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古风音乐发展的动力机制与问题反思
王操 王睿琪
【摘 要】为了探究古风音乐发展的动力机制,本文对古风音乐的主要类型和组成要素进行了梳理,对古风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古风音乐发展的社会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古风音乐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古风音乐的特色与功能定位正好满足了古风音乐爱好者的情感和精神需求,古风音乐爱好者在自觉传承中华传统音樂文化的同时,也存在内容虚拟架空、版权意识淡薄、误读传统历史文化等问题。
【关键词】古风;古风圈;古风文化;古风音乐
中图分类号:J639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2-0047-03
网络古风音乐是互联网上流行的一种新兴音乐文化形式,百度百科对古风音乐的特点概括如下:古风音乐是21世纪新出现的一种音乐风格,注重旋律的优美,多采用民族乐器来演奏,歌词讲求古典雅致、措辞整齐。区别于摇滚等流行乐的金属质感,以及古典音乐的历史厚重感,古风音乐自有其独特飘逸的中国式美感,常在音乐中夹杂念白,让人仿佛回到了小说中描写的古风场景。
当前,古风音乐的创作以自发组织和业余创作为主,发展还很不成熟,学界对古风音乐的研究也很少,主要表现在对古风音乐的概念和价值探讨、特征分析、文化解读和传播研究四个方面[1]。现有的研究对古风音乐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主要特征和文化功能进行了跟踪和初步探析,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试图对古风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进行分析,以期准确把握古风音乐的发展机制和主要问题,为古风音乐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古风音乐的主要类型
对于当前互联网上存在的古风音乐作品种类,可以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按表演形式可以分为歌曲和器乐曲;按创作类型可以分为原创类和翻唱/翻录类音乐。图1是按照表演形式和创作类型进行综合分类的古风音乐分类树状图。
古风音乐发展的早期形式主要是古典武侠类网络游戏配乐,即古风器乐曲,后来随着人们对古风器乐曲进行填词的风潮兴起,古风歌曲便诞生了,因此古风音乐作品发展的现状是大量的古风器乐曲与数量更庞大的古风歌曲并存于互联网上。无论是古风歌曲还是古风器乐曲,都有原创和翻唱、翻录之别。
按照当前古风圈①比较统一的说法,古风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词、曲、乐器、意境、层次、专业性等,一是歌词追求古典雅致、措辞整齐;二是曲谱追求民族五声调式的中国式美感;三是演奏或伴奏多采用中国民族乐器;四是意境追求古典、雅致、唯美、恬静、飘逸的古风场景;五是层次力求高于大众流行音乐文化——区别于现代流行音乐;六是回避古典文学和古典音乐的专业性苛求——区别于古典文学和音乐的历史厚重感。
二、古风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众音乐从政治口号式歌曲、样板戏歌曲和称颂领袖歌曲的红歌时代过渡到反思“文革”伤痛的伤痕音乐、港台流行音乐、西洋音乐和西北风音乐并存的时代,这一过程体现了我国大众对音乐文化诉求的三个因素,一是对“文革”的反思;二是对西洋音乐的好奇;三是对中华大河文化源流的认同和回归。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风音乐的兴起,以及2000年开始古风音乐的逐步形成,大众流行音乐文化向传统文化回归的趋势更加明显(见图2)。
具体来看,我国古风音乐发端于为武侠类网络游戏中古体诗词的配乐创作,这种创作需求随着2000年后中国互联网的普及逐渐发展成一种明显的创作潮流。按照古风圈青年网民较一致的看法,古风音乐最早的音乐活动出现于分贝网(www.Fenbei.com,成立于2003年6月18日,现已关闭服务)的古风填词版块和仙剑奇侠传游戏论坛(bbs.pal-club.com.cn)的填词翻唱活动,古风音乐发展的先驱和标志是2007年“墨明棋妙”原创音乐团队的成立。但是,古风音乐的快速发展是近几年的事情。
从上述时代背景来看,古风音乐诞生的诱因是武侠类网络游戏中古体诗词创作的需求,而古风音乐诞生的内在动力来自古风圈青年网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审美需求。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青少年的爱好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文学素质和艺术修养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使他们对传统文化艺术产生了较强的探求欲望和鉴赏需求。因此,古风圈青年网民对传统文化的虔诚和崇敬,以及对传统音乐艺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古风音乐诞生的根本原因。
三、古风音乐发展的社会因素剖析
古风音乐快速发展的时期大致是2010年以后,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大背景已经进入主流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市场经济改革深水区。这一时期古风圈青年人的社会生活基本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升学、就业、成家这三个阶段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我们再把2010年以后参与到古风圈的青年网民分为80后、90后和00后三个群体,对这三个群体的社会生活基本状况进行考察和分析,发现这三个群体除了对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学、音乐等文化艺术有较强的兴趣以外,都经历了较为严苛的升学选拔和超负荷功课学习过程,80后和90后还承受了较为沉重的就业和成家压力。
(一)00后的社会生活处境剖析
在2010年至2018年期间,00后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求学阶段。在小学阶段,00后承受了很大的功课压力,数学、英语和语文三门功课的各种竞赛是压在这个群体头上的三座大山,其中奥数竞赛堪称三座大山之最。更何况他们不是为了兴趣来参加这三门功课的竞赛,而是为了获奖证书来参赛,因为各种获奖证书(尤其奥数竞赛获奖证书)是他们升初中时选择学校的重要依据。由于竞赛考试内容的范围和深度远远超出学校相应年龄阶段的教学大纲要求,所以00后群体为了应对竞赛考试,不得不常年参加各种培训机构的“魔鬼训练”,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在紧张的功课之余,如何快速消除疲劳、缓解压力,甚至回避残酷现实,是这一时期00后最现实的精神需求,而古风音乐中唯美、梦幻的旋律正好可以让他们高效消除疲劳和缓解压力,古风音乐中虚拟、架空的古风场景甚至还能为他们提供暂时回避残酷现实的温馨幻境。由此可知,对于热爱文学艺术和音乐的00后古风圈少年,在紧张的功课学习之余,玩古风游戏、欣赏古风音乐和追捧古风圈偶像自然是他们缓解压力和消除疲劳的首选方式。
在初、高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长,00后的智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因此相对于他们的学习能力来说功课的压力减轻了很多。但此时,追捧古风音乐已经成为了00后的课余休闲生活的习惯,功课压力的减轻使得他们反而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追捧古风音乐。因此,在初、高中阶段,欣赏古风音乐和追捧古风圈偶像仍然是他们缓解压力、消除疲劳的首选方式。
(二)80后、90后的社會生活处境剖析
在2010年至2018年期间,80后大致经历了就业和成家两个阶段;90后经历了接受高等教育、求职就业、婚恋成家三个阶段。
在大学阶段,90后经过激烈的竞争,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甚至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机会。经过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和成长,他们可以获得相关专业技能,也可以大幅度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高校学生也正处于激情澎湃时期,在文化和音乐艺术需求方面,他们希望获取与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层次相匹配的文化和音乐,同时也希望展示自身的才华。这种要求总体来说高于社会上的通俗音乐文化层次,但离传统的文学和音乐艺术专业要求又有一定的距离,既有古典诗词韵律又具五声民族旋律美感且不苛求于严格的专业水准的古风音乐正好符合这一要求,90后可以在古风圈内获得精神享受,甚至设计个人的艺术梦想。
在就业和成家方面,就业困难和房价高昂是我国当前社会的基本现状,这一现状使得90后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即便是已经处于就业状态中的80后也面临经济状况拮据的窘境,因为买房成家是他们生活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在精神生活方面,虽然他们对互联网驾轻就熟,且具备良好的文化和音乐艺术修养,处于网络社会——尤其是古风圈的中心地位,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面临初入社会的迷茫或自主创业的艰难,其话语权处于社会结构的边缘地带,于是网络古风圈和古风音乐自然成为了他们享受生活、寻求理解和展示才华的圣地,这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在古风音乐和古风场景中寻找安慰和回避残酷现实的休闲生活方式。
四、古风音乐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由此可知,古风音乐迅速发展并形成新兴的音乐文化潮流的动力机制在于古风音乐文化正好契合了现代古风圈青少年对传统音乐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首先,古风音乐作为一种消费文化②,它必须符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古风音乐的消费者是传统音乐文化的爱好者,因此古诗词的韵律美和五声民族调式的旋律美正好符合古风圈青少年的文化消费口味。其次,古风音乐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③,它必须符合古风圈青少年不受主流文化约束的需求,古风音乐“只述古典,不书当代”的圈内共识正好满足了古风圈青少年回避主流文化的要求。第三,古风圈青少年在升学、安家、就业等现实社会生活中面临着诸多不如意境况,古风音乐关于家国、江湖、爱情、侠义等虚拟架空的网络古风环境正好可以让他们从现实中暂时抽离,穿越到遥远的往昔与浪漫的侠义世界之中,为他们提供回避残酷现实的虚拟的避风港,获得心灵释放与精神慰藉,这正好满足了古风圈青少年的情感需求。第四,年轻人有青春的苦闷更有青春的躁动和展示才华、能力的强烈欲望,在古风音乐的网络创作环境中,写词、作曲、配器、演奏和演唱等众多创作者的创作过程可以在软件平台支撑下便捷高效地自由组合并在线整合,这正好为古风圈青少年提供了展示文学和音乐艺术才华的圣地。第五,古风音乐创作者多为非音乐文化艺术类专业的青少年,未经历过严格的古典文学和传统民族音乐的专业训练,而古风音乐的随性、自娱、自赏特征以及专业要求方面的非严苛性正好降低了古风音乐爱好者的“入行”门槛。
具体来看,按照古风音乐发展的社会因素分析,可以基本勾勒出80后、90后和00后三个群体各自在古风音乐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贡献和所处地位:80后是古风圈的“前辈”和“大佬”,他们有“丰富的”古风音乐欣赏和创作的经验,主要为古风音乐贡献作品,处于古风圈的引领者地位;90后是古风圈的中坚力量,他们虽然不如80后有经验,但他们数量庞大,激情澎湃,而且其中也不乏文学和音乐艺术修养方面的佼佼者,他们一方面为古风音乐贡献作品,另一方面还为古风圈的组织协调贡献力量,他们是古风圈阵容的主力部队;00后是古风圈的追随者,他们接受古风音乐的时间短,资历浅,知识和能力不足,鉴赏力和是非判断能力欠缺,但他们热情高且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因此他们在欣赏古风音乐作品的同时,常常满怀崇敬地追捧古风“大佬”,向“大佬”“低头④”或“献上膝盖⑤”,他们构成古风偶像的庞大“粉丝”阵容。
五、古风音乐发展的问题反思
当前,古风音乐作为我国大众流行音乐中的一股清流,在自觉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健康有序地发展古风音乐,我们需要具体分析和关注。
首先是创作激情保护与作品质量检视把关的权衡问题。古风音乐作者一般不愿意接受官方的太多约束,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在官方设置的质量检视程序中被编辑和评审,因为他们创作古风音乐的目的不是为了发表或盈利,而是为了自娱和圈内交流。所以设置编辑和质量评审环节,会打击他们的创作热情。但是没有适当的编辑和质量评审议程,就无法保证作品质量的稳定。这里,可能需要具体分析作品的传播途径,如果只是在私密网络或个人空间中交流,其不接受评审的理由有一定的正当性。如果是在公共网络空间中传播,就应该接受评审,如同在传统媒体上发表文化艺术作品必须经过规范合法的编辑和专家评审一样。
其次是促进作品传播与版权保护的权衡问题。古风音乐的创作往往是在随性、业余的情境下完成的,也往往是在网络上众多爱好者的自由修改和演绎中传播的,因此天生具有版权模糊性的特点,但也正是这种没有版权约束的自由传播,加快了古风音乐的传播速度和节奏。因此,既要利用网上制作、修改、传播音乐作品的便捷性优势,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积极作用,又要规避版权模糊、版权纠纷等诸种网络应用的弊端是古风音乐进一步发展需要具体权衡的问题。退一步讲,即便作者和其他参与者放弃著作权,也还存在作品的责任归属问题。换言之,版权意识的淡化和模糊不清将使得通常意义的作者“文责自负”或作者与编辑“文责共负”无法落实。
第三是公益性义演与商业性演出的规范性问题。考察近年来举办过的古风音乐现场演唱会,既有公益性义演活动类,也有商业性演出的市场行为类,公益性义演的宗旨多为宣传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而商业性演出的目的显然是为了盈利,但均未形成规范的商业运作模式,也超越了“圈内兴趣交流和拒绝市场运作”的古风音乐圈最初的功能定位。当然,这里的规范性问题主要是作品的授权使用与责任边界问题,这其实是版权问题的另一面。这一情况也说明古风音乐作为一种大众音乐文化,即消费文化,其作品的商品属性是本质特征,无法回避著作权问题。
另外,还有作品的传播渠道问题和文化发展引导问题。目前,古风音乐的传播渠道主要是互联网,这在多渠道、多平台文化传播的今天显得较为单一,难以快速进入广大公众的音乐文化生活。目前的古风音乐中多有哀怨消沉的作品,而受众多为00后青少年,他们由于阅历浅、辨别力和鉴赏力不足,既有可能受到作品中消极情绪的影响,也有可能从古风音乐爱好者转变为古风音乐代表人物的盲目崇拜者,对这一现象的适当引导应该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
注释:
①指互联网上存在的“古风”爱好者群体,他们共同持有爱古崇古的价值倾向,内容包括古风音乐、古风文学、古风绘本、古风服饰、古风游戏等古风文化。其中,古风音乐最为突出。
②消费文化即大众文化,指人类在消费领域所创造的优秀成果的结晶,是消费文明的内在本质。
③亚文化是相较于主流文化的概念,青年亚文化研究最早始于对犯罪青少年等亚文化群体的研究,后泛指青年非主流文化。本文中特指青年人借助互联网对主流文化中刻板、强制的教化方法的吐槽、恶搞和调侃,以及Cosplay、街舞、快闪等亚文化实践。
④网络用语,表示尊敬的意思。
⑤网络用语,表示崇拜的意思。
参考文献:
[1]王操,王睿琪.古风音乐发展与研究述评[J].文学教育,2018.11(上): 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