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意识设计和情感化设计对APP设计的提升与优化

    宋奕勤 余佳琳

    

    

    

    摘要:优化APP功能,提升APP用户体验。通过对市场上APP调研分析,结合应用无意识设计和情感化设计两种方法,对APP设计流程中的相应步骤进行优化,提升用户体验。由于两种设计方法存在特性和作用上的不同侧重,从而共同促进和提高APP设计质量。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结合应用无意识设计和情感化设计两种方法,对APP设计流程中的相应步骤进行功能、界面和交互的优化,以达到提高产品可用性、易用性、友好性和艺术性的目的。

    关键词:无意识设计 情感化设计 APP 用户体验 提升 优化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1) 03-0065-03

    引言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时间的增长,各种手机应用软件层出不穷,且数量丰富,但同质化现象严重。好的APP设计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满足“用户需求”,即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另一个是良好的“用户体验”,即良好的感观体验、交互体验和更高层次的情感体验。APP界面与交互设计应以用户为中心,不仅可用、易用,还要友好、艺术。

    一、APP中的无意识设计

    (一)无意识设计概述

    无意识是指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在人们的大脑深处,内化成心理活动,一般情况下不被人们所发现,也称为“下意识”、“潜意识”或弗洛伊德所说的“冰山水下的庞大的部分”。而无意识设计也被称为“直觉设计”,最先是由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提出来。例如:有时QQ、微信的图标右上角出现红色的数字并伴随响铃,用户会下意识点开图标进入界面,看到新信息,这种功能易见性的设计被称为无意识设计。由此可见,无意识设计是设计师为了提高用户体验而进行的有目的的设计,是一种“不假思索”的设计。无意识设计不是设计新的功能,而是一种服务的易见性感知,是可见的、无意识的嫁接,可提高产品的有用性和易用性。

    (二)无意识设计提升APP的用户体验

    1.符合用户心理模式的无意识设计:在APP设计之初,应了解用户的心理模式和行为模式,可促使人机交流更加通畅舒适,以增加APP的可用性和易用性。用户在使用APP之初,用直觉进行操作,确保跳转的下一个界面是用户需要的、想要的、能理解的,由此达到简化首次使用时的教程学习,甚至不需要学习的目的。与PC端的网页设计不同,APP的功能应是必要的、核心的,以减少用户的使用与记忆负担。如一些导航类APP,用户在使用导航功能的同时提供路况、违章拍照、限速和超速等提醒,在满足了用户基本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用户的心理预期,增加了产品的有用性和易用性。

    2.符合用户操作逻辑的无意识设计:符合用户操作逻辑的APP功能架构能提高用户体验。操作逻辑是与用户行为模式挂钩的,要求设计师在设计前期做好调研分析工作。只有分析出目标用户下一步会做什么,才能以此为依据来设计更贴合用户使用逻辑的操作流程。如淘宝的照片搜索功能:在截屏或拍照后,进入淘宝界面点击搜索,界面就会自动弹出一个对话框问是否要搜索刚刚截屏的那张图片。如此就不用再去点图片搜,再在相册里寻找目标图片了。简化操作流程,缩短用户达到目的的使用时间,更是提高了APP的易用性。

    3.符合用户使用场景的无意识设计:APP是为用户服务的,其设计是为了用户更好、更方便地操作。如何使用户在人机交互时也可以像在现实世界里一样交流自如,特别是如何减少使用智能产品较少、缺乏经验的老年用户的不适感,无意识设计要求设计师把APP的界面与交互设计和现实的使用场景相结合,使之更加贴近生活以便能更好地完成操作。例如很多手机阅读软件,通常在首页里都有“书架”页面,一般是用来收藏用户看过的书,大多数设计成木制书架的样子,用户容易产生代入感。“阅读”页面也有像纸张一样的背景,页面切换的方式也是模拟现实中的场景一页一页从右向左翻页。所有的这些设计都与现实生活的场景一样,在熟悉的环境中用户潜意识就知道该怎样操作,提高了APP的易用性。

    二、APP中的情感化设计

    (一)情感化设计概述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态度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会默默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认知心理学家诺曼认为:人脑对于信息由三种不同的加工层面,分为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1]。与之相对应的有三种层面的设计:本能层的设计是反映产品设计外观的初始效果,是对于用户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刺激;行为层的设计是用户使用产品的交互经验,是对于操作效率和乐趣的设计;反思层的设计反映的是用户的品味,有时也是一种记忆的反映,与产品所在的环境、身份认同有关,注重的是产品的意义。这是设计师应该考虑的三个维度,其中反思层的设计给人的是一种情感,一种自我形象,是用内心情感与产品产生的共鸣。比如最初的人机交互是基于代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很不友好的体验。随着视窗操作系统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机交互的模式也出现了质的改变。设计师要做的应该是创造一个人机交互的友好化、艺术化的平台。例如常见的“加载失败页面”的设计,比起腾讯视频单调的“无法连接网络”的黑体字,用户更喜欢哔哩哔哩的可爱二次元动漫人物的动画提醒。可见,情感化设计在产品設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便是遇到挫折,其友好化、艺术化的界面与交互设计也能使用户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增加用户的黏性。

    (二)情感化设计提升APP的用户体验

    1.增加友好性的情感化设计:降低用户体验的最主要因素是等待,用户对等待时间的感知比界面的视觉、流程不合理等问题的感知都要强烈。根据听云平台的监测数据表明,在进行某个操作后,连接响应超过ls, 5%的用户选择离开;连接响应超过3S,17%的用户选择离开;连接超过5s,27%的用户选择离开。如网络信号不好、页面加载失败或缓慢、内容空白或页面出现错误时,用户往往会产生焦虑感与挫败感,这些负面情绪常常会使用户退出该项操作。有效减少负面情绪产生的方法是优化软件、后台服务扩容等,以减少等待时间或者少出错。但当客观时间无法减少或者错误出现时,情感化设计就必不可少了。很多APP有专门设计动画版加载页面,同时显示有趣的进度条,以转移或减少用户的负面情绪,具有一定安抚作用。如哔哩哔哩在视频加载时,出现在屏幕上的是此软件的标志——晃动的小电视动画,而APP页面内容加载是二次元人物加相应提醒而有温度的语句,增加了产品的友好性,减少了用户的负面感受。

    2.增加艺术性的情感化设计:情感化设计中为用户着想更多是心理上的,好的设计大多数是积极乐观的态度,整体会让用户有乐于使用的感觉,在使用时沉浸进去,引导用户去完成任务。例如导航类APP中的语音导航,不是机器模拟的冷漠声音,而是可以自定义某位明星的声音,甚至选择自己的声音,增加用户黏性。优秀的APP设计不是冷冰冰的人机交互,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具有个性。设计通过统一规划的色彩、文字、图像、声音等内容和良好的页面布局,吸引并影响着用户,而这些都应从整个产品特征出发,符合其个性、特点和风格。例如,哔哩哔哩的用户以年轻人为主,内容包括:二次元视频、娱乐视频剪辑和自媒体短视频等,是一个二次元视频集散地。因此,该APP界面的主色调为粉红色,吉祥物为两个二次元动漫人物,提示语也用可爱的语气或加上标点符号表情,其艺术化的视觉设计与哔哩哔哩的调性十分相符。

    3.提升品牌形象的情感化设计:从长远来看,情感化设计是可以激发用户有积极向上心态,并将这种情绪投射到产品上,從而使用户产生对其品牌的好感度和忠诚度。好的情感化设计是能打动人的,能传递情感,勾起回忆,给人惊喜。巧妙的情感化设计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情感上会越发喜欢这种有趣的设计,从而帮助产品与用户之间建立情感纽带,形成对品牌的良好认知,从而树立优秀的品牌形象。例如QQ来信息时的敲门声最令人记忆深刻,区别于微信的滴滴声和支付宝的硬币声,独特的声音识别度高。再如QQ的标志是一只戴着红色围巾的小企鹅,目标用户以年轻人为主,其APP开屏界面主图案由以往五彩斑斓的碎片化的企鹅剪影到现在的清新靓丽的年轻化形象,塑造了其不仅在20年中陪伴用户共同成长、共享情感与回忆,还始终充满青春活力的品牌形象(如图1)。

    三、两种设计对APP设计的优化

    (一)无意识设计流程

    无意识设计最重要的就是回归设计本来的样子。通常,用户很难详细描述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但在生活中人们的某些行为或选择会表现出来。设计师根据这些行为或选择,探究出用户潜意识中的需求并于之解决。因此,无意识设计的流程为:寻找规律、简明操作和自然地获得或反馈信息,其主要的设计方法是信息收集、分类和整理研究之后,找到用户的使用规律,然后采用用户熟悉的操作方式、利用用户下意识的动作或用最少的操作获得所需和反馈,用户无需学习,通过自然选择或简要判断以及简化的操作步骤,直达目的,满足需求,这是无意识设计的成功关键。如大多数APP中当前页面的lcon会以导航栏中突出的颜色来显示,就是寻找到用户使用规律,简明操作,并自然地获得反馈,减少用户记忆负担。

    (二)情感化设计流程

    情感化设计最重要的是与用户产生情感纽带,其流程一般是:唤醒、关联和认同。无论是APP的功能架构、操作逻辑还是界面设计,甚至是产品的整体风格,设计师采用某种方式去刺激用户,使用户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一步是唤醒。比如使用新的APP时,常常利用引导页上生动的插画或者有趣的动画吸引用户了解产品的功能,激发用户对产品建立情感认知。而在使用APP的过程中,良好的用户体验会积累用户的好感,可以是陪伴、回忆或是其他,也会加强用户与APP之间的粘性,关联就此产生。如一听到电脑发出的扣门声,用户脑海里就会闪现QQ的企鹅形象,这是长期使用时的陪伴所产生的情感认知,是一种成功的回忆和联系。所有在用户的心里产生对APP的某种整体认知和良好的印象,即对其功能产生了认可,对其形象产生了认同。

    (三)两种设计对APP设计流程相应步骤进行优化

    APP设计流程为:需求分析与评估、功能定位、信息构架、软件编码(包括编写程序、界面与交互设计等)、测试与反馈、上线运营、数据跟踪与分析,更新迭代或报废。而无意识设计和情感化设计在APP设计中有优化功能:“寻找规律”与“唤醒”在“需求分析与评估”步骤中有助于正确把握用户需求,从而准确定位功能;“简明操作”和“关联”有益于科学地构架信息,以便人机交互设计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与感情需求;“自然地获得或反馈信息”与“认同”有助于提升“测试与反馈”的有效性和“数据跟踪与分析”的价值积累(如图2)。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无意识设计和情感化设计两种方法能共同对APP设计流程中的相应步骤进行优化,以达到提高用户体验——有用、易用、友好、艺术的目的。如网易云音乐APP安卓版首页界面底部的操作热区设置成歌曲播放条(如图3),与大部分APP把Tab Bar设置在此处不同,以此强调播放音乐的核心功能,通过无意识设计中“寻找规律”准确把握住了用户需求。还有,该APP的播放页是一张旋转的黑胶唱片和留声机唱针,唱针会随着歌曲的播放和暂停而模仿相应的经典动作(如图4、5),是使用情感化设计“唤醒”用户的一种怀旧情感,同时也很好地彰显了网易云音乐APP的流媒体特性。这些设计能使用户自然地获得所需或信息反馈,由此产生对网易云音乐的情感认同,无不与无意识设计和情感化设计对APP设计流程中对功能、界面和交互的优化有关。

    四、两种设计方法在APP设计中不同的优化侧重点

    无意识设计和情感化设计为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对APP设计的优化在特性和作用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一)特性

    无意识设计是依赖科学的研究来提高用户体验,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对用户行为的分析来优化APP的设计,具有理性的特性,如APP界面设计对于操作热区的利用源于对用户操作习惯的研究。而情感化设计更具有感性的特性,注重的是用户心理以及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互动联系。如支付宝的主要功能为支付,但如果仅以金融业务为主,将缺乏与用户的情感沟通与联系。而支付宝的另一个重要功能“蚂蚁森林”,每天用户的低碳生活可积攒“能量”浇灌虚拟“树木”。每养成一棵虚拟“树木”,支付宝将种下一棵真树。通过这项可视化的公益项目,支付宝除了提高用户的使用率、养成用户习惯和增强用户黏性外,良好的品牌形象也得以大大提升。“蚂蚁森林”既扩大了支付宝的功能,又增加了用户对支付宝的信任,使用情感化设计方法来优化APP设计的优秀例证。

    (二)作用

    無意识设计通常在了解用户的操作逻辑后设计贴合用户操作习惯或者更加简洁便利的APP,其优化作用是使用户感到舒适、自然与方便,提高使用效率,如Keep运动APP结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与使用目的,在打开软件后进入的第一个页面不是传统的首页而是运动页面。而情感化设计的优化作用则是从用户的情感需求找到与同类产品的差异,帮助产品建立独有的品牌价值,使用户对产品产生别样的情感联系。以大麦购票APP为例,在等待加载的间隙,页面会出现带有品牌标准色的花瓣动画以缓解用户因延时产生的焦虑感。此外,用户除了购买演出门票之外,大麦购票还有一个“记录我的现场”板块,观看剧场表演的用户可发布自己的现场,也可以浏览搜索自己喜欢的现场,抒发感想、分享经验,使用户得到更高层次的情感追求。

    无意识设计和情感化设计虽然有不同的设计理念,但两者的合理使用将对APP的优化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美团外卖APP的首页常用的“外卖、美食、酒店住宿、休闲/玩乐、电影/演出”五大业务的图标最为显眼(如图6),其中“外卖”是核心业务,lcon直接采用了美团的标志“黄色袋鼠”。同时,无意识设计用大图标和标准色“黄色”来实现美团外卖的主要业务,从面积和色彩上加深用户印像;而情感化设计直接采用APP品牌形象为主要功能图标来实现,加强品牌与核心功能在用户心理的地位。由此可见,在无意识设计的同时加入情感化设计来共同优化APP的设计,可增加产品的易用性,同时也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其友好性和艺术性也促使产品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总结

    无意识设计和情感化设计是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相对来说,无意识设计是理性的、科学的,情感化设计是感性的、艺术的,两者共同应用于APP设计之中可提升用户体验,使用户意愿的达成更加有效率和拥有更愉悦的心情,并对产品产生认同和情感联系。本文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应用无意识设计和情感化设计方法对APP设计流程中的相应步骤进行功能、界面和交互的优化,由于两种设计存在特性和作用上的不同侧重,共同促进和提高APP设计质量,从而达到提升产品的可用性、易用性、友好性和艺术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美)唐纳德·A·诺曼,小柯译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44-65

    [2]宋奕勤,严咏研,俞婧.等无意识设计在APP交互与界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18 (02):46-49+69

    [3]孔祥富,谢胜楠.基于无意识行为在交互界面设计中的研究[J].设计,2017 (05):70-71.

    [4]黄泽军.移动界面的情感化交互设计研究[J].美术大观,2018 (08):130-131

    [5]唐杰.无意识与设计思维的探讨[J].设计,2018 (23):73-74

    [6]许梦阳.情感化设计定性研究方法评析[J]设计,2019 (20):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