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带写,激发能动学习
毛紫珺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身、心、脑的全面参与和思考,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每位一线教师的不懈追求。
那应如何在寫作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能动学习能力?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的尝试。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周飞认为,良好的学习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创设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包括教室内和周边物品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首先应尽量创设出温馨明亮的周边环境,上课期间应该将窗帘全部拉起,也可以在教室内适当布置些绿植和字画;其次就是每节课学习内容的选择,除了要准确恰当外,教师在准备写作课时还应考虑课堂的趣味性、文字的优美性、图片的诗意性,先从感官和气氛上带动起学生的兴趣,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出一种舒心动心的课堂环境,让他们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中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王君给她的每节作文课都起了个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题目:《“豆芽菜作文”如何升格成“白杨树作文”》《死法、爱法、活法、写法——向学写作文》《和“林来疯”一起疯——“林书豪现象”新闻课》等等。王君老师善于抓住学生们关注的体育明星、电影、新闻作为作文教学的内容,在作文课的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们的眼球。
心理环境则倾向于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上对话的环境。我认为,要想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教师应该创设出一种民主协作的教学环境。民主基于尊重和理解,教师应试着去理解学生的心态和处境,这样即使是错误的答案教师也能欣然接受而非暴跳如雷。当教师理解了学生的错误,那师生之间则会达到更好的平等,也有利于发掘出错误答案背后可能存在的闪光点。即使是一篇病句连篇的作文,教师也能发现其可能在构思、素材、情感等方面的优点,在给予学生成就感的同时指出了他的问题,让他不仅得到精神满足的快感,还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了追求更高的精神满足,他就会努力克服困难、改正问题,这也是一种挑战自我的乐趣,在这种乐趣中学生会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写作训练中。黄厚江老师的课堂从来都是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处处有惊喜的原因就在于黄老师完全是根据学生的回答和反应决定下一个教学问题,即使是意料不到甚至错误的答案,黄老师也能欣然面对,顷刻之间决定下一步的教学,师生之间相得益彰,彼此共融,最终呈现出来的课堂氛围是轻松愉快的。
二、创设指向生命的写作训练和评价
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到柏拉图提出的尊重学生自身特征,根据潜质培养人才;从蔡元培所提倡的“教育者,与其守其法,毋宁尚自然;与其划一,毋宁展个性”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的主张尊重儿童天性,适应自然……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理念都关注学生本身,注重从自然生命的角度顺应学生天性发展,将生活融入教育。教学应是面向生命的,而不仅仅指向知识。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生命体验,上课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阶段,课堂、教学应被当成教师和学生的一个重要的生命历程,要内化到生命发展当中,把它当成个人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是生命发展的重要有机构成。
写作这一活动本就是一种生命体悟的真实表达,真正好的作文是发自内心的有感而发,是对生活的体悟观察。为了在写作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教师必须创设指向生命的写作训练和评价,尽量想学生之所想,这样布置下去的作文题目也不会让学生无从下手。当能走进学生的生命,教师的写作教学方式就不会拘泥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了,比如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让写作水平最高的学生真实再现他写作的全过程;教师还可以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观察真实的世间百态、万物风情。在生命教学指导下的教师也会探索出更多的作文评价标准和方式。本学期我班第一次大作文以“不能改变的____”为题,其中有位女生的作文文辞细腻、意境优美,素材选得也很不错,但其中较大的一个问题是“不能改变”完全没有突出,全文基本没有点题的句子。我将这位女生叫到身边,点出她这篇作文的问题,并在给出建议后要求她重新写一篇。几天后交上来的新作文让人眼前一亮:四次点题突出主旨,意境典雅,素材新颖,完全符合一类作文的标准。评讲本次大作的时候,我就将这位女生的前后两篇文章都在全班学生面前朗读了下一方面,同样犯跑题问题的学生可以学到修改的方法;另一方面,我看到了这名女生脸上洋溢着的开心满足的笑容。我相信,这个笑容会鼓励她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另一方面,这种创设还应指向教师自己的生命。鲍里奇教授在他的《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指出:有效教学所具备的共同特点,其中有一点就是其个性、态度和经验。教师是课堂中很重要且珍贵的一个生命体,学生乐意看见一个有自己鲜明个性和独特态度的老师。所以在写作教学课中,教师完全可以从自身对世界的认识出发来引导学生,学生们更喜闻乐贝于教师自己的人生故事,这对他们来说也是课堂的一种趣味。例如,在一次题为《一路繁花开》的写作课中,我的导入设计是读一篇我自己写的下水作文,让学生打分评价并给出修改建议。班级学生听到我要读自己写的文章和故事的时候,他们的精神都为之一振,眼睛里面“看热闹”的神色一下子明显了起来,听得非常认真,大部分学生也都听出我的这篇作文缺少关于“繁花”的景色描写,于是这节课就顺理成章地进入关于记叙文中加入景色的训练环节。相比于我之前的作文课,开头教师的下水作文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所以整节课学生的情绪更为饱满。
三、读写结合
语言学习归根结底就是两方面的学习:一方面是通过读来丰富提升内心的内化过程,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写来抒发情绪,提高表达能力的外化过程。所以,阅读和写作是语言类学科教学最重要的两个部分,目前的阅读教学方式主要是先分析教材中课文的各种手法、技巧与思想,之后课外阅读的欣赏,最后通过“读文章回答问题”的方式反馈学习成果;写作教学主要是“给主题——写文章——批文章——评文章”这样的一种模式。
阅读和写作相比,学生对阅读的兴致更高,除了不用动笔和较少地动脑外,还因为文章中的故事、语言、情感会勾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将写作训练融入到平时的阅读训练之中。比如鲁迅的《社戏》是一篇很经典的文章,让学生写出如此灵动的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这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美文,他们都沉浸在鲁迅的孩提趣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品读完文章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儿时的趣事,并模仿用词写一写自己的故事。
本学期我班第二次大作的题目是《行走在春天里》,文体要求是记叙文,但很多学生写成了写景散文,普遍原因是这个标题不知道如何写记叙文。我回答他们,七年级上学期所学的莫怀戚的《散步》就是一篇完美的范文。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篇模仿《散步》的习作,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我,我的父亲,母亲漫步在金鸡湖跑道上。我本不愿出来的,班级流感厉害,无奈身体不好,一直发烧,走得远了一点就觉得很累。父亲说,正因如此,才应该多出来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多锻炼身体。我点点头。”且不说如此高相似度的模仿是否恰当,至少相比之前不会写这一标题的记叙文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而且有了《散步》这一范文为抓手,学生明显更容易找到写该标题记叙文的恰当材料和方法。相信他们在模仿的时候心里也在窃喜,听读这篇文章的学生也会感到很有新意很有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在教学中,教师有义务和责任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包括在写作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