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皮影戏动态插画的设计研究
耿阳 宋莉
摘要:在数字化大潮的影响下,人们的娱乐方式更加多样化,传统的辽南皮影戏渐渐被人们忽视,皮影的传承面临挑战。而动态插画作为现代重要的获取信息方式,为传承辽南皮影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文献阅读,梳理动态插画的含义及其与文本的关系。并通过分析辽南皮影戏的艺术特征,为设计辽南皮影戏动态插画提供色彩、造型、动态、声音四个方面的方法论参考。辽南皮影戏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应当进一步挖掘其价值和魅力,与动态插画等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使得辽南皮影戏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辽南皮影戏 动态插画 风格特征 色彩 声音 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1) 03-0025-03
引言
动态插画是近几年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对传统插图的表现形式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以一种可爱有趣的方式向人们传达信息,表达情感,缓解人们生活中的紧张感。而辽南皮影戏是我国一项宝贵的传统民间艺术,在2006年被纳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底蕴。本文就对辽南皮影戏的艺术元素如何运用在动态插画中进行一些初步的设计分析。
一、动态插画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动态插画的含义
目前学术界没有对动态插画的概念做一个官方的阐述。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张静芳结合《当代汉语词典》对于插画的定义以及维基百科对于动态图形和动画的定义,总结出动态插画与动态图形在广义上都属于动画范畴,动态插画设计需依靠动画技术,以新媒体作为传播载体,以插画作为画面主要视觉语言[1]。鲁迅美术学院的孙梦灿认为,动态插画是以诗性表达为主的混合媒介叙事艺术。动态插画继承了静态插画诗性、文学性以及跨媒介(文字、图像)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混合了更多的媒介:动态图像、脚本、声音[2]。鲁迅美术学院的王坤认为,动态插画是在静态插画的基础上,加入和强化了其时空属性,同时可以满足用户交互、触控的需求,不同于动画持续不间断播放的过程,动态插画以更加灵活的方式使用户更有选择的接收信息[3]。综合来看,笔者认为,动态插画是在遵循静态插画作画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作者的意图,利用数字技术,对静态插画的某些部分进行动态化处理,并且可以加入脚本与声音元素,实现插画的跨媒介叙事。
相比静态插画,动态插画因为加入局部动态化元素,画面表达由被动叙事转变为主动叙事,由平面视觉语言转变为以时间场景为依托的多媒介叙事,提升了空间与时间的属性。不仅在空间维度上有机会展开更大范围,更多场景、更多角度的空间叙事,在时间维度上也使得动态插画有了与更多媒介相融合的叙事可能性,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从而使得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相比动画,动态插画没有像动画那样过于复杂的情节和多样的角色设计,而是根据图像、声音等媒介的特征,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来展开叙事。
(二)动态插画与文本的关系
文本和插画作为两种不同的视觉符号,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插画采用了视觉化、图像化的形式来说明文本的内容,提升文本的内涵,即彰文字之所言,言文字之所未言。罗兰·巴特对文本的理论做了新的阐述,他提出作品与文本属于不同的范畴,文本是开放的、未完成的、多元的,是一个建构的过程,不论目的和结果,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结构,需要多次阅读体会,而作品是已经完成的成品,是不能被读者修改的,所以是相对封闭的,单一的[4]。从罗兰·巴特关于文本的理论可以看到,动态插画中的文本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完成的作品中的文字。插画好比是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合作与较量,作者依据自己对已有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将文字创造性地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完成对于文字的诠释,同时也赋予自己独有的生命和灵魂,运用隐喻、互动、转场、娱乐、个体风格性等方式参与作品在艺术上的再创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插画摆脱了依附于文本的地位而作为一种独立发展的视觉语言,具备其独有的艺术审美功能与信息表达功能。从使用场景来看,插画凭借其直观性、实用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媒介,从古代的画图记事、象形文字、故事书到近代的海报、邮票再到现代的漫画、游戏、电影以及各大网络平台,插画都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再单单局限在书籍当中对文本内容进行补充。从传播媒介来看,插画从原来的泥板、书籍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电视、电脑、手机等多媒体平台。数字技术为动态插画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受影视动画的启发,插画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并借鉴动画的制作方法衍生出了动态插画。
动态插画在静态插画的基础上加入了脚本和声音等元素,因此动态插画的文本不只存在于图像传达给观者的信息,同时也包含了声音媒介蕴含的文本信息。连续的动态画面依靠色彩、图形、人物表情、行为、动作、场景布置、角度、镜头转换等方式来传达动态插画的主题思想,而声音元素的加入可以进一步烘托故事发生的场景氛围、调动观众的情感,推动故事发展。在“互文性”理论中,不同文本在相互碰撞中,产生了交流和对话,使得文本由封闭单一的状态走向了开放与多元的状态[5]。在动态插画中,图像文本和声音文本相互连接,相互交织,编织出更大更广阔的视域空间讓观者产生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引发更多元的联想和思考。
二、辽南皮影戏动态插画的设计
(一)辽南皮影戏动态插画的色彩设计
在辽南皮影戏中,受到民间五行五色以及皮影表演灯光条件、制作条件的影响,辽南皮影大多以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构成,各种颜色以雕刻口为界隔色渲染,相互并置,着色饱和度较高,明度较低,色彩浓烈,通过纯度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冷暖对比等使得画面效果艳丽醒目却又不失庄重沉稳之感,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辽南皮影艺术的色彩体系是辽南皮影艺人根据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来的,当时的社会文化交流闭塞,人们思想相对封建,会通过各种形式来祈祷安居乐业,风调雨顺,是人们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通过影人的颜色,我们可以看出大致分析出这个影人的社会地位、脾气秉性以及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民间风俗等信息[6]。例如王侯将相会身着黄色战袍,忠义勇士则身着红色战袍,年轻女子多穿红色衣裙,青年男子多为绿色外褂,老妇人则更偏爱穿颜色偏深的衣服,如黑色、深绿色等。效仿戏剧中的脸谱元素,辽南皮影中的黑脸表示公正无私,红脸表示忠义勇敢,肉色的脸代表油滑不规,黄脸则是小人物、佛祖以及昏死者的惯用颜色。除此之外,辽南皮影艺人还喜爱用红色绿色的撞色搭配,来表达其“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的美好愿望。
鲁道夫·阿恩海姆指出色彩比图形更容易让人产生情感[7]。辽南皮影动态插画加入了时间概念,同时,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的动态插画不再受制于皮影表演中道具、场景、灯光等条件的制约,皮影动态插画的颜色可以不完全遵循传统皮影戏中固定不变的色彩搭配,而可以随着情节、场景、情绪的变化有相应的改变,以呼应作品的主题,带来更加强烈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变化,拓展插画传达的信息。此外,辽南皮影戏动态插画通常会持续3秒-3分钟,在这个过程中,要想使画面有一个稳定感和秩序感,我们首先应该把握好色彩的节奏和韵律,分配好各个基础色在画面当中所占的比例,固定好颜色搭配,采用明度、饱和度对比、冷暖对比等手法增加画面层次感,使得画面场景过渡自然和谐,具有整体感。
(二)辽南皮影戏动态插画的造型设计
辽南皮影戏造型具有平面性、抽象性、卡通性、戏剧性的特点。其中平面性表现在影人造型均采用平面构图,只有上下之分,没有左右之分,影人面部大多采用侧身五分像,妖魔鬼怪、丑角则为四分之三侧面的七分影像。头帽发冠则采用俯视视角,身子采用七分侧面平视视角,以求尽可能完整地呈现人物的各个角度形态,从视觉效果来看,不仅不会使人感到二维空间混乱,反而营造出了一种空间立体感的假象。抽象性表现在影人的制作大多采用写实与抽象相结合的手法,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纹样装饰,发型等来衬托人物特性,对具象的事物进行抽象、美化处理,使得造型更具理想化意味,成为一件不附庸于剧情的独立艺术品。卡通性表现在通过高度写意概括的手法来描绘人物的特征,例如用盔、冠、巾、帽、髻就可以区分性别和身份,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影人的头身比例也不是按照我们的日常经验来设计,而采用头大身小,胳膊修长,身体上窄下宽等夸张比例,各个关节用线相连接,在执影人的操纵下进行机械的动态化表演,憨态可掬,令人忍俊不禁。戏曲性表现在借鉴了戏剧中的人物角色分类,辽南皮影戏中的角色也分为生、旦、净、丑、神、怪几大类来进行设计,脸谱、头饰、服饰造型、场景道具的设计也效仿了戏剧当中的搭配组合方式。
在传统辽南皮影戏造型的设计上,皮影艺人还会遵循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点线面是造型设计的基本组成要素。其中点线面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相辅相成,相互包含的。辽南皮影的插画画面中如果只有点,就会显得缺乏层次、结构松散,而如果画面全是线的话,就会显得枯燥乏味,缺乏生命力和冲击感,如果画面中只有面的话,又会显得呆板缺乏灵气。因此在造型设计时,点线面三者因相互穿插,通过点线面的合理分布营造画面的力量感和虚实关系[8]。在辽南皮影戏动态插画造型设计时,设计师要通过观察现实生活当中典型的人物形象,总结出其突出的艺术形象特征,比如其表情、服饰、身材等,加以凝练概括,进行模糊、风格化的处理,还可以借鉴传统剪纸艺术的镂空效果,采用点、线、面、虚实相结合的手法,在头茬、影身处配以装饰性很强的纹样图案,辽南地区以花朵、云彩、鱼、太阳等纹样最为常见。在设计辽南皮影影人造型时还应注意:辽南皮影戏影人的眼睛被置于脸部居中位置,采用阴刻或阳刻的手法加粗了眼睑的刻画,为了突出人物个性,表现地位尊卑,影人人物轮廓较为精简,而头茬和服饰的刻画却很细腻复杂。并且为了将事物更完整地还原,更好地展示细节,皮影艺人吸取了传统透视中的散点透视规律来制图,使得一个画面中汇聚了多个焦点,将焦点、体量、空间感集中在一个平面图中,呈现出奇妙的视觉组合画面。
要想使辽南皮影艺术发扬光大、再现往日的辉煌,就需要将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立联系,满足人们在物质或精神方面的某些需求,建立对皮影艺术的文化自信,构建弘扬皮影文化的社会氛围。因此,在不断挖掘和吸收传统艺术元素的同时,还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与现代元素、现代审美相结合,促进皮影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推广。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辽南皮影戏造型设计的现代化创新进行阐述。
1.对传统皮影戏表演中受到的限制进行改进
由于制作成本和演出条件的限制,在传统皮影表演中,代表同一类型的人物通常都会采用相同的人物头茬搭配不同的影身作为表演道具进行表演,除特殊情況外(如少数民族、神仙妖魔),甚至人物的服饰也没有明显的朝代区分。动态插画可以对不同角色的影人根据其身份形象单独进行设计,形成更有识别性和人物特点的形象特征,也可以加入影人的表情变化,发饰、服饰的局部摆动,人物、道具阴影的设计及变化等细节,甚至可以使影人的正侧面像变为正面像等。在画面背景的设计上,传统的皮影戏由于表演条件的限制,背景设计通常为在白幕加上道具来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缺乏对大背景的刻画,如天空,山脉、湖泊等,设计师在刻画影戏插画的背景时,可以根据故事的情节适当加入大背景的刻画,以增强画面的代入感和感染力。
2.将辽南皮影戏进行意象化解构与转化
设计师在进行插画设计时,会将其对生活的感受和感悟凝结成富有美感的图形图像传达给观众,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激起观者心灵的共鸣。辽南地区的皮影戏大部分是当地人祭祀神明、巫俗活动、庆祝丰收的一种娱乐方式,这种方式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折射出人类社会万物之灵和灵魂不灭的观念,在辽南民族皮影艺术中,保留和积淀着北方渔猎文化、原始萨满教文化的深厚内涵,在皮影造型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符号程式,如牡丹象征富贵,松柏象征长寿等。皮影戏的创作是艺人内心世界的率性表达,对外界事物的抽象概括,运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事物的本质。因此,辽南皮影的造型图形的设计并不是对图形本身的直接复制,而是需要设计师根据动态插画的主题,对整个造型图形进行升华和再创造,有秩序或无规律的形变或置换,并能被大众所感知和理解,在传达辽南皮影戏理念的基础上,表现新的时代气息与审美观念。
3.吸取辽南皮影戏中的元素加以创新应用
辽南皮影戏中包含有多种艺术元素,比如雕刻镂空元素、光影元素等。辽南皮影艺术中的镂空雕刻的质感使得皮影艺术多了一抹粗犷感和厚重感的意境,也使得画面的层次更加丰富,呈现出精致的立体效果。阴阳雕刻的丝毫取舍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和意义,需要谨慎的思考和雕琢。辽南皮影戏中对于光与影的捕捉和定格,不同的皮影材质透过幕布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光影效果,以及通过皮影距离光的远近而产生的虚实、隐透、叠合的效果都衬托出了一种浓浓的中国风和厚重的历史感。在动态插画设计时,可以吸取这些典型的艺术元素,结合插画场景的移动、人物角度、位置的变换,来营造独特的艺术氛围和审美效果。
将传统的辽南皮影戏元素与现代化的元素相结合,使作品在传承皮影文化的同时又展现当代艺术情怀,实现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跨时空对话。GDC环球数码创作的皮影动画短片《桃花源记》就取材于陶渊明的同名故事,集合了水墨、剪纸、皮影等元素,呈现出一幅旷然世外的桃园美景,生动刻画了渔民颓唐贫苦的形象,与桃花源内生机勃勃、人人悠然自得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该片凭借出色的动画效果及故事情节获得了TBS数字动画作品最高奖。
(三)辽南皮影戏动态插画的动态设计
动态插画通过连续性的图像来传达信息,是叙事性的表演,而静态插画则是单纯的视觉性叙事,叙事性的表演就必须要考虑时间线的连接,场景的转换,人物的行动轨迹,从而使动态插图有一个扎实的结构和流畅的节奏,来吸引观者观赏。脚本的制订是开展动态插画的基础,分镜头脚本主要是针对动态插画中的动态角色的动态设计,通过最主要最具代表性的画面进行视觉叙事。动态插画的分镜头脚本制作可以参考动画电影中的分镜手法:蒙太奇、变形转隐喻、顺叙、插叙、倒叙,长镜头等,采取适当的手法来增加故事的吸引力。但动态插画不同于动画通过人物、背景、情节等要素去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动态插画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和完整的角色定位,需要通过图像、声音、音乐等特殊的组织方式展开叙事,叙事语言应丰富而情节简练。在辽南皮影戏插画动态化制作时,应该准确把握皮影人物的运动方式和规律,影人通常由头、上身、下身、臂、腿、手和脚几个部分组成,其中臂和腿又以关节为连接点分为上臂、下臂,大腿和小腿,在动态插画设计时,可以将头、上躯干、下躯干、上肢、下肢都分别建立单独图层进行绘制,便于后期制作人物动效。在传统的辽南皮影戏表演中,对影人的操控并没有固定的程式,执影人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理解,根据当时的场景和情绪做出相应的人物动作,影人的运动或憨态可掬,或风度翩翩,或谨小慎微,肢体动作应体现出皮影夸张但不失灵动,丰富又不失节奏的表演特点,还要保证动作流畅自然,平顺优美。如要表现年龄特征时,老者的走路姿态应弓腰驼背,蹒跚前行,小孩则可以蹦蹦跳跳,自由欢快,初出闺房的女子则可以做一些整理发饰、捂脸害羞的动作等。
(四)辽南皮影戏动态插画的声音设计
动态插画作为综合媒介叙事艺术,结合了图像文本与和声音文本,而声音文本作为一种时间叙事,与动态图形相互连接、相互交织,编织出更广阔的视域空间来营造更加丰富的画面效果、带来更加生动的视听体验。不同的声音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因而动态插画的音效设计应当与动态画面效果相呼应,使得画面与音乐的节奏、氛围相一致,起到强化、丰富画面叙事,激发观者情感的效果。
在辽南皮影戏表演中,声音效果主要来源于唱词、伴奏音乐、音效三个方面。其中辽南皮影戏的唱词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七字赋、三项七、+字赋、五字锦、赞、搭拉句子、三字赋。根据影卷种人物表达情感的不同,在唱腔上分为喜、怒、思、悲、哀、恐、忧等不同情绪。根据人物性格、年龄、性别等有划分出生、旦、净、髯、丑等不同行当。在唱法上也划分为:大嗓、小嗓、杂活三种类型。在滨唱方面,强调吐字要清、行腔要圆、板夺要俏、心板要稳、尺寸要准。在对辽南皮影动态插画的现代创新时,可以采用白话与辽南唱词相结合的方法,使得观众更易理解和接受。辽南影戏的伴奏乐器和音效乐器主要有:四弦、笛子、扬琴、三弦、二弦、皮鼓、板、锣、铙钹、手锣、堂鼓等。音效可以起到夸张角色的动作效果,建立动态插画的节奏感,恰到好处地烘托故事氛围,增加动态插画的趣味性和感染力。由于辽南皮影戏动态插画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和完整的角色定位,因此在加入唱词、配乐、音效等声音元素时,应尽量精简唱词的篇幅长短,做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还要根据动态插画的人物角色、叙事节奏、画面氛围来搭配相应的配乐、音效,增加皮影的代入感和吸引力[9]。
结语
辽南皮影戏是东北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沉淀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有其独特的艺术形象、表演形式和造型设计规范。将辽南皮影戏元素运用到动态插画中,不仅能引起人们对辽南皮影戏的关注,推动辽南皮影戏的传承,同时也为动态插画的创作提供新的灵感来源、创作素材。辽南皮影戏动态插画的创作在符合现代审美的同时要把握辽南皮影戏最核心的特征,为传承辽南皮影文化提供数字化发展的平台。.
基金项目:2019年大连社科联基金“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身份认同的图像学研究”(2019d[skyb011);2019年大连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科研培育基金项目“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数字媒介传播研究”;2015年国家社科青年基金“东北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虚拟博物馆研究”(编号:15CXW024)。
参考文献
[1]李静芳.插画的动态化设计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9
[2]孙梦灿.动态插画的诗性叙事—— 数字媒体艺术家个体情感表达[J]美术大观,2019 (03):132-133
[3]王坤.新媒体时代中插图的动态化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16
[4]罗兰巴特,杨扬.从作品到文本[J]文艺理论研究,1988 (05):86-89
[5]任浩飞.作为插画的版画一论文本与图像的关系【D]中国美术学院,2 015
[6]刘烨.皮影戏中的色彩运用研究[J]设计, 2017 (05):144-145
[7]Amheim Rudolf. 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4-12-3]
[8] XiaoyunXXX,QingjieSQS,MengshuSM S,et al Algorithms for Shadow Play Pattern Design Based onTwo-Sides Successive Composition[C] // International Forum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Applications.IEEE, 2009
[9]王星航.复州皮影戏[M]大连:大連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