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前5分钟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研究
康峻岭 张元虎
[摘要]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安全法制、民族团结等教育融入各课程教学,以构建各课程协同教育工作机制,实现全员育人,人人受教育、人人求进步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课前5分钟;协同育人机制;现状;模块;实施;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并且明确提出了“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高校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以什么内容和方式构建各类课程协同育人机制,就需要探索研究。
基于此,学院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的教育时间,积极探索各类课程协同教育工作新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去宗教极端化、安全法制等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各课程教学,构建全员育人的大宣讲格局,以实现全员育人,人人受教育、人人求进步的良好局面。
一、高职课前5分钟协同育人机制现状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内涵
协同理论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哈肯于1971年提出的,并在1976年发表的《协同学导论》中进行了系统论述。哈肯认为:“自然界是许多系统组织起来的统一体,这许多系统就称小系统,这个统一体就是大系统。”哈肯从复杂开放的系统进行研究,认为系统中各子系统在相互协作的关系下产生协同效应,使得子系统进行新的组合和排列,各子系统也从无序的堆积到有序的组合,最终产生质的变化并达到稳定的状态,形成具有新的功能的有机整体。②对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在协同理论的指导下是一个有序的育人系统,这个系统由诸多与之有关联的系统组成,并且能够在稳定有效的机制下形成协同效应,使得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有序、稳定且高效地工作,实现协同育人的效应,从而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③
(二)“课前5分钟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内涵及现状
各课程教师在每次上课之前,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由师生在五分钟之内,以专业发展、新闻时事、校园见闻、身边的人和事等引人关注的内容为素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并由师生做点评、总结,来达到思想交流,互相启迪,“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这种教育机制,不仅有利于发挥全员育人作用,构建全员育人的大宣讲格局,而且也有利于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规范学生言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但此教育机制目前还仅限中小学校使用,并且实施中多数还是或侧重理论教育或者侧重实践教育,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外从国内各高职院校思想道德建设来看,部分高校的课堂中也开展了“课前五分钟”教育,但课前教育仅限在思政部教师的课堂,其他专业课程教师的课堂很少有课前思想教育,即使有,呈现的多是即兴的,随意的,各类课程之间各自为营、互不支持,难以形成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长此以往会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被孤立出来,师生对其的态度也会自然而然地淡漠,典型的表现是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师的事情,与专业教师无关,学生则对待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时的态度远不及他们学习专业课程时的态度。而究其根源则在于各类课程的行动受制于既定的体制和机制,没有形成协同的教育工作机制。
为此,学院党委开始积极探索研究课前5分钟协同育人工作新机制,将所有课程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并加以优化,使之成为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构建完善、高效和稳定的课程协同育人机制。
二、学院课前5分钟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
在学院党委的支持下,学院成立课前5分钟协同教育机制课题研究小组,对课前协同教育机制如何实施进行了重点研究,并付诸于实践。
(一)学院课前5分钟协同育人模块
针对各课程教育资源之间缺乏协作,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态度淡漠化的现象,学院通过制定教育模块,优化内容,产生协同效应,目前,学院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以理论政策和实践故事相结合为特色的,有内容有主题的“课前5分钟协同教育”三大模块体系。
一是“政策法规”模块,主要借助各专业发展背景,大力宣传国家在此方面的政策及法律法规,讲清国家的大政方针,明确引领方向;二是“成绩事迹”模块,主要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关心关怀下,国家和本地区的巨大变化,宣传自治区成立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讲明各族干部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取得的成绩,引导各族师生向典型学习看齐;三是“价值引领”模块,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并结合“主题教育月”和重要纪念日及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结合学校实际,将时代主题和民族团结教育、法制安全教育、抵御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等教育相结合,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规范学生言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以上三大模块是学院“课前5分钟”课程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工作,在教学中要求所有教师结合实际,将模块内容在课前5分钟按要求进行,以增强课程协同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及实效性。
(二)學院课前5分钟协同教育实施原则
为切实落实“课前5分钟”协同教育模块内容,学院在实施课前教育中做到“三个坚持”,以确保协同教育的实效性。
一是坚持整体部署,确保协同教育的系列性、科学性。依据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学院合理制定课前5分钟实施方案,统一制定编写《课前5分钟专题教育手册》(手册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以理论学习为内容编写,做到月月有主题,有内容;下篇以实践案例为内容编写,涉及到法制安全、民族团结、去极端化等专题,每专题十个案例,共三十个案例)。此手册供学院各专业教师组织开展课前5分钟教育使用,确保教师在授课中不出现政策偏差,有较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保证学生在获得每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接受职业道德、民族团结、法制安全等教育。另外学院还统一对教师培训,并建立督导听课制度、教师点评制度和学生评教制度,及时掌握师生课前教育内容,保证教育效果。
二是坚持问题引领,确保教育的实效性。课前教育要贴近师生思想实际,准确把握师生思想状况,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尤其强化讲故事的理念,把解决各族师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解决深层次突出问题中推进协同教育的实效性。如在针对南疆部分学生汉语水平较低,语言沟通困难的问题,双语教师通过课前5分钟讲述少数民族学生买买江进校后,用心学习汉语,面试时准确而流利地回答出用人单位提出的问题,顺利找到工作的故事,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双语;专业教师则讲述少数民族学生在专业学习时因为掌握汉语,很快领悟专业知识,提高技能,成为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案例,促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重视汉语学习。目前通过课前5分钟课程协同教育及互相学习语言一百句的教育活动,不仅促进了民汉学生之间的友谊,而且也使得学院2015年少数民族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在全疆高校名列前茅。
三是坚持实践引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即要结合各课程实际,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课前教育,把课前教育与职业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专业技能展示等活动结合起来,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在实践中进一步引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如在今年的3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各课程课前5分钟教育中不仅有思政教师宣讲的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还有专业教师宣讲的“大国工匠精神”,还有学院素质教育课程开展的“八个一”活动,即参加一次公益活动、献一份爱心、参观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掉一个陋习、学习一项文明礼仪、看一期法治电视节目、参加一次技能大赛、讲一个自己亲历的诚信故事。课前协同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了践行内容,在全校形成了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争做典型的良好氛围。
三、对后续工作的思考
学院课前5分钟协同育人机制虽然得到师生及社会各界认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要确保工作落实到位,确保教育的实效性,还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学院要从培养合格人才的高度,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制定有效管理办法,对课前教育工作进展和效果及时进行督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确保课前5分钟教育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正确方向发展。
二是加强理论研究。学院要加强课前5分钟协同育人机制的指导,尤其面对学生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组织指导课前教育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修改完善课前5分钟教育内容,并及时总结和交流研究成果,以在学院推广应用,确保课前5分钟协同育人工作取得实效。
[注釋]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②赖金茂.广东工商职业学院,《思政教育协同创新育人机制研究》.
③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3CY048)的阶段性成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现实困境及解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