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建立幼年牦牛四季营养平衡的研究

    李宝森 骆正杰 赵寿保

    

    

    

    摘要:为使高海拔地区幼年牦牛四季营养达到平衡,避免冷季体重出现负增长对后期生长发育造成的影响,以青海省大通种牛场的60头幼年牦牛为研究对象,通过补饲牦牛体重在四季保持持续增长。体高和体斜长在冷季增长不显著,补饲组胸围增长明显高于不补饲组。通过每个阶段的体况评分,补饲组牦牛体况明显高于不补饲组。

    关键词:高海拔;幼年牦牛;四季营养;平衡

    中图分类号:S823.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8)03-0014-02

    牦牛是牛属动物中惟一能适应高寒环境而延续至今的牛种,主要分布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牦牛生活在3 000 m以上的高山草原[1,2]。据测定,经过一个枯草期牦牛掉膘幅度在10%~30%,死亡率在5%~10%,损失率在30%左右[3]。尤其是对幼年牦牛更为严重,所以牦牛的四季营养极度不平衡,致使幼年牦牛生长发育受阻,影响到成年后的体重和体尺的增长,长此以往还会造成牦牛品种退化。因此,本试验旨在通过补饲防止幼年牦牛冷季体重下降,达到四季营养平衡的目的。

    1 试验地概况

    青海省大通种牛场位于北纬37°11′-37°32′,东经100°52′-101°26′。地处祁连山东端,北靠达坂山,西接海晏县,东南临大通县。海拔2 900~4 280 m,土地面积5.6万km2,可利用草场面积4.8万km2,现有耕地253.3 km2。场区内山谷相间,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境内有大小溪流30余条,水源充足。年均气温2.4 ℃,最高气温24 ℃,最低气温-31 ℃。降雪多集中在春季,尤其4~5月份最易发生雪灾,冬春多西北风,风力4~6级,最大可达8级,7~8月间多冰雹和霜冻,全年无绝对无霜期。牧草生长期约120 d左右,草地类型以高寒草甸和山地草甸为主,植被优良,牧草生长茂盛[4]。

    2 材料与方法

    在青海省大通种牛场8个牦牛群中选择幼年牦牛60头。

    2.1 饲料

    飼料由青海江河源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江河源牌颗粒饲料。

    营养舔砖由青海牧业科技开发公司安利牧生物科技分公司生产的多功能矿物质添加剂舔砖。

    2.2 分组

    将60头幼年牦牛随机平均分为2组,每组30头,即试验组和对照组。

    2.3 时间

    试验从2014年10日10日至2015年10月10日结束。

    2.4 方法

    从2014年10月10日至2015年5月10日为补饲阶段。试验组每天每头补饲颗粒饲料0.4 kg,青刈草1 kg。对照组按传统的放牧方式管理,不予补饲。

    2.5 数据收集

    2014年10月10日、2015年1月10日、2015年4月10日、2015年7月10日、2015年10月10日称取体重和体尺测量数据。在称重的同时进行体况评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两组牦牛各阶段体重变化

    通过补饲,试验组牦牛体重一直在增长。对照组在第二个阶段(1~4月份)体重出现负增长,第四阶段(7~10月份)增重最高(表1)。说明对犊牛增重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缺草,其次是寒冷。因青藏高原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间是12月份至次年2月份,牧草最匮乏的时间是4至5月份。

    3.2 两组牦牛体尺变化统计

    幼年牦牛的体高和体斜长在每个阶段都在增长,只有对照组牦牛胸围在第三个阶段有小幅下降(表2)。据对成年牛的测定,在自然放牧状态下,体高和体斜长变化不明显,只有胸围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证明幼年牦牛在牧草匮乏的冷季,体重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体尺仍然在增长,说明冷季幼年牦牛会出现消瘦,但是骨骼发育没有停止[5]。

    3.3 两组牦牛体况评分

    体况评分是用目测和触摸相结合判定畜体身体状况的方法,按畜体的皮下脂肪储积程度进行分摊数值[6]。此次对两组幼年牦牛进行体况评分,主要是从主观上判定身体状况,从结果(表3)看虽然试验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总体来说评分还是偏低,经分析认为,幼年牦牛的特点就是即使在补饲量高的情况下,体重虽然增长明显,但是不会形成脂肪,所以体况评分就会偏低。

    4 讨论

    放牧家畜从初生到出栏的生长速度通常是不连续的,尤其是在青藏高原,牧草全年供给量极不平衡[5],导致牦牛四季营养不平衡,特别是对幼年期牦牛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以致影响成年后的体重和体尺的增长,所以让其在冷季保持体重对幼年牦牛有重要意义。

    牦牛的体重是暖季增长,冷季负增长,通过此次研究证明,通过补饲可以避免出现负增长,牦牛体重一年四季一直持续增长,对其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在牦牛的培育和种群的优化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虎成,龙瑞军.青藏高原牦牛生产现状与展望[C].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A].合肥:中国草原发展论坛,2009.

    [2] 权 凯,邢启银.环境、营养与牦牛繁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5(4):31-32.

    [3] 朱新书,闫 萍,梁春年,等.从生态学观点论青藏高原地区牦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2):148-150.

    [4] 赵寿保.牦牛犊牛早期断乳的研究[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9(1):22-23.

    [5] 薛 白,赵新全,张辉生.青藏高原天然草场放牧牦牛体重和体成分变化动态[J].动物营养学报,2005(6):54-57.

    [6] 张 君,更却久乃,孙 建,等.牦牛体况评分系统的建立及体况特征记述[J].中国畜牧兽医,2007(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