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好琴童家长?

    【摘 要】现在全社会的艺术教育都在蓬勃发展中,音乐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门类,在音乐类下,钢琴又占了很大比重。这篇论文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要与家长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陪伴孩子学琴以及与孩子平等相处、对话是作为合格琴童家长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钢琴教育;琴童家长

    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1-0066-01

    如果我们注意观察的话,不难发现,当前整个社会都十分重视艺术教育,无论是高楼还是街边总能看见某某艺术学校、某某琴行、某某艺术培养中心等艺术教育组织。近些年来,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视给广大人民以向导,如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2016年又实行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改革实践;以及在2018年还推进全国大学生和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等,这一系列内容都对促进全社会的艺术教育蓬勃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当然,除战略层面的重视,我们还能想到的就是当前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艺术的欣赏或具体说音乐欣赏的满足不再困难,电视里、网络上,我们可观看的节目十分丰富,音乐节目也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歌星、偶像团体很轻易可以曝光在公众之下,这也让很多人都种下了走艺术这条路的梦想种子。除此之外,我们生活的富足之外,不再如过去只追求“温饱”,孩子的整体素质发展才是家长相互“比拼”的衡量标准。由此可知,我们都“沐浴”在艺术的环境之下,享受艺术,欣赏艺术,也要竞争艺术。

    在艺术的门类下,音乐是大家进行艺术培养的重要选择方向,音乐门类下,尤以钢琴为最,那么在这样热烈的学习氛围下,家长是否可以成为合格的琴童家长,或者说我们如何做合格的琴童家长?这将是本文接下来要跟大家探讨的话题。

    一、陪伴——成为合格琴童家长的第一个重要表现

    我们都知道作为家长是十分繁忙的,除了处理工作的事物还有日常生活的琐事需要做好,再加之指導孩子读书写作业这便是是忙上加忙了,如果再学习乐器的话,这个时间成本以及精力付出一定是极大的。不可否认,也有一部分家长让孩子学琴是为了让孩子找点事做,这样可以不用烦着自己,让自己有一个空闲的休息时间,不得不说,这是不太负责的心态。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没有陪伴,琴童很难有有效练习的。我在自己的教学经历中,就有这样的例子,课后我将需要孩子课下进行练习的内容归纳总结好跟家长沟通,家长回复我说:让她自己练,我没空管她。孩子的学琴效果可想而知,一年的时间,由于没有家长的陪伴及监督,孩子认音错误百出,节奏型分辨不清,以至于现在放弃了继续学琴,等于一年的付出最终付之东流。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陪伴”呢?

    首先,孩子进行音乐启蒙的年龄大约在4岁,这时候的孩子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状态都需要家长陪在身边,给予孩子安全感。同时,因为是刚刚接触一门新的知识,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需要家长一起学习,并且对学习内容进行记录总结,回家帮助孩子练习。除此之外,前期入门枯燥,不能立马看到成效,孩子们的耐心不足,这时候也需要家长的陪伴进行支持和鼓励。当然,“陪伴”并不仅仅让孩子学会乐器,还有一点是我们常忽视的,因为这个陪伴的过程,在一天里总有那么一段时间是属于你们的,音乐如特殊的秘密语言一样,沟通着你们,在这个特殊的亲子时光内,我想这也是可以促进情感的重要方式。如果您家里有琴童,您一定要去陪伴他!

    二、平等——成为合格琴童家长的第二个重要表现

    这里所讲的“平等”即是家长与孩子对待学琴这件事上有同等表达的权利。我们从古至今,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父权”社会下的,目前我们虽然已不在封建社会下,但是中国式的家长依然存在要求孩子“听自己的安排”、“一定要听话”的状态。孩子在学琴过程中的反馈基本不听,对孩子是“命令式”的形式,要求不要贪玩儿,练琴一小时再提别的要求。其实我们仔细想想,我们这种强制的、压倒性的方式往往起到的是反作用。孩子被动地去接受,这个学习过程是不情愿的,学习的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

    在我的教学经验中,我有这样的体会,我认为无论是多大的孩子,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思考、理解和意愿。对于一个音乐相关的话题,他们的表达也许是笨拙、简单的,但就是这样小小的表达,反而是日后对音乐理解分析的重要积累,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理解,而且在相处中,要仔细听取孩子的想法意见,保护他们爱思考的种子,我们不要去强迫孩子一定去练琴几小时,在练琴过程中,有一些问答交流,也许才是真正的学有所得。

    三、小结

    越来越多的孩子投入到钢琴音乐学习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会在孩子学音乐这件事上产生困扰。宠溺孩子,主导权在孩子手中,然而孩子无法判断是非好坏,会严重影响学习效果;严格“命令”孩子,孩子会畏首畏尾越来越不敢表达内心。因此,我们应该耐心陪伴,陪孩子建立系统的音乐知识,我们应与孩子平等对话,发表不一样的看法与思考,这样孩子在学琴这件事上才有所得。所得并不是指学会弹琴,还包含了控制情绪、懂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懂得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每个家长和孩子能有一段美好的学琴经历。

    作者简介:刘志霞(1992-),女,汉族,山西省朔州市人,天津音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