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流意识传播路径
关键词 微时代 马克思主义理论 传播路径
作者简介:杨湘华,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D6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7.038
大数据技术的普遍应用,既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微时代背景下,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路径,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下文就将论述微时代的基本概念,以及微时代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意义,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传播路径,以营造正向的社会风气。一、微时代的基本概念内容
如今,互联网时代悄然来临。随着大众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沟通效率。而“互联网+”的兴起,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距离,也进一步提高了沟通效率。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改变了社会生产模式与大众生活方式。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直播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微事物层出不穷,也正是这些微事物的诞生,造就了微时代。二、微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的意义
微时代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路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方式。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主要依靠报纸杂质、广播电视与书籍资料,随着微时代的来临,信息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且应用效果越来越显著。微时代能够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时空性、互动性与实效性。我们都知道,以微博、微信、QQ等为代表的主流社交媒体软件之所以拥有广大的用户群体,正是因为其卓越的交互性特征。基于微信平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不仅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还能进一步加强交互效果。由此,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群众,充分发挥其价值。三、微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路径
在微时代背景下,相关部门应依托多元化社交媒体软件,搭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平台;实时动态化发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信息;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监管,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建设现代文明城市。
(一)以社交软件为基础,搭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平台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以书信、电报、报纸、电视、短信等形式为主。而微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且互联网逐步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由此,依靠微渠道实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已转化为主流发展趋势。但在微时代背景下,多元化网络思想的交织融合,也为各类反动思潮提供了可乘之机。对此,有必要高效且合理的应用这些多元化社交软件,搭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微平台。
首先,利用微博搭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平台。微博具有信息量大、内容精炼、影响范围广泛、用户交互性强等优势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可以开设个人认证公众号,利用微语言对理论成果实行具象化表达,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效果。或者还可以利用公众人物的影响力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通常,这些公众人物都拥有上千上万的粉丝,其发表的微博会被粉丝查看、评论与转载,进而达到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覆盖面的目的。
其次,利用微信搭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平台。现阶段,微信逐步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要聚焦这一优势,创建对应的微信公众号。例如,“新大众哲学”公众号,该公众号定期发布经典文本资料,且设有“经典著作”“编译出版”“往期精选”三大板块,这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开发创意APP来搭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平台。客观地说,一款优质的APP,往往能够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学习中国”创意APP软件。软件中包含习近平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及相关解读信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提供了便利条件。该APP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总之,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必要搭建微平台,旨在为社会弘扬积极风气,宣传正能量,增强党的号召力。
(二)实时发布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
一直以来,理论学习都需要在专门时间、专门地点由专业人员来教授专门的内容。而这也使得人们对理论学习产生极大的反感。要想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必须顺应微时代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多元化微平台的优势价值,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如柴米油盐一样,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首先,发布形象生动的微信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制作成微漫画、微电影与微讲座等形式,满足不同主体的多元化需求,确保理论内容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微时代的理论学习,除基础内容以外,还需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在合理利用各类科技手段的基础上,顺应微时代发展趋势,讲究艺术性与实效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其次,將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应用到国内外历史事件评价中,让人们深切感受到理论的真理性与实践性。只有人民群众看得懂,才能深入人心。也只有扎根于群众,才能获得蓬勃的生命力,探寻新的转机。也就是说,在微时代背景下,每一位公民都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工作中。
(三)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监督管理
在微时代背景下,极易出现信息传播来源不明确、信息内容碎片化等问题。而这也使得人们无法甄别信息的真伪,无法掌控舆论趋势。针对此种情况,理论传播主义需要充分发挥判别信息真伪,评判反动言论的作用。如果对网络信息监管不到位,过多的负面信息呈现在公众面前,则会产生极为严重的不良社会效应。由此,加强信息传播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据相关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在网络应用中,大众使用搜索引擎所占比例为79.6%,查看网络新闻所占比例为74.7%。另外,有超过90%以上的网民认为互联网是接收信息的主要途径。
首先,相关部门需高效且合理的应用各类多元化技术手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实行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大网络技术研发投入力度,从根本上保障基层群众的合法利益。再者,设置访问权限,甄别有害信息与反动言论。例如,网络识别技术、防火墙技术等。一旦发现有违反党政纲要与法律法规的信息,第一时间予以清理,并查明信息源头,依法惩处信息传播者。
通常来说,在发生一些重大事件后,人们往往会先登录权威平台搜索相关信息。如果这些权威平台所发布的信息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则会误导社会舆论,轻则导致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重则会使不法分子利用社会舆论大做文章。权威的声音如何才能掷地有声?这就需要党员干部、政府要员以及高校教师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共同实行监督管理。
其次,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监管。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逐步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支持者,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主义。然而近年来,关于网络违法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这不仅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效果,也造成了不良社会舆论效应。为此,有必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全面推行实名制网络等级制度,建立个人信用录,在确保人们随时随地公开发布信息的基础上,约束与规范信息行为。四、结语
伴随时代的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路径也随之创新。可以说,微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开拓了新的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路径只有随时代发展进程而不断转变,才能充分发挥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实际作用,并以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创建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方小年.毛泽东创立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路径探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5).
[2]林国标.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的作用[J].湖南社会科学,2019(6).
[3]茹梓君.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及其现实意义的几点思考[J].法制博览,2020(5).
[4]陈中奇.文本·历史·比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三个方法[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3).
[5]梅海勤,叶飞霞.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思想重要论述研究及其当代价值[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2).
[6]曹峰旗.从外延转向内涵: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J].毛泽东鄧小平理论研究,2018(11).
[7]金国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网络社会的传播逻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