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现代产业体系的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机制实现路径研究
王秦 薛晓霞
【摘 要】技术技能积累是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可持续保障,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坚实基础。通过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点领域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典型案例的深入研究,指出重点产业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面向现代产业体系的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机制的实现路径,为推动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9)08-0065-05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1]提出了加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领域建设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改造提升制造业、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也指出:将高等职业院校打造成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资源集聚地。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指职业院校和企业紧密合作形成技术技能积累的联合体,通过积聚校企的优势资源,促进技术知识、技术能力的积累和创新,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素质和创新能力,[2]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奠定基础。
一、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的典型案例
限于篇幅,本文重点介绍现代农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的典型案例。
(一)现代农业的典型案例
1.現代农业发展对技术技能积累的需求
技术技能积累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首先,通过技术技能积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强力引擎;其次,通过技术技能积累,培养适应农业产业化和科技进步的技术技能人才;最后,通过技术技能积累,有助于建立现代农业的技术示范、推广与应用体系,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2.现代农业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的案例分析
近年来浙江省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在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企业转型、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3]
(1)打造现代农业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包括:①建立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中心: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建了“现代生态高效农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围绕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和核心技术需求,进行农业新技术的攻关与研发,助力区域农业企业转型升级。②设立现代农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学校聘请区域知名的农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及地方公认的能工巧匠,设立现代农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让技能大师充分参与学校教学与人才培养,发挥其在技术研修、技艺传承及技能推广的重要作用。③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庆元食用菌学院、莲都民宿商学院与丽水农民学院为人才培养基地,有效地提升了农业技术技能人才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2)探索现代农业服务路径。主要包括:①开展现代农业知识培训,学校联合相关企业进行了农业经营创业、农产品经纪人、民宿创客等30个项目的近4 000人次培训,普及及推广了现代农业知识。②共建农村人才培养基地,依托浙江省现代农业培训基地、莲都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等,校企协同培养新型农民。③拓展社会实践服务,与浙江聚珍园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丽水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美途丽水”等文化创意平台,积极拓展区域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如:进行区域特色生态农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开发农家休闲旅游、监测民宿业服务数据等,满足区域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典型案例
1.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对技术技能积累的需求
首先,通过技术技能积累,从建立和完善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创新体系,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这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环节;[4]其次,通过技术技能积累,推动高级“工匠”型人才的培养,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最后,通过技术技能积累,有助于加快培育具有国际品牌和全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群体,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高端装备制造业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的案例分析
江苏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常发实业集团等公司合作建立了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贯穿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教学、实训与技术服务平台。[5]
(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教学平台:以培养学生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依托企业的实践工程应用,进行集教学、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项目化教学,构建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大大提升了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粘合度”。
(2)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实训平台:依托“江苏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常州市数字化设计重点实验室”等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实训平台,为区域内20多所职业院校和300多家企业提供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培训服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3 000多名,为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撑。
(3)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技术服务平台:基于“专业服务产业”的原则,校企协同共建了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服务平台,大力开展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技术研发、技术咨询、成果推广与转化等,为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服务支持。
(三)现代服务业的典型案例
1.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技术技能积累的需求
首先,通过技术技能积累,推动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的建立,形成良好的技术基础,加快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其次,通过技术技能积累,构建现代服务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服务业的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最后,通过技术技能积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新型服务人才,为现代服务业发展输送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
2.现代服务业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的案例分析
辽宁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是由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省内相关企业、行业协会与科研机构等,以服务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为目的而组建的行业性职业教育联合体。
(1)产教融合,促进技术技能积累。①实施订单式培养。通过冠名班、定向委托等方式,开展区域现代服务业急需人才的“订单式”培养。②设立“大师工作室”,以传授技能带动人才培养,提升服务业人才的培养效率。③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紧贴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求,推进学校教学模式和专业课程改革,打造“教学—实践—实习—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链条。④构建共享型实训基地。构建了涵盖人才培养、员工培训、职业鉴定等多个功能的共享型区域性服务业人才实训基地,保证了区域服务业人员培训的普及程度。
(2)搭建平台,提高社会服务能力。①技能大赛平台。组织开展多项服务业技能大赛,突出服务业人才的技术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特点。②师资培训基地。多方联合建立了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师资培训基地,加强专业师资力量培养。③数字化学习平台。构建了基于专业课程与实训虚拟仿真系统的开放式区域现代服务业数字化学习平台,加大了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力度。④技能培训平台。利用集团的优质资源,以信息服务业、文化服务业和社区(生活)服务业为重点,搭建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的公共服务平台,满足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四)经验与不足
通过以上典型案例的分析,重点产业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現在五个方面:(1)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基于区域重点产业的发展需求,校企协同进行专业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和产业的协同发展。(2)建立实验室、实训基地或实习工厂,实现人才的“订单式”培养。职业院校利用人才、技术等优势,企业利用资金、设备等优势,协同建立产教一体的实训基地,按照产业、企业发展的真实需求实施“订单式”培养,实现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重点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3)构建科研与产业服务平台,实现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校企协同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与产业服务平台,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技能的积累、传承与创新,提升了重点产业的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能力。(4)组建职教集团。发挥职教集团在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作用,通过整合“政、校、行、企、研”的优势资源,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发展。(5)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程嵌入”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重硬轻软、重近轻远。“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重点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硬件性技术技能的积累途径与方法受到普遍关注,而对于隐含的、价值关系不明确的软件性技术技能(如:丰富的工作经验及高水平的操作技能等)的积累不够重视。同时,由于政策、体制、机制等各种原因,部分重点产业对长期性、潜在性的技术技能积累缺少投入,形成了重近轻远的现象。(2)缺乏方法指导。由于缺乏合理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在重点产业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的对象、途径与方法上没有长期规划,无法形成标准、规范的技术技能积累过程。(3)层次水平较低。主要依靠校企协同自发进行的技术技能积累,缺少国家政策引导和行业规范,造成重点产业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的层次较低和总体水平不高。(4)创新能力不足。国内多数重点产业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还仅仅停留在技术技能的积累与传承环节,缺少对重点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标准的研发攻关,自主创新力度明显不够。(5)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国内技术技能人才的规模、数量和质量都没有跟上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步伐,因此要加大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力度,加快重点产业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的培养,满足重点产业发展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重点产业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机制的实现路径
(一)建立校企协同的重点产业技术技能积累联合体
1.联合体的内涵
校企协同的重点产业技术技能积累联合体指面向我国重点产业技术技能积累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以及技术技能积累链上的薄弱环节,以支撑重点产业技术、技能的积累为目标,由职业院校和企业为主体而构建的开放性组织系统。它是实现重点产业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机制的前提要素。
校企协同的重点产业技术技能积累联合体基于“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创新机制、互利共赢”的主要原则,通过有效地组织技术创新要素向重点产业靠拢与集聚,增强重点产业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最终提高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联合体的主要内容
校企协同的重点产业技术技能积累联合体的主要内容设计如图1:
(1)资源条件服务。[6]一是聚焦重点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及前瞻性问题,开展前沿应用基础研究,支撑重点产业的关键与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重点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二是建立重点产业的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推动重点产业共性技术的应用推广与有效供给,实现重点产业的技术跨越和结构升级。
(2)技术研发服务。一是开展重点产业的前瞻性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发挥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是把脉重点产业的技术难题与需求,开展重点产业的技术咨询与诊断服务。
(3)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服务。一是以重大攻关项目为抓手,对重点产业的科技成果加大推广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工程化。二是推广重点产业先进实用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探索在重点产业相关领域率先建立利用财政资金形成的技术成果限时转化制度。
(4)技术人才培训与交流服务。一是整合与优化校企的设备资源和教学条件,加快培养大批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精湛技艺、能够独立解决技术难题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重点产业做好人才储备。二是推动以市场为基础、以校企为主体的创新载体建设,为重点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引进与交流创造良好条件。
(二)构建校企协同的重点产业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服务体系
1.服务体系的内涵
校企协同的重点产业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服务体系是重点产业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资源共享、一体化集成的网络支撑体系,是一个基于校企协同的政、产、学、研结合的创新系统,有助于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技术研发活动深度融入产业链。它是实现重点产业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机制的首要要素。
校企协同的重点产业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服务体系既是服务于重点产业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活动的资源(人、财、物、信息等)平台,又是支撑重点产业实现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和推动其发展的能力平台。
2.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
校企协同的重点产业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设计如图2:
(1)建立校企协同的重点产业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服务中心。一是开展重点产业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政策、标准与规划研究;二是加强对校企协同的重点产业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活动的资金扶持与宣传推广;三是开展重点产业技术研发与创新等活动。
(2)构建校企协同的重点产业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服务平台。结合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需求,依托职业院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构建面向重点产业的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服务平台,以技术成果孵化和转移为基础,提供技术对接、技术咨询、技术培训、人才培养等多种服务。
(3)建立健全校企协同的重点产业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服务制度。[7]校企协同共建重点产业的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服务制度,以制度创新激发技术创新,通过规范重点产业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服务原则、流程及标准等,提升重点产业的竞争能力。
(三)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战略联盟的基本内涵
“产学研”结合的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指以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企业、职业院校与职业教育研究机构为主体形成的长期、稳定、制度化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通过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产学研在战略层面的有效结合,共同突破重点产业的技术瓶颈,提升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产学研”结合的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企业、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作契约为保障,以“政府引导、市场导向,要素融合、协同创新”等为原则,是实现重点产业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机制的核心要素。
2.战略联盟的主要内容
“产学研”结合的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工作内容如图3:
(1)联合攻关与技术研发。以校企协同为核心,广泛聚集产学研等优质创新资源,联合攻克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与核心技术问题,提升重点产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和创新效率。
(2)标准化。一方面,围绕重点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重点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壁垒,形成重点产业的技术标准;另一方面,以标准为纽带,聚拢重点产业资源,共同制定国内、行业技术标准,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增强对重点产业的引领和市场准入能力。
(3)技术服务。一方面,建立重点产业的公共技术平台,实行知识产权分享,提高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联合培养人才,推动技术技能人才的交流互动,增强重点产业的持续创新能力。
(4)成果转化与产业促进。[8]校企协同构建重点产业的项目发现和筛选机制,实施能够较快形成产业规模或显著提升重点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项目,推进重点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发展。
(四)校企协同开发重点产业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
校企协同开发重点产业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建立政府、职业院校、企业与行业组织共同参与、相互支持的立体化培养结构,多主体参与的多层次(从中职教育、高职本科到硕士教育)、多类型(从制造、研发到管理)的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的重点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它是实现重点产业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机制的保障要素。
2.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内容
校企协同开发重点产业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内容设计如图4:
(1)制订重点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面向重点产业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以校企协同为核心,实施重点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養计划。在重点产业的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等过程中系统培养重点产业关键领域紧缺的技术技能人才,加强重点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在职培训和高级研修。? (2)夯实重点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础。依托区域重点职业院校、大型骨干企业和培训机构,建设一批示范性的重点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硬件),依托技能大师、校企的优秀师资资源(软件),进行重点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3)加强重点产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预测。一方面,定期开展针对重点产业技术技能人才总量、结构、分布等情况的调研,对重点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结构与层次开展分析,建设完善重点产业的技术技能人才信息库。另一方面,建设重点产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平台,对重点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未来需求量进行科学预测,为人才培养提供指导依据。
(4)健全重点产业技术技能人才交流机制。建立健全重点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加强对优秀技能技能人才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同时,健全重点产业技术技能人才流动和使用机制,为探索建立重点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科学化、多样化的职业发展渠道奠定基础。
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有助于实现新技术产业化与新技术应用人才储备同步,达到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Z].
[2]王秦,李慧凤,赵玮.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31):8—14.
[3]项春媛.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实践研究: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5):121—123.
[4]发改委.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发力 着力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6-02/29/content_5047239.htm, 2016-02-29.
[5]周大农,等.校企协同共建平台:培养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7):101—107.
[6]李增辉,汪秀婷,牟仁艳.面向我国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3):33—38.
[7]张永,吕品.高校基于政产学研合作创新联合体的构建[J].现代营销,2017(5):36—37.
[8]孟梓涵,武建龙.基于产业联盟的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4,16(2):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