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人力资源开发探讨

    陆于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也开始凸现出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课题之一。而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高效转移,最好的措施,无疑是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村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又能增加农民的收入。但是由于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亟待提高,导致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农业经济发展的缓慢。因此,政府要在此时充分地发挥其主导作用,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实现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源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伴随着社会主体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不断的调整,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也在加速进行;而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也就产生了。我国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与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市场经济需要通过劳动力的不断输入,才能达到快速发展的效果。所以,政府应该落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政策,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反之,如果处理不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则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制约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数量众多,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落后;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使得很多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且农村的产业结构,对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有限,从而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政府要落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帮助其成功转移。

    只有成功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能更好地拓展农民的视野,更新农民的观念,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现代农民意识,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发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先进技术掌握不足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城镇而言,农村的教育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客观上是因为基础教育设施的不完善和师资力量的薄弱,但主观上则是因为农民的教育意识不强,教育观念比较落后。而这些就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效率,因为当下这个社会已经在高速发展中的社会,而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并没有及时跟上,且形成了不小的差距。

    (二)思想观念保守,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农村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步地紧跟城镇,思想也得到了解放和转变。但这仅仅是对于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人而言,还有很多人旧的思想观念依然存在,小农意识还存留在一些农村剩余劳动力群体中,他们自身不愿也无意通过学习和培训来提升自己的再就业技能。

    (三)农村劳动力人群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建国以来,虽然我国在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但是农村的医疗卫生体系仍然发展不健全,发展水平也较低,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的医疗卫生和保健需要。这样长期下去会导致劳动力体质低下,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整体身体素质得不到全面的提高。

    (四)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缺失

    根据调查显示,很多单位面向农村剩余劳动力所招聘的都是一些技能操作性岗位,这些岗位只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掌握技能后就能胜任上岗。但是,因为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有明显的不足和短板,导致普遍存在着培训机构数量不足,教学质量普遍不高,缺乏管理和培训的人才,以及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脱节等问题。

    (五)农村劳动力市场狭小

    我国很多农村,因为地理条件的局限,使得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商品流通严重不足,致使农村的三农企业较少,且难以形成规模,不能起到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社会效应。从而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六)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农村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劳动力市场发展比较缓慢的局面,导致相关的职业服务机构和相关人员的紧缺,办公软硬件设备也不完备,使得劳动力市场,无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信息做到全面系统的掌握,也無法通过有效的渠道,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相应的招聘等信息,一定程度也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七)农民工外出务工,权益得不到保障

    新闻上播报农民工拿不到薪资的新闻很多。许多企业因为农民工自身的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泊;通过捏住农民工胆小怕事的这一心理特点,拖欠农民工的薪资,使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从一定程度上讲也影响了剩余劳动力的输出信心和意愿。

    三、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一)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政府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要根据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规划,并且要加大力度去执行。打破所谓的城乡二元结构,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扫除人为障碍,从而切实的保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法权益,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加强农村教育的投资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之一就是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农村劳动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与政府的教育资金投入密不可分,教育资金的投入,影响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影响着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政府要按照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战略规划,结合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扩大对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投入,制定出有益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教育策略。

    (三)加大职业技能的培训

    只有加大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才能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大职业技能的培训,首先要做的是要更新劳动力的传统职业技能观念,让劳动力认识到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指导劳动力学会运用所掌握的技能;才能更好地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其次是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层次完备、技能全面的教育培训形式,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此外,政府还可以和校企进行合作,明确地提出让农村学生具备企业所需要的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转移率。最后是要明确培训的重点和方向,避免出现培训内容不实用,应用范围狭窄、培训技能与岗位不相符,或是就业所需的技能却没学过的现象发生。

    (四)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的发展,扶持乡镇产业,努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如旅游服务业,如果所处环境有旅游景点,不妨发展成“一条龙”服务,积极带动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这样就能解决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做到内部问题内部解决。

    (五)增强乡镇活力,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

    国家对农村加大力度实行产业政策及投资金融政策,让农村也能享受城市所拥有的待遇。积极引导乡镇对产业结构的合理规划和调整,从而使市场具有竞争力、乡镇具有活力。大力扶持乡镇的第三产业发展,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实现自主经营,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也能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六)在农村建立健全的医疗体系

    在农村建立健全的医疗体系,既能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也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劳动力体质不高的问题。同时也能促进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和谐发展。

    (七)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上,我们还可以进行创新和尝试新形式,如“夫妻工”,既能解决了农民工的心理孤独问题,也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可以不断开发和完善诸如此类的转移方式,在此形式上不断地探索与创新,这样才能进一步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八)引导和监督企业的用工规范

    政府要适当引导企业合法、规范用工,同时完善工资制度,监督企业大力改善农民工的工作、居住环境,努力培养企业文化,在企业家队伍中加强导入就业理念,站在农民工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政府还要积极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为劳动力的转移扫除后顾之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当前社会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的必然课题,所以政府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成功转移,积极引导其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徐静静. 浅议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J]. 商品与质量,2012.

    [2]徐向峰. 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人力资源开发[J]. 经济与管理,2009,023(007):16-19.

    [3]李建勋,方向阳, 陈鹏程.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分析[J]. 教师教育学报,2007,5(004):60-63.

    [4]赵艳军.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201(09):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