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探寻
刘媛媛
◆摘? 要: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时代气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进步,成为教师关注的核心教育课题之一。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肩负着多样的责任,不仅要对学生的语言基础素养进行训练和教学,同时也需要对学生的价值观、文化取向进行引导和培养,使学生对中华文化做到多样性的认同和思考。本文将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分析;有效渗透
在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前,教师需要对语文教学中涉及到的中华文化内容进行有效梳理。从汉字开始,学生已经能够对传统文化做到有效的解读和分析,如一些简单的成语比喻,字词的排列组合等,这些都烙印着传统文化的痕迹。在此基础上教材内的古诗词教学,对文言文内容进行了更多样的表达和阐释,需要学生对其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和掌握。最后教师要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边界,鼓励学生对传统文化做到更多样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基本文化意识,如传统的节日活动等。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1.社会发展是中西方文化并行的局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文化的繁荣和复苏。当今社会西方文化的价值引入和教学无处不在,给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铺设了积极的道路。例如传统教学中刻板的儒家思想,就应该在科学的理念下被替代,使学生对学校学习形成更科学的认识。但对科学的向往,并不意味着民族文化的全面西化。中华民族在长远的历史发展中同样积累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学校教育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的继承,使学生对文化保持亲近感。1如社会发展的观念“天下大同,天下为公”,人与自然的观念“天人合一,顺其自然”,古人对人生浪漫的思考等,都是学生文化素养发展的重要准则。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发展,对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2.传统文化是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的重要根基。文化的发展需要保持多样性,才能结出灿烂的精神果实。中华文化作为传承了五千年的“稀有”文化,需要在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中作出更积极的贡献。对此在现代教学理念提下,学校教育需要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对多样的文化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3.有助于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是政治延续的核心根基。通过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认同,使学生为社会发展、民族复兴作出更积极的思考和贡献,使学生作为国家公民的基础素养有效树立。
4.有助于学生综合语言素养的提升。在对语言学习中,多样性的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都有着重要价值。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融合教学,使学生对民族语言做到立体性的解读和认识,促使学生在语言、文化的创新上展示出更强的才华和天赋。
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促进传统文化有效渗透
1.把传统诗词代入到现代情境中进行解释和分析。在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古人的身世经历进行积极介绍,将古人的思想和智慧和现代社会的发展现实进行融合教学和分析,使学生对教材中的古诗词内容做到更多样的认识和思考。2例如在教学《示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宋代“偏安”的时代背景进行介绍,对诗词中含义“遗嘱”的性质进行还原分析,使学生对古人的爱国情怀做到立体性的了解,对爱国主义情怀做到更深刻的思考。教师还可以对“家祭”这一传统习俗进行课堂讨论,分析古代文化是否在当代得到了传承,让学生讨论这样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是否应该继续保留等,促使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做到更深刻的认识。此外教师可以对西方的“祷告”文化进行介绍,使学生对文化的鉴别做到深刻认识等。
2.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传统诗词的韵律美。古诗词在古代需要进行吟诵和传唱,以取得更高的流传度。其在韵律设计上有着独特之处,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文字鉴赏能力、文字学习乐趣等都有着重要价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反复吟诵,尝试對其中的“韵脚”进行分析,并在写作创作中进行更胆大的尝试等,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做到多个角度的思考和学习。
3.开展探究性的文言文课堂教学形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古诗词的翻译是课堂表现的重要互动机会。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取越俎代庖的方式,带领学生对古诗词进行翻译,导致课堂教学缺失了部分乐趣,给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打击。对此在新的教学阶段,教师应保持学生为本的原则,将更多教学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处理。最后再进行总结式的教学分析,使学生从翻译“成就”中获得更多积极体验。如在教学《枫桥夜泊》中,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见解和注释,对课文内容进行二次创作和译制,使学生的文笔能力充分体现,促进学生对诗词描述景色的多角度赏析。
4.对当地的民俗文化进行积极的挖掘和介绍。在小学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一些传统书籍进行阅读,并留下自己的观感。如对《百家姓》《论语》《唐诗宋词》等课外内容的阅读等。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对当地的民俗进行调查。描述民俗的盛况,分析民俗衰落的原因,对民俗文化的繁盛提出想法和建议等,促使学生对民俗文化保有自豪感和参与意识,使传统文化的多样内容在社会发展中得到更有效的延续。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讲解分析,需要教师保持对社会文化发展思考的宏大视野,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对现代文化现象进行融合教育和反思,促使学生对民族文化做到更深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天赋,使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得到更科学切实的培养实践。
参考文献
[1]刘李宾.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江西教育,2019(12):59-59.
[2]马俊海.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3(1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