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张荣荣+白宇+李德丽

    【摘 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业成为了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动力,高等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又增加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创业教育。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不断发展,起步至今取得了很显著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拟从高校现阶段创业教育的考察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探索更加有效的对策和方法。

    【關键词】高等院校;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2-0062-0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创业,成为我们时代的潮流,创业教育也成为了高等院校主要的培养任务之一。高等院校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的综合人才,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是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促进经济创新发展、人才高效配置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们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上取得了很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良好的发展的路径和氛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分地助力。但是,总体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考察、探索和改革,不断完善高等教育中的创业教育,为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目标提供有效的方法与路径。

    一、创业教育与高校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研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时提出来的一个全新的教育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这样定义的:“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概括来说,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

    高校创业教育就是以高等教育为背景,以结合专业教育为前提,通过课堂理论传授与课外实践锻炼相结合的途径,增强在校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理论水平、技能和综合能力,使在校大学生具备创业所需的综合素质,以带动大学生就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未来社会进步的综合教育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将创业教育提高到与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二、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国家高度重视,高校不断推进,师生积极参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推动毕业生就业、创新意识培养、经济创造性发展等发面有效地发挥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功能,促进了多方面的发展。但是总结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中创业教育学科基础较弱,师资力量欠缺专业化。作为新兴的教育学科之一,很多高校并没有把创业教育看成是高等教育的主流教育内容,学科并不独立。对创新、创造和创业的理论,研究内容等介绍颇少,甚至有些高校没有开设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还停留在就业指导层面和参加创业大赛的方式上,没有真正设计系统专业的创业教育体系。因此,在教育理念、师资力量、知识转化上还有些偏离。

    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类型还较单一,主要还是高校毕业的毕业生直接进高校任教,缺少一定的创业教育模式所需要的专业师资。受高校对教师科研教学的要求,教师更多的精力投入于提升学历、发表论文等等,知识与实践结合的比较有限。受到高校师资学历等的要求,真正有创业经验的人才,无法到高校任教。

    第二,创业教育认识不深入,创业意识淡薄。对于高校来说,很多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够理性化和深入化。随着我国对创业教育的不断推广,各级各类高校相继开展了创业教育,但对其教育理念、实践推广等的认识还不够前沿和深入。很多高校也直接把创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了,只把其作为一种知识经验的学习传承,而缺少一定的创造能力培养和创业实践的训练。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很多人还很侧重于在校期间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创业教育。甚至很多学生认为这是少数具有创新能力和商业意识的人的选择,大部分学生还是难以涉足的。甚至很多学生对就业、创业、创新、创业教育等的涵义的认识比较模糊,也不够重视。

    第三,高校创业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比较固化、单一,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可以说是比较高的,不仅要求要奠定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还要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目前在高校的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上,单一化的教学方式无法达到这个目标。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还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是比较封闭的教学模式,或者仍还停留在教师主体的讲授上,形式比较单一化,实践性不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开展比较有限,很多还仅限于一些创新创业的活动比赛,没有把实践环节完全贯穿于创业教育的过程。有一些学校也比较欠缺在创业教育中融合有经验的成功创业者的经验交流,欠缺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方法。

    三、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策略

    经过探索和发展,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经获得了进一步的成效,为创新型、全面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但我们也认识到,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和探索的阶段,还需要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各方面,以实现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一,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业教育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应该在教育中改变原有的把创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和培养精英企业家的观念,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此外,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虽在创业教育目标上相近,但其教育内容和方式是可以有所差异的。研究型大学的高水平知识资源应该成为创业教育的优势动力。“创业教育不是临时添加在高校身上的政治任务,也不是高校面对大学生就业压力作出的一次无奈的被动选择,而是高校基于时代发展需要与学生个人发展需要进行的一次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的转变”。[1]

    创业教育是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教育支持的,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启迪他们的创业意识,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技能,以促进其在走向工作岗位后的持续发展和开拓性进步。创业教育可以作为高校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模式,旨在培养大多数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不简单的以创业投资、企业家校友的标准来衡量创业教育的效果。财富化并不是创业教育的目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是其教育的目标。

    第二,完善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既注重理论的更新与学习,也兼顾实践能力和创业视野的培养。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正规课程体系之中的同时,构建适应学校发展定位的特色创业教育课程。根据学校自身特色与发展要求开发创业教育课程。

    突破传统课堂教师单一讲授的模式,翻转课堂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可以增加小组讨论、经典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行为项目等方法,丰富课堂的教学。此外,在实践上,除了鼓励学生参加创业比赛外,可以增加学生与创业成功校友的交流,举办一些创业夏令营活动等方式增加学生实践的体验,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业教育同时也需要专业教育的支撑,因此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也很重要。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注重专业教育与其的融合,以专业教育为依托,能够更好地提升创业思维和能力。

    第三,培养专业化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创业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力量的完成。因此,高校需要培养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注重培养现有教师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理念,促进教师队伍更加关注创业,更加深刻理解创业教育。高校除了传统的学院型教师队伍外,还需要聘请有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的企业型、社会型师资力量,在创业教育的实践力上丰富师资力量。增加创业教育教师的学习、培训和考察活动,拓展知识视野,增强创新能力,培养创业教学方法。

    第四,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环境和创业教育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教育氛围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沃土。因此,营造和谐自由的校园环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高校在学生的管理机制上可以融合创新思维,探索纪律性与活跃性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创业空间。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为学生营造一种创造性的氛为,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可以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广泛的校内宣传,使学生接受、了解创业,自觉接受创业教育,积极参加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

    第五,加强创业教育的硬件投入。高校在创业教育中,资金的投入是基本的条件保证。以合理的投入支持创业教育和一系列活动,是更好的开展教育环境的硬件支持。此外,高校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创立教育管理机构、创业教育实验室或创业教育平台等。有的高校就以学校学科特色为平台,鼓励学生以此创业,甚至实现校企合作,互助发展。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和创业的经验,同时企业也获得了人才、新技术的支持,实现共赢。可以利用发达的互联网资源,建立信息、經验交流的平台,互相沟通,互相学习,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兆信,王志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研究 [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