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踊跃展示的策略

    周冬慧

    [摘? 要] 学习展示能够彰显学生的优势智能.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搭建展示平台,赋予展示权力,突出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整体性展示、个性化展示以及优先性展示等. 通过课堂展示,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 课堂展示是学生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示,能提升学生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展示;展示策略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势智能,也有各自的短板. 教学就是要发掘学生的优势智能.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展示,彰显学生的优势智能,学生可以在展示中肯定并且发展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 通过课堂的踊跃展示,能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发掘学生的优势智能,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1]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踊跃展示呢?笔者在实践中展开了积极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搭建展示平台,引导学生整体性展示

    展示是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核心环节,也是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发掘学生学习创造性的重要手段、方式和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性展示. 通过整体性展示,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展示恐惧症”. 一般来说,整体性展示常运用于“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往往是以“组”为单位的集体性展示. 在展示的过程中,一个发言人的发言往往代表着小组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其通常采用的话语形式为“我们组认为……”“我们小组还有补充……”“我们小组的看法是……”,等等.

    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这一部分内容,一共有四个判定定理需要证明,即“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于这样的判定定理,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大组,每一个大组分别对一个判定定理进行深度探究. 在完成本大组的学习任务之后,可以对其他三个判定定理进行探究. 如此,学生的学习既有主要的学习任务,也有辅助性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分组,给学生的整体性展示搭建了平台. 在整体性展示活动中,每一个小组围绕着自己的任务进行严密的论证,他们从已知出发,经过翔实的求证和说明过程,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在整体性展示的过程中,每一个小组在积极展示自己小组探究成果的同时,认真倾听其他三个小组对其他三个判定定理的论证. 由于每一个小组的成员对于其他三个小组探究的判定定理也有所触及,因而能够进行深入而持久的倾听,并在倾听的过程中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提出商榷性、批判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的整体性展示,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力,发展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般来说,整体性展示需要教师设定好展示的基本流程,也就是说,要让教师随机分配展示任务,让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引领下进行小组分工,同时在小组内进行组内展示. 通过组内的先行展示,让学生熟悉所要进行的整体性、全班性的展示内容. 通过组内的先行展示,能提升整体性展示的效能,同时能让学生的展示更加规范、展示的思路更加明晰.

    赋予展示权利,引导学生个性化展示

    展示的方式是很多的,不僅有全班性、整体性的展示,还有基于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展示. 一般来说,个性化展示是建立在整体性展示的基础上的,是对整体性展示的有益补充.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整体性展示,更要鼓励、激励学生个性化的展示. 因为,个性化的展示往往能闪现一些真知灼见,能闪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意点子. 在个性化的展示中,有认同、有批判、有质疑.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赋予学生展示的权力,让学生敢于展示、勇于展示、乐于展示.

    个性化展示的策略很多,比如“轮转式展示”“小组补充展示”“抽号式展示”“小组‘PK展示”等. 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学习重难点展开,从而让学生的展示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比如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这一部分内容,许多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回顾知识. 如“什么是全等三角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种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如此,学生如数家珍,纷纷报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这样的复习,本质上是一种“陈述性知识”的复习,就是让学生简单地复述知识,其本质是数学符号的提炼,其主要作用除了增强记忆之外,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

    笔者认为,如果教师能够换一种方式,就能促进学生多元化的个性展示,就能让复习促进学习力的提升. 比如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展开这部分内容的复习的:如果在△ABC与△DEF中,AB=DE,AC=DF,请尝试补充一个恰当的条件,让△ABC≌△DEF;如果∠A=∠D,∠B=∠E,请补充一个合适的条件,让△ABC≌△DEF,等等. 这样的复习,不仅是学生对经验的提炼,更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灵活运用. 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基于各自的经验,纷纷展开个性化的展示. 有的学生运用“SAS”来补充条件进行展开证明;有的学生运用“ASA”来补充条件进行展开证明;还有学生运用“SSS”来补充条件,进而展开证明,等等. 多元化的展示,让每一位学生都踊跃投入其中,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个性化的展示,全员参与、机会平等,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人翁作用. 教学中,教师既要鼓励学习佼佼者踊跃展示,也要拉动、推动学习弱势群体;既要尊重群体性展示的“百家之言”,也要重视个体性展示的“独家发布”;要让每一位学生在个性化的展示中全身心投入,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展示生动有趣、灵活多变.

    突出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优先性展示

    由于课堂教学时空是有限的,因而展示、交流的内容应当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应当有所侧重,抓住学生原有认知与数学新知之间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能事无巨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如果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下,什么都想引导学生展示,其结果往往是展示的内容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的. 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突出教学重难点,让部分内容优先展示,要主动筛选一些内容,让学生围绕这些内容展开深入的、持久的、富有深度的展示.

    比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判定法则——‘SAS”(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时,笔者特别强调了这个角一定要是这两条边的夹角. 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位学生“振振有词”地进行展示:老师,不一定要是夹角,只需要两条对应边和其中任意一个夹角就可以了,并且这位学生画出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这样的“另类声音”让其他学生一脸疑惑,同时也让笔者觉得这是一个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机会. 于是,笔者顺水推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两个三角形中的两条边和任意一个对应角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就一定全等吗?我们怎样来证明呢?有学生主张画图证明,有学生主张看能否举出一个反例,有学生主张进行分类讨论……分类讨论的内容是:如果对角是直角,两边及其中一条边的对角相等,三角形是否全等;如果对角是锐角,两边及其中一条边的对角相等,三角形是否全等;如果对角是钝角,两边及其中一条边的对角相等,三角形是否全等,等等. 这样的突出教学重难点的内容,我们引导学生优先展示. 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借助画图积极寻找反例,从而证明了当两边中的长边对角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当两边中的短边对角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优先性展示,不仅要突出教学重难点内容,而且要突出学生的思维障碍、分歧、模糊之处,也要突出数学知识点的生长之处. 如在上述展示教学中,许多教师通常是简单地画图,找出一个反例,从而证明两个三角形如果两条边及一个角相等不一定是全等. 这样的简单性、单一性的展示,由于缺乏深入的探讨、分析,不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清晰 [2].

    课堂展示策略是多样化的,是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 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创造展示的契机,让学生主动展示、积极展示、踊跃展示,这是展示教学的根本目的. 在展示教學中,教师要兼顾学生个体性差异,引导学生在展示中缩减差距、弥补短板,引导学生积极互动,让学生在展示中对知识进行积极的补充、质疑、完善,从而让学生在展示中将数学知识悟得更扎实、更深刻,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因展示而更加精彩. 通过课堂学习展示,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学娟,高淑凤.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天津教育,2017(z1).

    [2]G·波利亚. 怎样解题:数学教学法的新面貌[M]. 涂弘,冯承天,译.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