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决胜时刻》音乐对银幕历史语境的叙述与超越
《决胜时刻》是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出的献礼影片,影片在创作过程中,电影音乐作为独立的影片叙事元素,以交响乐为主旨音乐,巧妙选择各类传统民间小曲穿插、融入其中,用音乐主导影片人物形象刻画和故事情节塑造的全过程,用丰富音乐串起故事情节、实时转化故事画面,以独特的音乐旋律激发了大众对历史人物的艺术想象,实现了影片历史语境的生动叙述与完善超越。
一、重塑历史语境叙述的“话语权”
电影音乐是烘托、刻画电影情节的重要因素,也是塑造不同电影情节表现力、渲染故事情节氛围的关键基础。为彰显《决胜时刻》的情感内涵和艺术特色,突破传统主旋律电影的叙述框架,作曲家刘晔借鉴好莱坞电影的“配乐模式”,针对不同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叙述需要,创作了“进北平”“香山主题”“开国前夕”和“诞生”等39首背景音乐,实现了音乐情绪与故事情节的完美融合。该片巧妙借助电影音乐元素为大众提供融入、嵌入和超越历史语境的全新路径,探究重塑历史语境的影片叙述方式,为同类题材作品创作提供了新的借鉴典范。
(一)讲述融入时空的历史故事,强化电影故事情节主旨内涵
故事是构成影片内涵、展示影片情节的关键因素,历史语境作为叙述、刻画影片故事情节的基础,为强化故事情节主旨内涵营造了良好氛围。《决胜时刻》是以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为创作核心的主旋律影视题材作品,通过融入独特的历史语境,明确反映影片主旨,增强影片的叙事功能,不仅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为取得革命最后胜利所作的精心准备、安排及部署,也追忆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历史情境。[1]在《决胜时刻》创作过程中,通过发挥电影音乐的叙事功能,使用宏观大气、符合主旋律风格的电影音乐,将音乐曲目与影片节奏、故事叙述、情节发展深度延续、相互关联,以情感渲染与主题暗喻等方式勾勒了决胜时刻的人物形象、诠释了深层次的革命力量,营造、刻画了独特的历史场景,实现了电影音乐与画面的深度交融,强化了电影故事情节的主旨内涵。
(二)塑造嵌入时空的人物形象,形成了超越历史语境的立体风格
人物是推动影片故事情节发展、讲述影片情景的核心主体,展示人物形象需要嵌入相应历史环境。[2]与一般影片不同,《决胜时刻》作为主旋律题材的历史影片,在影片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要嵌入时空,使影片人物形象更加鲜活、贴近大众理解、激发观众认同。音乐既是影片中独立的叙事元素,也是烘托影片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素材。影片《决胜时刻》坚持从微观细节出发,选择风格合适的电影音乐融入历史空间,深度挖掘伟人的内心故事,如捉麻雀时音乐以弦乐与竖琴、单簧管的配合,传达一份亲情的温暖;毛主席教战士写情书时,以轻快的小提琴拨弦配合木琴的玲珑音色,体现出平凡的人性光辉。这一系列鲜活的生活故事,呈现出更加立体的人物形象。在伟人出场时,配乐欢快明朗或温文尔雅,使音乐与伟人的人物形象融合为一,为大众呈现了更加丰富的伟人形象,实现人物形象塑造的全面突破。
(三)重塑超越时空的创作风格,赋予了跨越历史语境的深厚意境
音乐贯穿影片情节发展,旋律就是历史情景的状态描述。在影片创作过程中,为有效铺垫、烘托剧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需要探索超越时空的影片风格。在讲述电影情节、诠释人物情绪时,音乐与情节发展通常同步进行,成为连贯故事情节、升华故事氛围的重要“催化剂”。《决胜时刻》通过合理使用音乐曲目、器乐塑造了不同人物形象,以气势恢宏、风格鲜明的音乐艺术风格来营造故事场景,将不同时空隧道中的角色与观众牵引至同一故事情感空间,使观众从多个角度解读影片的情感张力和人文情怀。
二、情感升级基础上的影像与音乐同构
《决胜时刻》通过使用不同风格的电影音乐,以生活化、鲜活化的艺术创作手法,深入描述了决胜时刻的人物情感世界,增添了影片故事情节温度,实现了时代环境、语境塑造和情感认同的生动刻画,特别是其中穿插描述了伟人平凡的“父子情感”故事,以虚实融合的创作理念实现了影像与音乐同构,形成了“家国同构”的文化建构。
(一)音乐渲染:电影情节的超时空刻画
音乐是烘托电影气氛、辅助观众理解、烘托人物情绪的重要元素,也是电影主题的形象表达。《决胜时刻》为了使观众熟知、了解决胜时刻的历史情节,十分重视电影音乐选择,通过将故事情节与气势恢宏的交响乐相结合,穿插融入充满地域风情的民间小调,使观众在观看影片时,既能感受生动历史场景,也让观众在丰富多元的电影音乐中,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实现了影片情节的超时空渲染。影片借助电影音乐对重大历史语境下的故事情节进行提炼、升华,通过使用小提琴、大提琴、单簧管、小号、竖琴、木琴等乐器,增加了影片主要情节的情感张力和艺术活力,为观众塑造了恢弘、生动的历史场景,有助于观众深度了解特殊历史语境的发展、变迁,将革命必胜的精神信念一一跃然呈现于影视画面。
(二)情感共鸣:电影情节的超时空附加
通过选择、应用电影音乐曲目,电影有效转化了其时空场景,为大众塑造更加充实、极富美感的电影情节,而良好的电影音乐能够有效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增添电影内容的“附加值”。[3]虽然影片以决胜时刻的重要人物为叙述主角,但导演以普通人的视角来选择电影音乐曲目,通过将交响乐、民间小调和故事画面完美结合,突破了传统主旋律电影的叙事风格,进而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刻画了丰富的人物情感,取得了良好的情感共鸣效果。以主题曲《生日》为例,实力派歌手孙楠用极富張力的演唱,强弱控制自如的音色转换,表达了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告白与祝愿。一句最直白的“祝你生日快乐”,既交代了影片的历史背景,也将浓厚的节庆气氛导入其中。歌词内容高度凝练,“这一天与命运息息相关”起到了点化主题的独特效用,既铺垫了影片发生的历史场景,也提炼了“决胜时刻”的精神内涵,为大众提供了附加于历史情境的情感因素,为叙述电影故事情节、烘托电影情景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剧情引领:电影情节的超时空承载
故事情节是引领影片发展的内在要素。尽管电影音乐是辅助影片展示的重要因素,但强有力的音乐作品与影片画面有效融合,通过连接不同故事情节,为大众创造了更加充实、富有美感的影视作品,构成了影片整体叙事基调,推动影片故事情节不断向前发展。尤其在叙述重大故事情节时,通过合理采用电影音乐,使电影音乐成为刻画、塑造电影情节的重要手段,引领电影情节不断变化。在《决胜时刻》中,电影音乐更是发挥了重要承载作用,向观众更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决胜时刻”时期国共两党的命运变迁。[4]在描述和展现国民党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场景时,影片整体使用了消沉的音乐来烘托悲观氛围,也间接证明了国民党衰退的必然性。在描述共产党的人物精神面貌及故事情节时,则使用了明朗欢快的音乐风格。比如,影片在描述蒋介石败退的必然性时,将满桌丝毫未动的剩菜、死水垂钓和悲凉音乐有机融合,使观众更直观感受特殊历史语境下的人物情感。此处没有使用一句台词,而是巧妙借助音乐旋律,实现了最佳叙事效果。通过巧妙的音乐风格对比,赋予观众观赏主观性,使观众在相关音乐场景烘托下,结合画面观赏和人物语言,形成了具有主观情感色彩的叙事空间,实现了历史语境的叙述与超越。
三、电影音乐对电影情节塑造的全新超越
电影音乐是塑造故事情节、表达故事理念的重要手段,通过巧妙、合理使用电影音乐,以可视化的语言描述方式赋予电影作品独特内涵。《决胜时刻》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拍摄的主旋律影片,影片重点描述了1949年3月至开国大典期间发生的渡江战役、筹备新政协会议等重大事件,影片情节暗合了“决胜时刻”的历史背景。作为描述历史、跨越历史的主旋律电影作品,《决胜时刻》通过利用电影音乐对电影情节的细节层面进行深度解析和音乐艺术化处理,向大众传递、呈现了更容易引发情感共鸣的电影元素和故事情节,实现了电影情节的全新超越。
(一)内涵烘托:利用音乐曲目奠定影片叙事格调
音乐蕴含了极强的情感内涵,对烘托影片故事情节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刻画影片人物形象、叙事故事情节时,合理使用音乐曲目,将有效增强观众的观赏体验,引导观众关注影片发展,实现从音乐感染到情感共鸣的生动转化。尤其是主题歌往往奠定了影片的基础叙事格调和主要情感,增添了影片的观赏效果。《决胜时刻》将电影画面、主要故事情节与电影音乐有效融合,提升了影片的历史质感,为大众营造了相对自然、易于接受和跨越时空的历史场景。本片主题曲《生日》悠扬深情、直触人心,以动人旋律有力诠释了对新中国成立的真情告白与衷心祝愿。另外,《决胜时刻》以气势恢宏的交响乐与风格多元的民间小调确定了影片特殊的历史语境,通过确定“平凡温暖”的叙事格调,配合细腻的管弦器乐,整合影片唯美的情感意境和历史环境,将独有的音乐语言融入电影画面,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烘托了影片叙事的整体格调。比如,影片以欢快旋律描述播音员的情绪变化,弦乐、木琴、长笛等富有活力的乐器交相呼应,使观众如同穿越历史空间,共同缔结见证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心理,形成了真实的历史感。
(二)交叉叙述:利用音乐曲目推动影片情节发展
电影音乐的艺术气质和风格,对电影情节的刻画、塑造具有重要影响。整体上看,电影音乐对电影情节的刻画、塑造是基于具体故事框架下的情感诠释和表达,电影在讲述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合理使用音乐曲目能够快速增加观众的剧情代入感,推动影片故事情节不断发展、完善,并形成一条新的剧情描述线。《决胜时刻》将中共中央1949年入驻北京香山到1949年开国大典等一系列影片情节与《十八板》《剑阁闻铃》《悲欢令》《教礼仪》《红旗颂》等音乐曲目完美融合,先后描述了入驻香山、国共谈判、渡江战役、国民党败退和新中国成立等一系列重大历史场景,最后在音乐曲目《红旗颂》推动下,影片情节达到高潮。影片以交响乐为音乐主线,加上极具地域特色民间小调的综合应用,以京胡、琵琶、唢呐等传统民族器乐进行合理点缀,使大众在观看影片的同时,随音乐深入电影故事情节,让历史镜头更加生动、鲜活,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高大。影片借助主题曲的动情旋律刻画了宏大历史背景和细腻的人物形象,带给观众最真诚的感动情绪,增加了影片画面的细腻感和历史厚重感。
(三)时空交错:利用音乐曲目深化影片情节内涵
电影音乐是电影声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挖掘和展示电影音乐的功能性、内在连续性,刻画、塑造了良好的电影情节。电影情节是叙述电影故事的外在形式,也是有效表达电影主题内涵与思想理念的重要素材。推动电影音乐与影视画面深度融合,借助音乐曲目丰富的外在形式,表达了更有真情实感的故事情节,塑造了复杂的人物个性,为大众形成了强烈的精神对比和深刻印象,拓展了影片故事的叙事内涵,实现了强化叙事功能的创作目标。影片音乐附带了独特的画面感,其中对小提琴这一乐器的出色理解,简洁质朴的歌曲与数十载革命画面一一融合,升华了革命信仰,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实现主旋律电影创作风格的自我突破与完善,使音乐旋律与影片风格相辅相成,实现了音乐旋律与影片情节的完美融合。
(四)意义呈现:利用音乐曲目超越影片情节语境
利用音乐叙述故事情节是电影艺术的重要创作手段,尤其是当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旋律响起,直接拉近了观众与影片叙述语境的距离。作为描述特殊时期的主旋律电影,通过合理使用音乐曲目描述电影故事情节,能实现历史场景的有效转化。《决胜时刻》在叙述故事情节时,围绕影片情节选择了匹配度高的音乐曲目进行合理表述,共同讲述影片蕴含的情绪,诠释出独特的影片美感和精神理念,推动电影故事情节超越历史语境,不断发展。作为一部歌颂胜利、描述历史语境的主旋律影片,影片的结尾部分选择了1965年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红旗颂》,该曲既是影片表现的主题,也是加速影片剧情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铿锵有力、雄迈厚重的《红旗颂》,塑造了振奋人心、歌颂胜利的故事画面,不再表象化地叙述革命胜利,將积极颂歌与纪实画面相融合,大提琴的低吟呼应小提琴的悠扬,为观众营造了极强的画面代入感,共同达到了叙述和超越历史语境的艺术创作效果。通过将影片镜头画面切入首次彩色修复的开国大典纪实影像,配以庄严宏伟的音乐曲目《红旗颂》,将影片情节整体推向最高潮。与普通的电影叙述相比,该片采用了“音画协同”的叙述风格,以声情并茂的方式交代了影片的故事背景,更好展现了影片的丰富感情,触发人物感动,在观众情感共鸣中,实现影片历史场景的生动转化。
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中重要的动态符号,通过以巧妙的旋律、节奏和声部变化,将电影的故事情节与现实生活、人生哲理、大众感悟生动融合,使电影情节更加鲜明、充满活力,实现了电影视听美感与精神内涵的深度“融合”。《决胜时刻》以巧妙的音乐符号将不同历史场景下的写实情节与精神写意生动融合,以独特的故事画面、生动的电影音乐呈现了影片蕴含的精神理念和思维方式,通过为观众提供特殊的认知情感和审美理念,实现了历史语境的生动叙述与完美超越。
参考文献:
[1]王婕然.电影音乐主体性对电影情节的刻画与塑造——以《孙中山》电影配乐为例[ J ].艺术研究,2016(02):90-91.
[2]沈佳文.让音乐自由行走在影像之中——论电影《歌曲改变人生》中的音乐叙事[ J ].当代电影,2017(12):146-148.
[3]李梓郡,吉俊虎.从音乐意象看纪录电影与电影音乐的关系——以纪录片《微观世界》《迁徙的鸟》为例[ J ].当代电影,2018(12):148-151.
[4]金彦龙.主旋律电影“以小见大”的家国情怀解构——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例[ J ].传媒,2020(05):52-54.
【作者简介】? 赵丽丽,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上海市教委文教结合项目“韩蓬中国歌剧艺术工作室”(编号:307-AC9103-19-704001)、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一般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创新性研究”(编号:18CHLJ01)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