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背诵方法的思考

    沙得秀

    摘 ?要:背诵不仅能使学生精确又牢固地掌握一些重要知识,还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语文教学中背诵课文的方法有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掌握背诵课文的方法,有助于学生背诵,加深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背诵方法;教学思考

    背诵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熟读成文、博闻强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受到重视,但是却往往将背诵误解为死记硬背,忽略了背诵是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重视背诵的作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使学生在通过背诵积累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锻炼记忆能力。然而,同样是背诵,有的学生事半功倍,有的学生却事倍功半。这主要是由于背诵方法的不同。笔者一直在教学中努力探索,总结出了以下四种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背诵方法。

    一、分段式背诵法

    将一大段或一整篇文章化大为小、化整为零,各个突破、逐步积累,直到背完为止。一整篇课文的背诵对有些学生来说非常困难,好不容易背会了又轻而易举忘记了。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认真分析课文的段落大意,了解课文的线索和作者的思路,以及人物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将事情发展的顺序、生活的邏辑和事情的前因后果贯穿起来,这样层次清楚、熟读之后分段背诵就容易多了。例如,在背诵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先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将课文分为盼春、画春、赞春三个部分,然后掐头去尾来背诵。再根据作者的具体描写,可以将画春这一部分分成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来一一背诵,先易后难、各个击破、逐步积累,直到背完为止。

    二、抄读式背诵法

    抄读式背诵法是眼、口、手、心并用的背诵方法。俗话说,笔抄一遍,胜读十遍。抄读式背诵法可以让学生在背诵时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即抄一抄、读一读,边抄边读、边读边抄。当眼熟、口熟、手熟、心熟了,课文也就容易背出。抄读式背诵法使学生对所背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使学生集中精力,增强记忆。徐特立先生主张,不动笔墨不读书。他倡导过读书“三不如”的方法:即买书不如借书,读书不如抄书,全抄不如摘抄。元末明初的大学士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就指出了抄读法的好处。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读书时也有抄读的习惯。由此可见,抄读式背诵法是学生背诵课文必不可少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对学生脑神经的刺激,提升大脑的记忆力,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储存资料,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理解式背诵法

    理解背诵是在积极思考、达到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一种方法。由于理解是记忆的前提,所以理解是最基本、最有效的背诵方法。在背诵古诗时,想要记住一首诗,就要先弄懂诗中每一句的含义。在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反复读几遍,印象就深刻了。例如,在背诵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首诗时,先要理解诗的大意: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然后进一步理解此诗前两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尾两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在由浅入深,由诗意到感情,在层层深入的基础上背诵,不但记得快,而且记忆犹新。否则,对诗意一知半解或层次不清,记忆就慢,即使暂时记住了,也会很快又忘掉。

    四、接力式背诵法

    在背诵古诗文时,用接力竞赛的形式,三人或四人一组,你说上句,我接下句,并不断轮换学生之间的背句次序,循环往复。这种方法不但趣味性强,而且参与面广,既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又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例如,有一次上课,笔者让一名学生背诵诸葛亮的《诫子书》,他站起来低着头,满脸通红,紧张地说出“不会背”三个字。当时笔者有些失望,但转念一想,责备只能使他的自尊更受伤害,于是笔者面带微笑,和蔼地说:你没有背怎么知道不会背?试一试,也许你能行。他的回答还是:不会背。笔者继续说:那你能背其中的几句吗?他回答:老师,我真的不行。此时笔者想了想,对他说:那老师背上句,你来背下句,可以吗?这时他怯怯地说:我试试。笔者背了上句,他一字不差地接上了下句,笔者接着又背了另外一句,他又准确无误地背出了下一句。再看此时的他,两眼炯炯有神,满脸都是自信,与刚才判若两人。受他的启发,在古诗文教学中笔者经常采用接力式背诵法,结果发现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督促,提高古诗文默写的准确率,一箭双雕。

    总之,语文教学中背诵的方法多种多样。采用哪种方法没有规定,只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最佳背诵方法,这样背诵课文就不再是学生的一种负担,相反他们会在背诵课文的漫漫长路上越走越起劲,常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惊喜。

    参考文献:

    [1]刘美婷. 浅谈初中语文课文背诵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学习(下),2014(5).

    [2]范学云. 浅谈中学语文的背诵方法[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6).

    [3]丁玲. 浅谈初中语文背诵的必要性[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