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整合教学初探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对于教材的编写建议中强调:“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烦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事实上,这不仅是对于教材编写的建议,也是对于课堂教学的建议。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整合意识,发现知识之间、文本之间与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发掘和利用这种“联系”,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清晰、学习眼界更开阔、学习思维更敏锐、学习体验更深刻,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基于此,文章以小学古诗整合教学为例,针对小学语文整合教学展开研究与探索,力求以“整合”为契机,推进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小学;古诗;整合教学

    整合教学的过程,并不是知识叠加的过程或文本拼凑的过程,而是围绕某一主题,遵循一定的逻辑,将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或文本有序地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教育体系,并对学生实施更具启发性与实效性教育的过程。在文章中,笔者在对于小学语文教材进行透彻解读,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尝试探索小学古诗整合教学的新途径与新策略,力求通过整合教学,使古诗教学更具吸引力与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古诗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古诗学习效率,使学生以学习古诗为契机,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 以“情”为主题开展整合教学

    古人习惯于“以诗寄情”,因此,每首古诗都是作者情感的折射。如果教师能够将承载着相似情感的古诗整合起来,则能够使教学起到“加成”的效果,使学生体会到的情感更加深刻,也更加浓烈。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使学生透过文字本身,体会到古诗背后深层次的情感与内涵。

    例如,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之所以将《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诗放在同一单元,是因为这三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于皇帝昏庸的悲愤以及对于国家衰败的慨叹。那么,在古诗教学中,教师不妨以“情”为主题,将这三首具有浓烈的爱国色彩与忧国情怀的古诗整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一方面感受三首诗传递出来的共同情感,体会作者爱国忧国的精神,另一方面感受三首诗在情感表达中的细微差别,感受陆游死难瞑目的“悲忠之气”,感受林升辛辣冷冽的“悲鸣之音”以及龚自珍渴望变革的“希望之声”。通过三首诗的整合教学,学生的学习体验变得更加深刻,更好地体会了三位作者相同的写作情感,学生的学习思维也变得更加敏锐,更好地发现了三位作者写作情感的细微差别。可见,教师以“情”为主题开展整合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催生学生感悟的有效途径,是古诗整合教学的有益尝试。

    二、 以“事”为主题开展整合教学

    在小学古诗整合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事”为主题,将相近话题的古诗整合到一起,让学生通过认真品读,发现同一题材之下不同的作者不同的叙事角度与写作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古诗理解、分析与鉴赏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例如,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第八册的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第十册的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都以“送别”为题材。那么,教师就可以以“事”为主题,将这三首诗整合到一起,使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发现:送别诗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依依不舍或恋恋离思,而是传递出不同的态度与情感。于是,学生将三首诗放在一起进行阅读之后会发现,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作者描写的景色叶绿花红,热闹非凡,体现了作者并没有因为朋友的离去而伤感,反而充满祝福与希望的心态;在《芙蓉楼送辛渐》中,与杨万里口中的“无穷碧”与“别样红”不同,王昌龄用“寒”与“孤”营造出了凄清而孤寂的氛围,尽显离别的愁思;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王维以诗情画意的景色,衬托了与友人恋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也体现了王维为自己和友人的前途感到迷茫与担忧的心情。如果学生进行单篇阅读,未必能够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手法与写作情感中的差异。只有当学生将同一话题的古诗放在一起进行整合学习的时候,才能在对比中发现每一篇古诗的独特魅力与情感。因此,笔者建议教师以“事”为主题,促进古诗整合教学的高效开展。

    三、 以“物”为主题开展整合教学

    在古诗词中,作者通常以某种物体或情境为载体,营造文学氛围,烘托写作情感,表达个人志向,这种物体或情境在文学中被人们称为“意象”。在小学古诗整合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物”为主题开展整合教学,使学生体会不同的古诗词中,同一物体或情境表达的相同或不同的含义,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意象的理解与认知。

    例如,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凉州词》和《送元二使安西》中都出现了“柳”。那么,“柳”在古诗词中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呢?如果对于两篇古诗词进行单独教学,则学生未必能够总结出其中的规律,相反,如果教师将两篇古诗词进行整合,则学生能够很快发现其中的奥秘。在《凉州词》中,“杨柳”指的是《折杨柳》曲,这是一首哀婉幽怨,代表相思与别愁的曲子;而《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别诗,其中的“柳”代表的也是别离。那么,通过对于两首诗中的“物”的含义进行整合,学生就能够发现:“柳”在古诗词中代表的意象就是“别离”与“相思”。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以“物”为主题,实現了古诗教学的整合,使学生不仅理解了“意象”在古诗词中的概念及作用,也了解了“柳”在古诗词中代表的具体含义及情感。可见,教师通过以“物”为主题开展整合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 以“人”为主题开展整合教学

    当同一个作者面临不同的人生境遇或者社会状态的时候,他们的写作内容与风格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然而,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习惯以静态的或单一的眼光来对于作者进行评价与剖析,这导致学生并不能真正了解古诗作者的写作风格与写作情感。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以“人”为主题开展整合教学,使学生对于同一个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对比阅读与全面赏析。

    例如,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望庐山瀑布》和第五册的《望天门山》都是李白的作品。一般来说,人们只要提到李白的作品,头脑中浮现出来的词汇通常就是“豪迈”“灑脱”“浪漫”。然而,李白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经历过年少轻狂,也经历过失意彷徨。事实上,如果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品读,还是能够感悟出他在人生不同阶段写出来的古诗词的细微差别。比如,《望庐山瀑布》和《望天门山》虽然都是写景的作品,但是,《望天门山》写于李白二十五岁辞家远游时期,当时的李白年少成名,踌躇满志,正是意气风发的时期。在当时的李白的眼中,天大地大,任他驰骋。因此,他在《望天门山》采用了“写实”的方法,通过如实呈现自己眼中的景象,展现自己豪迈而奔放的内心;《望庐山瀑布》写于李白五十岁归隐时期,当时的李白几经沉浮,心境更加开阔,眼界也更加宽广。因此,如实地进行景色描写已经无法展现他的内心世界,于是,他在写作的时候采用了“夸张”的方法,将现实与想象结合起来,展现自己洒脱而超然的内心。显然,如果单纯依靠单篇教学,教师无法让学生理解李白的人生态度与写作风格的转变,而通过以“人”为主题开展整合教学,教师能够让学生了解“动态”与“立体”的李白,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李白的作品内涵,感知李白的作品魅力。

    五、 以“时”为主题开展整合教学

    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学创作都必然与特定的历史背景相联系,古诗词创作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普及社会背景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创作的意图及情感。然而,在单篇教学中,学生了解到的社会背景知识是碎片化的,并不足以使学生完全沉浸于当时的社会情境。相反,如果教师能够以时间为主题开展整合教学,则能够使学生立足于宏观的历史背景来学习古诗词,从而培养学生的古诗理解能力与鉴赏能力。

    例如,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示儿》《题临安邸》和第十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都写于南宋时期,不过,这三首诗之间的时间跨度并不短暂。单是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示儿》两首诗之间,就隔了二十年。这二十年之间,不仅陆游的个人经历发生了较大变化,南宋朝廷的统治状态与军事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而这些变化在当时的古诗词中都有所体现。因此,教师以时间为主题,将这三首诗整合到一起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南宋王朝的社会变化,并通过这种变化,加深对于古诗的理解。可见,以“时”为主题开展整合教学,是优化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途径。

    六、 以“写”为主题开展整合教学

    古代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会运用到不同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而这些方法与技巧的灵活应用,能够使古诗作品展现不同的风格与魅力。让学生掌握这些写作方法与技巧,并使学生体会这些方法与技巧体现出来的古诗的内涵与韵味,是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古诗词的写作方法与技巧相关的知识点通常比较难以理解,单纯依靠单篇教学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不妨以写作手法为主题,开展整合教学,使学生通过同一写作手法的多篇古诗的集中学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素养。

    例如,“托物言志”是古诗词中常见的写作手法。然而,很多学生却难以真正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以及如何“托物言志”。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将采用“托物言志”写作手法创作的古诗作品整合起来,进行集中教学。比如,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马诗》《石灰吟》《竹石》三篇古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那么,教师就可以以“写”为主题开展整合教学,使学生通过集中学习这三篇古诗,彻底掌握“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手法的概念、作用及赏析方法。上述案例向我们表明,教师以“写”为主题开展整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训练语言技能,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发展。

    综上所述,整合教学的特点在于对于教学体系进行重新建构与梳理,使其更具条理性与系统性的特点;整合教学的优势在于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清晰、学习眼界更开阔、学习思维更敏锐、学习体验更深刻,有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笔者建议教师以“情”“事”“物”“人”“时”“写”为主题开展整合教学,并以“整合”为契机,推进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永霞.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8.

    [2]刘芷伶.成渝两地小学中高段古诗教学的比较研究:以成都龙江路小学和重庆巴蜀小学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9.

    [3]彭莉.聚焦核心素养 探索学科整合——浅谈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8(12).

    [4]杨坤.小学第三学段古诗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某三所小学的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9.

    作者简介:刘岩,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鼓楼生态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