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背景下制度优势的具象分析与教育转化
李霞
摘要:“战疫”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明显,分析其具象:可从全民动员全国一盘棋看其强大的组织优势,从全民参与拧成一股绳看其强大的协同优势,从全民支持上下一条心看其强大的凝聚优势;这些具象合理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后,将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精神”、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广泛培育“家国情怀”;文章探索的转化路径在于四个方面:其一,紧贴“必修课”引导;其二,进行“故事化”解析;其三,开展“对比性”认知;其四,借助“讨论会”吸收。
关键词:制度优势;具象;教育转化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危急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最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先后打赢防疫阻击战与歼灭战。回顾艰辛的“战疫”历程,无不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这些优势在“战疫”实践中并不抽象,它由一个个具体鲜活的人物故事形象呈现,感人肺腑、震撼人心。将这些人物、故事及其背后的线索、脉络充分提炼,引导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无疑将会为新时代青年学生提供一次绝佳的爱党爱国教育“盛宴”,触发青年学生的思想共鸣和情感共振,引发他们对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的深入思考。
一、“战疫”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具象分析
(一)从全民动员全国一盘棋看制度的强大组织优势
防疫阻击战打响后,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之后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党政军民学戮力同心落实疫情防控,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组织战斗力,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这期间,制度的组织优势得以具象呈现:首先是全国人员得到最广泛的动员,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全面组织、全面布局、全面行动,总体战的组织部署迅速落地。其次是全国的医疗资源、生活物资、后勤供给得到统一调度,高效运转,争取到大量宝贵的战疫时间;整个调度过程中,制度优势保障了战疫工作“组织有序、动而不乱”,在有条不紊中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最后是人员规模大、参与部门多、行动速度快、贯彻执行强,制度优势充分组织整合以上要素,形成泰山压顶的防疫阻击力,为疫情防控决战的胜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从全民参与拧成一股绳看制度的强大协同优势
疫情防控是總体战、阻击战,也是协同战,既需要中央和地方协同,也需要地区和地区之间协同,还需要医疗卫生、物流运输、能源电力、网络电信、公安消防等各行各业协同,在“战疫”路上拧成一股绳。正是源于上述因素,制度的强大协同优势也被具象体现:体现之一是党中央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国务院成立联防联控机制、推动各部门协调联动,中央指导组驻守湖北一线协调督战、地区各部门同心协力抓防疫,以上筑牢了协同作战的顶梁柱;体现之二是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具体行动、具体步调都很一致,例如各地区协同“一省包一市”支援湖北,部队闻令而动协同驰援武汉,“协和、湘雅、齐鲁、华西”等名医名院齐聚江汉协同参战,城乡同步开展地毯式排查、网格管理等,这些都是制度协同的具像。可以说,制度的强大协同优势不仅让党政军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有条不紊,还强化了协调调度,攻克了紧迫难题,确保了全国防疫大局科学有序推进,真正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赢”。
(三)从全民支持上下一条心看制度的强大凝聚优势
人心齐、泰山移,在抗疫攻坚期,广大群众紧跟党的步伐,凝聚出“全民支持、上下一心”的磅礴阵势,折射出制度强大的凝聚优势,这种优势的具象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是党的核心凝聚力,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国八千多万党员靠前坚守、挺身而出,感染影响着身边群众并肩作战;交通路口、小区门口处处是党员身影,请战书上、报名信中,满满的党员红手印,党的核心凝聚力成为制度凝聚优势的最大具象。其二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基层凝聚力,重灾重疫面前,制度为“走群众路线”铺设了康庄大道,从组织动员到倾力作战,从联防联控到群防群治,决策者、执行者始终秉持“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思路,最广泛地汲取群众智慧和群众力量,让人民群众迅速归心凝聚,这是制度凝聚优势最突出的显现。其三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广泛凝聚力,通过调动各方积极性,将分散的人力、物力迅速聚集,高效利用,攻坚克难,包括集中资源争分夺秒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短时间组建“方舱医院”;聚集有关企业开足马力复工复产等,这些都是这种凝聚力的具体体现。
二、将制度优势的具象转化为教育素材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深刻理解“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奇迹”
新时代青年学生作为“战疫”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必然会对此次伟大祖国的“战疫”奇迹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尤其当“战疫”制度优势不断被具象化、显性化,进而被提炼转化为直观的教育素材后,更容易让青年学生对“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产生强烈的认同和深刻的理解。例如通过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这些具象,学生必会深刻理解何为“中国力量”;通过高效的组织动员、物资调配能力和短时间社会各界驰援武汉、建成战地医院集中收治等这些具象,学生必能强烈感知何为“中国速度”;通过短短两个多月就控制住了疫情,被世卫组织赞誉,令世界各国震惊等一系列具象,学生也定能领略何为“中国奇迹”。最后,这些理解和认同,将引导学生在内心树立起接力奋斗、为国争光的干劲与勇气,争做新时代的天之骄子、国之骄傲。
(二)有利于自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增强“四个自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立足于经典理论来阐释,更要围绕国家的“实践成就、社会进步”来展开。这次疫情是建国以来少有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整个“战疫”过程既充分展示了制度的强大优势,也取得了可以载入史册的伟大成就,一旦将制度优势这个“战疫”基石讲深讲透讲好,必然会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信心,进而对祖国的制度乃至道路、理论、文化充满信心。通过此次“战疫”更进一步延伸到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等一系列史诗级成就上,更能让学生自觉意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推动下,中国人民才能成功应对那些前所未有的重大风险、重大困难、重大挑战和重大磨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场“终考”交出最优异的答卷。
(三)有利于广泛培育“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感恩意识”
强大的制度优势推动“战疫”取得非凡成绩,也让众多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呈现在人们眼前,成为展现制度优势和“战疫”成就的具象,例如部队战士不畏风险、共赴国难的英雄壮举;各地医疗队舍小家为大家、奋勇逆行的天使担当;八旬院士再战防疫一线的豪情壮志。当这些人物故事、线索脉络被提炼成为有理论高度、有时事温度、有价值深度的教育素材,并通过思想政治课进入学生视野,很容易就引起青年学生的深入思考,自然而然地拓展出“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感恩意识”这些命题,在学生内心厚植爱国主义思潮,广大青年学生也会在“家国意识、使命意识、感恩意识”的熏陶浸染中,心怀爱国情、坚定报国志、实践强国行,把“爱党爱国爱民、报效感恩反哺”融入到个人未来的成长发展之路中。
三、将制度优势的具象转化为教育素材的路径选择
(一)紧贴“必修课”引导
从受众看,要将“战疫”制度优势所呈现的具象合理转化,整合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势必离不开四门“必修课”作支撑,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必修”之意在于“必不可少”,所以转化的基本路径可以通过必修课做引导,将理论与现实生动结合起来,做到既有深厚的学理支撑,又贴紧疫情防控实例。例如“党中央有关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国内疫情防控的现状、走势和成效,制度优势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具体构成、形式”等这些内容,都可以紧贴必修课形成若干专题,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解读,包括:结合“思修”课提炼“依法防疫”“法制意识”“公民道德素养”“生命责任”等专题讲解;结合“纲要”课提炼“多难兴邦”“忧患意识”“疫情大考”“大国担当”等专题讲解;结合两门“概论”课提炼“党的领导”“群众路线”“治理体系”“管理效能”等专题讲解。以上路径既能在理论层面帮助学生理解我国为什么可以迅速阻击控制疫情,又能以更加直观、更加贴近实际的形式,向学生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和优势所在。
(二)进行“故事化”解析
“战疫”制度优势呈现出的具象,本身是显性、具体的,其构成元素是一个个鲜活的“战疫”故事和典型的“战疫”人物;如果充分收集整理上述元素化的内容,將“先进人物、英雄事迹、典型案例”以故事解析的形式融入教学过程,既讲清楚故事背后的“情”,又说透彻情感背后的“理”,就能让学生对“战疫”制度优势产生同频共振之感,并在认识上达成共识。这里,“故事化”解析的路径需要关注三个环节:一方面要明确方向,即及时关注疫情防控最新动态和热点与难点问题,把握住网络舆论导向,锁定故事的搜集方向,确保所涉故事拥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鲜明的价值导向。另一方面要集思广益,即面对庞大的信息流,单靠一两个教师的力量显然独木难支,需要以部门为单位,分工搜集整理疫情防控中的先进人物和典型案例,凝集成“抗疫人物故事汇编”,形成综合统一的参考资料,确保授课步调一致、内容相同。第三方面要温情讲授,人物故事一般都饱含“温度”,要想将故事“温度”无缝传递给学生,就需要尽可能避免空洞说教,通过温情讲授的方式将故事所蕴含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让学生真实感知到人性的“温度”,从而实现课程预定的价值引领功能。
(三)开展“对比性”认知
对比不仅能加深我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还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评价;所以,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战疫”制度优势理解的更深刻,最佳的方式莫过于具象开展一次中外的对比分析,包括“战疫”的数据、成果、实效等方面的比较,以强烈的反差加深学生的印象,进而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感和优越感,以上也是选择“对比”路径开展教育转化的初衷。实际教学中,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例如在阐述制度的组织优势方面,可以围绕“钻石公主号”和“歌诗达赛琳娜号”的防疫救援作对比分析;在阐述制度的协同优势方面,可以围绕各国政府对达成防疫统一战线的态度、做法作对比分析,尤其结合我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同国际社会携手抗击疫情的做法作比较,强烈展现出中国的大国担当和制度优势;在阐述制度的治理优势方面,可以围绕国内外大型城市之间应对危机的效率和结果作对比分析,包括纽约、伦巴第、马德里等地区的对比。当然,为了让以上对比分析更有说服力,需要教师下一番“苦功夫”:坚持以事实为基础,收集国内外最真实的数据和图片开展理性分析,得出直观准确的结论。
(四)借助“讨论会”吸收
疫情防控期间,网课讨论作为课后实践的重要一环已成为常态,这为学生加深理解、吸收“战疫”制度优势的内涵提供了有利平台,所以广大思政课教师不妨借助“讨论会”这条路径,提升具象教育转化的效果。例如,可以根据思政课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线上线下双向讨论:一方面进行网络互动,授课教师利用班级群强化线上引导,带动学生积极踊跃在群里发言,畅谈关于“战疫”制度优势的学习收获和心得体会;同步实行在线答疑探讨,及时回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虑、困惑,解开思想误区,将“战疫”制度优势与教育讨论主题贯穿起来,启发学生在疫情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和必胜信心。另一方面开展学习研讨,课后召开主题班会、主题党日团日等活动,组织师生对课程内容回顾、分享和思考,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制度优势的内在逻辑,即:因为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强大的治理优势,进而能够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战胜此次前所未有的疫情;同时,研讨可以从制度优势下的新时代青年“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理想”“如何树立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等问题出发,抛砖引玉,展开探讨,在理解认知制度优势的同时,逐步增强青年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研究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N].人民日报,2020-02-04.
[2]颜晓峰.在“大考”中彰显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EB/OL].光明网,http://theory.gmw.cn/2020/02/24/content_33586415.htm.
[3]刘慧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3).
编辑∕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