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习作支架 助力能力提升
李萍
【摘 ? 要】要解决学生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以情绪支架调动课堂氛围,为学生创设习作情境;以过程支架推动课堂生成,助学生习得习作方法;以评价支架助力课堂延伸,使学生保持习作动力。由此,学生在提升习作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综合素养。
【关键词】习作支架;课堂调控;习作能力
如今,课堂中不少学生习作热情不高,表达视角不丰富,行文思路不清晰,习作评改能力弱。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于学生的习作缺乏整体调控,没有在最近发展区搭设支架,帮助学生确定习作立意、形成习作思路、拓宽习作内容。那么,如何设计习作支架,助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一、以情绪支架调动课堂氛围,为学生创设习作情境
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情绪是一堂课成功的情感基础。因此,习作课上,教师可通过设计习作情绪支架,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运用思维,提高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激发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预习支架——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教师可以设计预习支架,激发学生对于本次习作课的兴趣。例如,在执教《放大镜下的世界》一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微小、不易被察觉的事物。为此,学生需要用心观察,有时甚至需要借助一定的仪器。
学生对这一活动十分感兴趣。他们在观察中发现了很多平时忽略的细微事物,比如手指的纹路、铅笔盒上的图标等,还有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了蚂蚁。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激发了习作的兴趣,也充实了自己的习作资源。
(二)口令支架——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
课堂口令如同军队命令,语言凝练,目标明确。当教师说出某一口令时,学生迅速回答下一句,或身体随着口令做出反应,从而有效集中注意力。
运用口令支架来调控课堂,能够活跃气氛,进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迅速集中注意力,产生内驱力,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进而推动习作课的开展。
(三)多媒体支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多媒体以图片、音乐、视频等丰富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呈现具体的内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感,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
如在执教《放大镜下的世界》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与习作的热情,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纪录片《微观世界》中的片段,创设了生动的课堂情境。学生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同时,也对微观世界充满了好奇。多媒体支架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信息容量,延伸了教学时空,为习作训练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以过程支架推动课堂生成,助学生习得方法
习作的全过程包括主题的选定、内容的甄别、思维的建构和语言的锤炼。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习作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教师适当的调控和指导。教师可尝试提供过程性支架,为学生搭建阶梯,降低难度,引导他们在训练的过程中习得习作方法,形成自己的习作思维。
(一)活动类支架——丰富习作素材
教师可带领学生接触纷繁多变的社会,引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习作。如带领学生去菜市场做社会调查;根据近期上映的热门电影,引导学生写电影推荐词;指导学生列出采访提纲,对某一类工作者进行采访;等等。以去菜场调查为例,借助调查表(如下表),学生发现了许多习作素材,找到了自己最想表达的内容,为后续的习作做好了铺垫。
根据表格,很多学生撰写了调查报告。从学生的习作中不仅可以看到他们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还能感受到他们的成长——更懂得体谅、关怀与换位思考。学生的人生阅历得到了丰富,视野得到了拓展。
(二)问题式支架——帮助梳理文脉
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在参与活动时兴趣盎然,等到下笔时却又写得零零散散,没有清晰的脉络,缺少对细节的关注和生动的描写。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状况,教师可设计问题式支架,帮助学生梳理文脉,寻找动人之处。以记叙某次活动为例,支架内容如下。
在问题式支架的强化训练下,学生思考和下笔时有了方向和角度。教师要引导学生模仿、内化支架中所包含的写作思维与方法,从而提升其独立写作的能力。
有时,问题式支架还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例如,阅读《我心中的风琴声》中的《魔鬼婆婆》一章后,教师要求学生猜写后续章节《魔鬼婆婆消失了》。为降低习作难度,教师设计了以下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能让学生的思路更清晰。他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循着自己感兴趣的线索展开想象,有详有略地进行描述。
三、以评价支架助力课堂延伸,使学生保持习作动力
评价是习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学生的作品能获得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其写作兴趣和写作动力将被不断激发。教师可运用习作评价支架,助力学生习作能力持续发展。
(一)自我诊断式支架——养成习作自改习惯
在学生完成习作之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我诊断式支架,引导学生从立意、题目、结构、文笔等方面展开反思,并尝试独立修改。
学生按照评改支架的要求,反复推敲自己的习作,发现习作的优缺点,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在一次次自我评改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得以提升。
(二)互动诊断式支架——形成习作互改机制
在学生尝试独立修改习作之后,教师可提供互动诊断式支架,让学生互评互改。例如,在完成以“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为主题的习作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评改单(如下表),以此作为评价支架。学生对照具体的评改标准,彼此促进,提升习作能力。
(三)综合评估式支架——促进习作能力提升
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内心十分渴望得到教师、同伴和父母的评价与反馈。对此,教师可根据特定的习作内容,设计综合评估式支架(如下表)。借助支架,学生能清楚看到自己在习作方面的长处和短板,进而有意识地改进不足,提升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教师可借助三类习作支架,調控习作课堂,降低习作难度。通过多样的习作活动,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表达、评改,在提升习作水平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最终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罗德红,李志厚.课堂教学与管理艺术[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
[3]雷玲.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董一菲.课堂创意管理实用技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5]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7.
[6]管建刚.我的作文训练系统[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7]王宁.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J].中学语文教学,2016(11).
(浙江省平湖市新埭中心小学 ? 31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