教会学生,考试过程中如果出现“舌尖现象”,可以采用“腹式呼吸法”进行放松。此外,还让学生了解,唱歌、听音乐、适度地进行有氧运动等都是宣泄负性情绪的有效方法。

    (二)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我校于2015年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每年定期开展以下工作:(1)完善学生的健康档案。传统的健康档案一般只关注学生生理上的健康状况,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情况。我校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对学生的健康档案进行了完善,在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试和评估,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2)组建阳光心理社团。每班推选两名“阳光使者”兼任班级心理委员,心理健康教师定期进行培训,让他们有能力对班级同学的心理问题提前防范、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及时疏导。每班设置一个“阳光信箱”,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心理困扰以书面的形式向教师求助,心理健康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化解问题,走出困境。逐步建立辐射到每个班级的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体系和成长指导体系,优化、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3)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剧表演、心理征文、心理演讲比赛等,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所学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全寄宿制学校,教师是学生寄宿生活的指导员、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心理健康的守护者。为了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定期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丰富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技能。

    (三)培训班主任成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重要他人”

    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是学生生命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学校组建班主任心理成长小组,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每一位班主任都有能力做到耐心倾听,全然接纳学生的情绪和想法,使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支持,从而建立自信,获得安全感。

    (四)家校携手为学生心理健康护航

    我校一贯重视家长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资深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学专家做讲座,及时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引导家长正确地看待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积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学校还充分利用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等线上渠道,向家长传递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鼓励家长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和孩子充分沟通,耐心倾听孩子成长中的烦恼,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求家长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情况,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鹏.高一新生学校适应现状调查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5):63-66.

    [2]解宝.寄宿制高中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