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补齐湖北“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对策建议
叶翔凤 易国棚
[摘? ?要]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为开启“十四五”新航程做好准备和衔接工作的关键之年。当前必须结合湖北实际,最大程度地化解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推进“三农”工作成效显现,提升精准脱贫质量,补齐“三农”领域公共基础设施、农村安全供水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教育质量、公共卫生体系、社会保障水平、公共文化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对落后的突出短板,为如期实现湖北“十三五”既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十四五”接续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 “三农”;“十四五”规划;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0)08-0015-06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为开启“十四五”新航程做好准备和衔接工作的关键之年。在此关键时刻,湖北遭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当前必须结合湖北实际,最大程度地化解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推进“三农”工作成效显现,提升精准脱贫质量,补齐“三农”领域的突出短板,为如期实现既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十四五”接续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一、增强发展信心 强化补齐“三农”领域短板重要性的认识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农业农村得到长足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还需要针对“三农”领域存在的问题,补齐突出短板,这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强化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和部署上来的认识。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发挥“三农”在国民经济中的压舱石作用。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政府面临着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在开启“十四五”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切实按照中央有关部署要求,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踏实做好“三农”工作。要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强化把疫情对“三农”的影响降到最低的紧迫性认识。人心齐,泰山移,信心胜黄金。湖北是这次新冠疫情的风暴眼。作为全国疫情最严重、管控时间最长的省份,湖北经济重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习近平总书记称赞“湖北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强调“三个没有变”,给了湖北人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口罩之下,湖北人民的神情更加坚定。党中央还确定了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这给统筹推进湖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奋力谱写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又吃下了定心丸。
——强化完成好“三农”各项重点任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全面小康社会成色的认识。要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基地,重点培育家庭农场、農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带动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提升农民生产经营效益;稳住农民工就业,重点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农民工稳岗支持力度。要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稳定农民转移性收入,保持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确保农民转移性收入不减少,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增强和印证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
——强化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认识。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体系,筑牢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防护网;夯实基层组织基础,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加强党员队伍管理,提升党员素质和为民服务能力;加强群众参与基层自治的积极性,盘活经济留住人才;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及时将群众诉求、惠农政策上传下达,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二、突出问题导向 摸准核实“三农”领域急需补齐的短板
人们经常用“木桶原理”来形容短板决定着盛水的多少,其实更需要注意桶底的坚实和桶箍的严密。只有全党和全国人民心连心手拉手,上下拧成一股绳,才能齐心协力将“三农”工作做实做细,促进“三农”工作效能提高。这就形同于将木桶补齐了短板,扎紧了桶箍,坚固了桶底,这样的木桶才能装满水,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的运行和发展。突出问题导向,找准和补齐目前湖北“三农”领域的突出短板,这是下一步重振湖北经济,提高“三农”工作效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的关键一招。
目前,湖北急需补齐“三农”领域的突出短板主要体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这是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也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最直观的体现。具体表现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尤其是“四好农村路”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乡村的全面振兴;农村安全供水和饮水系统存在隐患,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农村基础教育和特色职业教育不足,制约了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和质量的提高;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完善,影响了人民抵御重大疫情和灾病的能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有缝隙和漏洞,不能细密兜住民生的底线;乡村公共文化场馆设施建设、内容和服务提供不足,降低了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有瑕疵,影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诸此突出短板,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按照党中央的部署,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为民请命的担当、保质保量的实效,真正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三、注重靶向治疗 精准固牢“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根基
找准短板是前提,补齐短板是目的。当前需要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真抓实干,从道路(包括互联网路)、供水、人居、教育、卫生、社保、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大气力,抓实抓细,逐步从根本上补齐“三农”领域的突出短板。
(一)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短板和痛点改造、转换成乡村振兴的跳板和亮点
要将以农村道路为标志的公共基础设施落后的短板改造成农民致富的跳板和亮点。要想富先修路。“四好农村路”修的是路,改变的是农村的面貌与老乡的生活。要积极用改革举措细分产权,建立多方利益联接,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道路;在仔细摸清家底、明确产权的基础上,促进产权细分和多元化,落实责任与利益联接,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好,运营好,发挥基础设施为乡村振兴铺垫基础的作用。同时,建议将修建农村道路与区域特色资源开发利用结合起来,打造“旅游路”“产业路”,疏通各方道路,畅销各地资源,加快供求循环,把“四好农村路”建成农村百姓的致富路,真正使农村基础设施的短板和痛点转变成乡村振兴的跳板和亮点。
要顺应互联网大势,加快数字湖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质提速。建议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通过网络促使城乡之间的各种要素、文化及特色农产品的快速顺畅流通,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量。要加大乡镇公共服务中心信息化改造投入,实现县乡(镇)数据共享,让农村基层事务能够逐步通过信息平台得到办理。
(二)统筹谋划建管运系统,全面提升农村安全供水保障水平
首先,农村供水安全保障需要从规划、建设、运管一体化着力。要重视抓统筹谋划,科学构建“全域覆盖”供水格局。要多规融合,实现城乡供水共谋划。要优化水源、水域保护,加强考核和监管。
其次,注重抓工程建设,形成全域“无盲点”供水安全网。要统筹布局农村饮水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要抓建后运管,着力形成饮水安全常态化机制。重视水质检测,强化水质安全保障,提高农村抗旱饮水保障水平。
同时,完善科学用水制度和机制,引导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议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激励機制,采取“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吸收民间资金的融入,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氛围。建议建立供水维护基金制度,为农村供水长期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三)着力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要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问题导向。乡村、社会和政府良性互动、共同治理,提高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协调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让乡村净化、绿化、美化和文化起来。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关键在于提高建改质量。要实事求是确定目标任务,选择适宜技术和改厕模式,采用与农民和农村地区的建设管理水平相当的方案,树立农民自建自管、会建会管的责任心,提升农民对政策技术及其执行者的信任度。避免出现政府资源浪费、百姓满意度低的现象。
要以就地分类、源头减量、综合治理替代单一治理等方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综合治理和破解邻避效应,以净化+绿化、美化、文化的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替代单一的污染物治理,融污染物治理与休闲景观建设、社区建设于一体。
要群策群力解决治理资金难题。强化村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共治氛围;发挥乡贤功能,激励社会组织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府部门既要出台强制措施和奖励措施,还要派出专业人员指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解决专业人才缺乏问题,防止盲目治理和治理设施不适用等情况出现。
(四)巩固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实现农村教育健康发展
乡村振兴,教育为本。要强化软硬件系统建设,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硬件上,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统筹小规模学校布局,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软件上,加强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师管理、工资待遇、职称评定、住房保障等政策。
要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帮助,并在法律和制度中体现可操作性,以确保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除了国家加大投入以外,努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也是解决农村教育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才能为引导农民的教育投资观念、重视孩子的学习教育投资、使孩子都能接受教育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
要调整农村教育结构,根据当地资源、人文、地理等实际情况,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本地区的农村科技教育,使农业科技教育和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提高农民创业就业的能力和质量。
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要加强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促进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健全薪资和职称奖励机制,落实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略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政策;符合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教师职称评聘应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开展乡村中小学教师高中级职称专项评审;健全农村教师的在职进修制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素质,支持贫困地区培养全科教师。要加强农村和城市教育合作,促进城乡资源的共享,吸引大学生和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五)筑牢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基础,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湖北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经受了冲击,顶住了压力,更需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使之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确保持续建设和提升。
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县(区)、乡(镇)、村(社区)“三级网络”的规范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加强乡镇卫生院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培育基层医疗队伍人才,启动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实施计划;实施村医保障工程,推动村医职业化,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大学生村医实行“乡管村用”。开展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可借鉴现行的大学生村官培训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医疗机构就业。
(六)织密兜牢农村社会保障网,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织密兜牢农村社会保障网,关爱各类需要保障的人群。主要是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适当提高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注意加强农村低保对象动态精准管理,合理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发展互助式养老模式,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意识。同时有效启动农村市场,为村民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层级选择,在普遍提高基础社会保障的同时,让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能够购买和享受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
提升土地保障能力是提高农民生活保障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三权分置”基础上,盘活农村闲散土地资源,打通城乡要素流动和市场化配置的障碍,增加农民的权益性和财产性收入,将事实上闲置的土地转变为农村居民实实在在的持续性可支配收入,提高自我保障能力,以改变现行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窄、范围小、社会化程度低的现状。
(七)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升农村居民文化素养
提升农民文化素养是补齐农村发展突出短板的根本性举措。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突破口,立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努力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高质量发展,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推动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让农民随时随地享受文化服务,逐步提升文化素养。
一是以法制化、标准化促进均等化。要健全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规范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服务项目和流程;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推动区域间、城乡间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
二是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动文化惠民。要统筹规划,均衡配置,推动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基本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加大资金、项目、政策对贫困地区倾斜力度,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盘活贫困地区文化资源,大力推动文化惠民。
三是完善机制以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要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机制,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监督评价机制,完善群众艺术普及扶持机制等。同时,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加强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提高优质资源供给能力,提升文化服务效能。
四是创新文化服务运营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要通过社会招投标来开展基层公共文化建设项目和服务提供,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参与;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公益创投等多种模式,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产品和服务,推动有条件的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建立和完善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探索企业文化人才的加盟助力机制;通过聘请“兼职”专家、聘任顾问等方式,成立智库团队,借智借力借创意,开展创新文化活动,增强影响力和吸引力。
(八)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建立在优美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农业发展,生态为先。首先,要补齐农村环保设施短板,配置垃圾收集箱、修建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处理厂,配齐农村环境卫生工作队伍,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的健康生活理念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其次,要推行清洁农业生产方式,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探索标准地膜推广应用与回收补贴挂钩机制。要开展耕地土壤环境类别划定,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
再次,要严格实施危险废物监管,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是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药化肥减量、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常年禁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乡镇和偏远地区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处置。要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处理处置危险废物行为。
总之,疫后重振湖北经济,需要以人民至上的理念,紧密结合湖北实际,采取靶向精准“治疗”举措,提升精准脱贫质量,补齐“三农”领域的突出短板,把疫情冲击降到最低,如期实现既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稳住基本盘,固牢压舱石,为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接续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责任编辑:邹立鸣]
Suggestions on How to Fill the Outstanding Shortcomings in Hubei's "Issu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Rural People" Field
YE Xiangfeng, YI Guopeng
Abstract: 2020 is the year of a decisive victory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a decisive battle against poverty. It is also a crucial year for successfully complet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ning tasks and preparing for and joining the new "14th Five-Year" voyage. At present, we must combine the reality of Hubei to resolve the impact of the new coronary pneumonia epidemic to the greatest extent,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work of "Issu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Rural Peopl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complete the public infrastructure in the field of "Issu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Rural People", safe water supply in rural areas, and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 Basic education quality, public health system, social security leve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ther relatively backward shortcomings, in order to achieve Hubeis “13th Five-Year” se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goals, for the “14th Five-Year” continu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Keywords: "Issu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Rural People"; 14th Five-Year Plan; poverty allevi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